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郑州:科技创新先行 知识产权兴市

2010-12-22

创新时代 2009年12期
关键词:郑州市郑州专利

杨 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进程的加快,关于城市发展道路的选择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焦点话题。郑州市亦然。回首历史的抉择,面对时代的叩问,郑州的决策层一直在思索“靠什么打造郑州的未来”?经过几年的探索,尤其是2007年5月,郑州启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来,“科技创新先行,知识产权兴市”为郑州的未来建设明确了方向。

今天的郑州,不仅拥有坚实的科技支撑,三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的荣誉,又在“知识产权兴市”的理念指引下,突出发明创造,健全服务平台,强化管理协调,打造特色亮点,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使各项创建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以创建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创建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机制篇

在郑州,知识产权工作倍受重视。

“要落实好专利申请、管理和保护制度,推动核心技术专利化、标准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期间特此批示。

同时,市长赵建才提出要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的年均增长幅度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郑州,决策层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建设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生态型、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及年度重点工作之中。在创建期间,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多次研究知识产权工作重大问题,并组织召开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和示范创建工作会议,听取示范创建工作汇报,切实解决知识产权政策、资金、机构编制等问题。逐渐形成了有利于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增强各级党政领导抓知识产权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郑州市组建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知识产权、工商、版权等24个部门为成员的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知识产权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制定出台了《郑州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郑州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创建工作联动机制,具体指导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

为把创建工作做到实处,保证科技管理机构健全,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郑州市决策层结合知识产权工作实际,不断健全知识产权管理网络体系。市知识产权局内设规划发展处、协调管理处、法律事务处、维权援助处四个处室。各县(市)、区全部成立了知识产权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30%设立了知识产权工作部门,完善了知识产权制度。为更好地推动郑州市的知识产权工作,先后成立了中国(郑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河南(郑州)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示范创建期间,各县(市)、区共新增专利代理分支机构和网点3个,目前全市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已达82家,其中专利代理机构10家,专利代理资格人员106人。进一步强化了各级领导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力度。

郑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查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的意见》、《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意见》,组织制定了《郑州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郑州市首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法规——《郑州市专利促进和保护条例》已经由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河南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自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时,郑州市经委、工商局、中小企业局等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郑州市会展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郑州市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见》,郑州市发改委、财政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制定了《关于知识产权优势区域优势企业评定标准的通知》和《郑州市专利补助和专利技术实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郑州市知识产权局围绕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宣传、人才培养、服务企业、责任追究等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20多个规范性文件,有力地指导了全市知识产权工作。

奖励篇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郑州市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党政主要领导年度考核目标,市领导与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签订示范创建工作责任目标任务书,明确职责分工和目标任务,加强管理和督促检查。在考核目标的要求下,郑州市通过设立资助资金、出台奖励政策等多项措施,支持专利和驰(著)名商标的产出。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郑州市本级专利专项经费2007年为200万元,2008年为31775元,2009年前8个月达到350万元。目前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三种专利申请的资助标准也分别由2007年的每件800元、500元、30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件2000元、600元、400元,凡在国外申请专利的,每件资助标准由以前的每件1万元增加到2万元。各县(市)区也都出台了资助、奖励和专利实施政策,知识产权专项经费共计1900万元。

二是实施专项奖励。在郑州,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60万元奖励;获河南省著名商标的,各县市区政府也要给予相应奖励。郑州市还设立专利奖,对知识产权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相继建立和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措施。

三是实施名牌战略。郑州市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同时,不断加强地理标志(原产地标识)的申报保护工作,全市每年设立1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对获得驰名商标和国家级、省级著名商标、名牌称号的农产品给予奖励,打造了一批竞争力强的名牌农产品。

经验篇

在创建工作中,好的思路加上身体力行,郑州市探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郑州经验”,大大提高了知识产权工作效果。

实施专利主体培育计划。围绕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创建工作进程,郑州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市科技局实施了专利主体培育工程,对300家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鼓励企业建立或升级研发中心,支持企业专利项目产业化。对取得专利权质押贷款的企业,按贷款额度的10%~20%给予经费支持,凡取得10项以上发明专利、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奖励50万元。入选企业优先培育为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优先推荐河南省优势企业和国家试点示范企业。力争到2011年,300家企业全部消除零专利,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0亿元,年均递增30%以上;培育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0家,超10亿元的企业20家,超百亿元的企业3家。

建立机关、企业、中介“三联共建”制度。在坚持政府指导、企业主体、中介服务的基础上,郑州市引导企业加大对专利产品和技术研发投入,定期调研企业专利申请和产出情况,切实加强资金扶持,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中介服务机构负责技术咨询、项目评审、技术指导、技术示范、技术推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知识产权创新及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知识产权优势。围绕跨越式发展和创新型郑州建设,自2007年起,郑州市启动实施了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四个三”工程,即培育3个优势区域、30家优势企业、转化实施30项技术含量高的专利技术、培育3个专利技术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创建期间,共培育知识产权优势区域(企业)21个,其中优势企业16家。全市六成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创新能力大大提升。

大胆探索专利质押贷款。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郑州市还出台了专利权质押贷款服务措施。2007年,市商业银行向郑州春泉暖通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发放了首批专利质押贷款5075元,开辟了企业融资新途径。2008年,市商业银行向索凌电气有限公司发放500万元、光大银行向桑达能源有限公司发放80万元专利质押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难题。

实施知识产权普及工程。郑州市知识产权局与科技局联合,以科普书屋为平台,开展“新书推介”、“读书节”等多种科普活动。目前投资977万元在全市乡、村、社区、重点企业建设知识产权“科普书屋”116个,每个书屋投放知识产权和科技书籍上万册,并配备电视机、录像机等。

回首过去,郑州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展望未来,建设“三化两型”城市的目标对郑州的领导班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设创新型郑州的道路上,知识产权事业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郑州市有理由赢得掌声,也有理由赢得未来。凭借知识产权人的满怀豪情,郑州正在奋起腾飞。

猜你喜欢

郑州市郑州专利
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专利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郑州市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发明与专利
梦启郑州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