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迪拜:渐渐远行的“沙漠神话”

2010-12-22

创新时代 2009年12期
关键词:迪拜债务危机

洪 红

世界上第一家七星级酒店、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这些都属于一个叫迪拜的酋长国。源源不--断的石油和重要的贸易港口地位,为迪拜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迪拜与华尔街一样,早已成为世界经济与财富的图腾。但如今,迪拜的这一切都在风雨飘摇之中——日前,迪拜财政部突然宣布,由政府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以下简称“迪拜世界”)将推迟偿付数十亿美元的债务最少六个月。数日之间,一座昔日的奢华之城风光不再,随之而来的是游客锐减、房价暴跌、投资者大批撤离,而全球资本市场则在这一消息的冲击下,出现了继雷曼兄弟倒闭以后最剧烈的一次暴跌。

在恐慌和焦躁中,整个世界都在关注这场源自中东的危机将如何演变、如何化解。而当“沙漠天堂”的光环逐渐褪色之后,个中问题却很值得我们探究。

迪拜面临主权债务违约危机

近日,中东阿联酋迪拜政府宣布,由政府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及旗下的房地产分支棕榈岛集团将推迟偿付数十亿美元的债务最少六个月,作为重组公司的第一步,受影响的债权人包括汇控等超过七十家金融机构。

据道琼斯通讯社报道,被誉为“全球第八大奇景”的棕榈岛发展商棕榈岛集团有35亿美元伊斯兰债券于2009年12月14日到期。迪拜世界共负债590亿美元,占迪拜800亿美元总负债一大部分,其中逾一半债权由欧洲银行持有,约达400亿美元。瑞信分析师称,如果这400亿美元贷款中亏损一半,欧洲银行的坏帐拨备将可能增加5%。

迪拜世界延期还款的消息公布后,评级机构标普及穆迪立即大幅调低相关政府债券的评级;穆迪更将部分债券调降至垃圾级别,而标普亦指重组迪拜世界已可视作违约论。迪拜债价急跌,债券保险成本急升。迪拜5年期信用违约掉期(CDS)一度飙升至500至550基点,代表为总值1,000万美元迪拜债券购买保险,成本就需50万美元,成为全球政府债券风险第6高的国家。

迪拜的全球信贷危机亦重挫楼市,据德意志银行统计,迪拜楼价自2008年高位急跌一半,瑞银报告预测还会再跌30%,返回2008年的水平将需时数年。

“迪拜模式”的倒下缘于产业失衡

最近几年,迪拜从中东沙漠之中快速崛起,成为令人瞩目的耀眼明星。迪拜快速聚集巨额资金,打造超奢华的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的做法,曾经被称为“迪拜模式”,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一些学者甚至认为,“迪拜模式”是新兴经济体的又一成功范例。“迪拜模式”的倒下,让很多一度高呼“学习迪拜发展模式”的国人,一下子语塞。

酿成迪拜债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迪拜的产业结构失衡是此次债务危机的一大直接诱因。尽管阿联酋是全球主要石油生产国,但迪拜作为阿联酋联邦中的一员,只占其约2%的石油资源,而且这些石油资源将于2010年枯竭。在这样的背景下,迪拜转向服务业,主要是走高借贷开放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的道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迪拜的高负债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人们很早以前就已发现,迪拜庞大的基建项目和棕榈型旅游度假区,都是繁荣时期匆匆上马的项目,名副其实是“建在沙子上”的。

“9·11”之后,“迪拜世界”就在港口运营、房地产开发、旅游休闲、经济自由区运营、私募基金、大型折扣店、航空项目、证券交易和金融服务等领域推进大型项目,进行疯狂地膨胀发展。而近年来,迪拜又雄心勃勃推进了象征性建筑如七星级酒店、迪拜塔等大规模建设项目,试图变身为拥有“世界地标”最多的头牌国际大都会。在迪拜,动辄就是“世界最高”、“世界独有”或者身价百亿的工程,而为了完成这些项目,迪拜政府与所属公司在全球大举借债,而这些投资又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盈利,终于让迪拜一步步走到今天爆发债务危机的地步。

迪拜全国人口只有120万左右,而其中外来人口就占了85%。本地人对房地产的需要规模相当小,大量依赖外国人的购买,一旦全球经济出现问题,外国人对迪拜房地产需求大幅萎缩,迪拜这种建立在非刚性需求的房地产业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透视迪拜近些年的崛起,离不开这样几个关键词:负债投资、过度超前、产业失调……本来,“借鸡生蛋”,也算一条捷径;眼光超前,并非绝对不妥;重点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亦是一条常见的成功经验。问题就在于,当这一切关键词都集中在某一个国家和城市身上时,这种经济模式就是病态的,它既严重透支政府信用而埋下隐患,更像一棵树冠硕大、花果压枝却根茎孱弱的植物,一旦身处风雨飘摇之际,便会让人担心其是否根基稳固。

曾被神化的“中东华尔街”也难有足够的运气逃过美国华尔街的覆辙,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很深刻的教训:缺乏实体经济这一真正“坚实的基础”的支撑,仅仅依靠走钢丝式、空中楼阁式的畸形膨胀发展,即便侥幸“蹿红”,也会时刻处于摇摇欲坠风险之下。任何时髦的高端服务业,都不能放弃必要的“低端”产业形态的支撑而单兵突进。这是所有试图以迪拜或拉斯维加斯为楷模者,必须警醒之处。

迪拜危机重挫欧洲

当迪拜危机爆发之后,世界舆论纷纷猜测,此次事件最大的殃及者会是谁?

