APP下载

钱学森之惑谁来解答

2010-12-22胡嘉禄

创新时代 2009年12期
关键词:钱老竞争力知识产权

胡嘉禄

编者按著名物理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以98岁高龄去世,钱老一生给我们乃至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财富。他最后一次系统谈话中提到的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给中国的教育领域留下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的忧虑和批评发人深省。除了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钱老人生的最后岁月还在关心着创新成果的问题:“中国能够让‘两弹一星上天,为什么中国的汽车、大飞机却要买外国发动机?”钱老提出的问题谁来解答?又将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启示和反思呢?

在钱学森逝世之前曾有一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的忧虑和批评发人深省。其实,除了钱老之问,还有一个钱老之惑。故事是这样的:钱老一辈子都不怎么看电视。去年年底,他因耳背,突然对儿子提出来要看电视。然而,钱老看上电视后便产生了迷惑,还有一些生气。据钱老儿子回忆,钱老看到电视上的汽车广告,大都是外国汽车时,他便嘀咕,“泄气、泄气”。当儿子说到中国汽车也是“外国心”时。他就不高兴了,说,“人都干什么去了?现在生活水平高了,更有条件出成果了,为什么还弄不成?”,“中国能够让‘两弹一星上天,为什么中国的汽车、大飞机却是买外国发动机?”

钱老大概还不知道,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突破一千万辆,居世界第一。如果知道的话不知钱老会笑,还是会对那些装上“外国心”的汽车感到“泄气”。如今,不仅是我国的汽车安装了“外国心”,制造业的其它领域也广泛存在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始终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有人形象地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是缺“脑”(计算机的软件)少“心”(IT产业的芯片),这些导致了我国制造业低附加值产品多如牛毛,在国际竞争中主要采用低成本、低价格的策略进行规模扩张,显示出明显的短期行为特征。而且,缺少世界级的品牌,大部分企业还在贴牌生产,只挣得力气钱和加工费。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200多种制造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玩具占全球产量的70%,鞋类产品占全球产量的50%,彩电占全球产量的45%。空调占全球产量的30%,纺织品占全球的24%。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自主品牌发展滞后。在美国,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约60%,而我国还不到20%。

为什么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数量巨大,却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政府导向看,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认识误区方面的原因。如体制上急功近利,只管眼前不管长远;片面地看待GDP、片面地理解“发展是硬道理”;观念上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等。

如何提高我国产品核心竞争力、增加品牌的影响力,已成为我国制造业需要做出正面回应的问题。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突出表现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在相当程度上依靠的是劳动力、资源的低价格和污染环境的高代价,缺乏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国际知名品牌,这“三缺乏”集中到一点上,就是缺乏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大多数的企业产品开发能力不强,研发投入太少,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少,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投入不足。我国2002年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投入比例是1:0.07,也就是说,我国每花1元钱引进技术,只用0.07元进行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而工业化成长时期的日本,是花1元钱引进技术,花5-8元进行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可见差距之大。技术引进最本质的意义在于缩短技术学习的过程。但我国大多数企业重引进后的使用,轻引进后的学习、消化,和日本相差约100倍。从这些差距中我们看到,日本最看重的是技术学习的过程。我们更注重的则是引进的本身,人家把主要的投入用于自己的技术能力的培养上,而我们却把投入资金的绝大部分送给了外国人。

两种思路,两种资金投入机构,产生两种结果。我们作为世界上的工业大国,一定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从根本上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此,党中央提出,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完善并用好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量涌现和广泛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引进和创新的关系:

一是要明确“科学技术可以引进,但创新能力是不能引进”的认识。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靠“以市场换技术”,在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也开始突显。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比较优势也将逐步丧失。到目前为止,我国引进外商投资累计约7000亿美元,中国企业累计对外投资只有700亿美元,这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还是“引进来”为主的开放,“中国制造”大多处于“中国组装”。中国企业的弱势不仅在资本实力和产业规模上,更重要的是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所需的技术并非都要自己研发,重要的是要有核心技术和技术集成能力,企业所需的生产能力也并非都要自己建设,重要的是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垒球认同的品牌。

二是当今世界,“软实力”已经成为大型公司竞争力的基础。如果把设备、厂房、资本、人员、产量和利润等比作企业竞争力的硬件或硬实力,那么,以组织模式、行为规范、信誉、品牌意识、服务理念、技术与管理创新能力等为基本构成要素的企业文化就可以视作企业的“软实力”。事实证明,很多跨国企业正是利用了企业信誉、品牌影响力以及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控制能力等为标志的“软实力”继承和整合全球资源,进而登上了所在产业的领导地位。我国企业的一个致命弱点是在缺乏技术和品牌支撑的情况下,扩大企业规模,其后果就是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在产品技术升级的关键时候,如果不能赶上世界技术潮流,那么,企业就会受盲目扩张的拖累,一夜之间变成不良资产,迅速由兴盛转向衰落;或者不得不跪倒在技术强者的门下,成为他人的盘中餐。

从录像机到VCD再到DVD,从彩色显像管到平板显示器等很多事例表明,当代技术升级的周期在迅速缩短,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能躲过这一劫,也难逃下一劫!所以,增强技术与管理创新能力等“软实力”,掌握核心技术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是娄牢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我国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要想在当今

世界经济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来改变粗放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新兴工业化的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出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来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我国要想追赶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就要不断地创新。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要有“核心”。这个“核心”首先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等;其次,还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也就是说它不像材料、机器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买到,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的,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第三,具有延展性,能够同时应用于多个不同的方面,使企业能在较大范围内满足顾客的需要。因此,有专家认为,检验核心竞争力是否有“核心”的条件有五:带不走、拆不开、偷不去、买不来、溜不掉。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打造并提升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也在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有的产业已经取得可喜的进展和成绩,比如国产汽车奇瑞、华晨等都有了“中国心”。但是,为数相当多的企业或一些领域,这种核心竞争力还很小、还很弱。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志和象征。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垒球化深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经济、科技和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间、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掌握了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掌握技术主导权,才能实现经济自主权。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核心竞争力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意味着企业在参与竞争或市场上拥有了选择权。

钱老姓钱但不爱钱,爱的是国。正是由于此情结他才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干一番事业。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硬是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使“两弹一星”上天,使中国人扬眉吐气。现在,我们国家富裕了,汽车为什么还是外国的“心”?钱老之惑是有道理的。“人都干什么去了”这个问题也不难搞清。钱老的疑惑,具有普世价值,对各行各业都适用。

钱老走了,留下疑惑。谁来解答?其实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在作出解答,有作为的企业也已经在回应,我们还需要全国人民都来响应!

猜你喜欢

钱老竞争力知识产权
钱兰根:愿做遵义义务宣传员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送别爱笑的钱老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日本竞争力
85岁老人的“绿色养生法”
知识产权
钱学森批评人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