据媒体报道,迪拜世界共有超过70个债权人,欧洲大银行是主要的债权人,如瑞士信贷、巴克莱、汇丰控股、苏格兰皇家银行、荷兰国际集团等。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指出,欧洲银行对阿联酋的未收回放款额总计达837亿美元。数据显示,英国的银行未收回放款额最高,高达495亿美元;而欧元区中法国和德国则位居榜首,未收回放款额分别为113亿和102亿美元,荷兰和瑞士的银行未收回放款额分别为47亿和43亿美元;另外,意大利和比利时的银行未收回放款额总计为32亿美元。

瑞士信贷分析师估计,迪拜世界的债务约达600亿美元,其中约半数未收回放款额集中在欧元区和英国的银行。

几年来,持续炫耀性融资扩张的迪拜世界出现债务危机,对欧洲的投资者来说可谓当头棒喝。一旦偿付危机持续,许多欧洲大银行都难逃连累。高盛的分析报告预计,迪拜债务危机对汇丰控股造成的潜在信贷损失可能为6.11亿美元,渣打银行的潜在信贷损失为1.77亿美元。

欧洲股市上金融股抛盘汹涌印证了迪拜世界欧洲债权人的“受伤”。迪拜世界表示将寻求“暂缓还款协议”延迟偿还其590亿美元的债务后,欧洲股市迅速创下七个月来的最大单日跌幅。11月26日,德意志银行股价大跌6%以上,德国商业银行股价也出现明显下挫。英国方面,巴克莱银行股价跌7.97%,位居当天蓝筹股跌幅排行榜之首。汇丰银行、莱斯银行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渣打银行股票也出现较大跌幅。

危机背后的危险信号

从上述危机将重挫欧洲的分析可知,

迪拜世界的债务危机与一年前发生的雷曼兄弟倒闭,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共同的债权人都多是欧洲的金融机构。曾有分析人士认为,一年多前美国主动“引爆”金融危机,并让债权人多为欧洲金融机构的雷曼兄弟倒闭,其目的就是将危机转嫁给欧洲。当然,金融危机使得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受到了很大的波及,但是“谁痛谁知道”,恐怕只有欧洲自己才知道究竟有“多受伤”。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欧元与美元为争夺世界储备货币,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就在欧元诞生的当年,美国即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将战火引入了欧洲腹地。而今年,随着《里斯本条约》的正式生效和欧盟宪法的正式生效,欧盟的一体化也开始发生质的飞跃。就在这个当口,美国先是主动引爆金融危机,再“赖掉”巨量的欧洲债权,并将危机转嫁给欧洲,这一系列的行动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拥有着巨量欧洲债权的迪拜世界,其发生债务危机,甚至最终倒闭清算,恐怕美国有着自己的时间表。

那么,为什么属于迪拜或是阿联酋的迪拜世界发生债务危机甚至最终有可能倒闭的时间表会在美国手中呢?如果大家清楚当今世界的石油定价权形成机制,就应该知道,盛产石油的中东(包括阿联酋)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并逐步形成石油与美元的结合体,因此,在很多方面,中东与美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也就是说,石油价格如果因为中东形势紧张而大幅上涨。那么,无论是阿联酋,还是美国,都将从中获利。

不仅如此,在国际政治层面上,近日美国在宣布增兵阿富汗之前,早就与俄罗斯达成了借道俄罗斯为驻扎在阿富汗的美军提供补给的协议。这份协议签署后,与阿联酋一样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俄罗斯是否能够切实地加以履行?作为对国际石油价格拥有定价权的美国,是有义务“投桃报李”的,否则,很难想象饿罗斯会一边忍受超低油价的折磨,一边会心甘情愿地为美国提供“通道”。那么,美国又如何才能让俄罗斯配合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呢?解决办法就是:美国必须在石油价格上,向俄罗斯让度利益。

最后,作为石油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的中国,高油价将大幅增加中国的生产成本,而中国出口产品的利润,将有很大一部分由于高油价而转移给石油出口国和拥有石油定价权的美国。当然,俄罗斯作为石油出口国,也在这一名单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明白,“迪拜世界”的倒债事件在短期内应该不会对中国经济、金融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其“后续发展”却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猜你喜欢

迪拜债务危机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一次难忘的迪拜之旅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享受惊艳奢华梦——“随尚赫游世界”迪拜站
我在迪拜教书法
“危机”中的自信
三生 荣耀迪拜行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