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金岸,塞上明珠

2010-12-22杨之汀

创新时代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全区宁夏

杨之汀

十年前,尽管有“宁夏五宝”,尽管有拍出《红高粱》、《大话西游》的镇北堡影视城,尽管有世界上第一条横穿沙漠的包兰铁路,但提起宁夏,尚有很多人不知道她是谁。彼时的宁夏对于很多人来讲,还蒙着穆斯林的面纱,“养在深闺人未识”。常有网络聊天室的网友问宁夏人:宁夏是甘肃的哪里?你们是骑骆驼上班吗?

十年后,宁夏已是“天下谁人不识君”。

——十年,宁夏经济飞速发展,GDP从1999年的241亿跃升到2008年底的1100亿,“硬实力”带给人民更多的实惠;

——十年,通过民运会、金鸡百花电影节、五十周年大庆等大型文化活动,更多的人了解了宁夏,“软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十年,宁夏从“梗阻闭塞”变成“通衢开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0公里,人均占有高速公路里程位居全国第一,全区2300多个行政村全部通互联网。

——十年,宁夏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人进沙退”的省区,树立了环保节能的典范……

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郭秉晨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十年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减少贫困人口逾百万

西部大开发以来,宁夏经济增速连续9年超过10%,生产总值达到1098亿元,跨过千亿元大关,比1999年增长1.65倍。财政总收入178.6亿元,比1999年增长4倍。

工农业总产量大幅度增长。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29万吨,比1999年增长36万吨;原煤产量达到4235万吨,比1999年增长1.8倍;发电装机1000万千瓦,比1999年增长3.2倍。一大批煤炭、电力、化工、机械、冶金、建材等领域的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实施了重点企业改扩建和重点行业技术改造,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后劲大大增强。

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人均占有水平大大提高,200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892元,比1999年增加了12992元,居西部第五位;人均粮食产量达到536公斤,居全国第五位,煤炭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三位;人均发电量7534千瓦小时,居全国第二位。

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使宁夏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比1998年增加了1524元。宁夏扶贫开发工作采取生产、生态、生育一齐抓和市场机制、科技推广、政治优势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加快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发展步伐。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128.6万人减少到2008年的16.8万人。实施了“塞上农民新居”和“山区危房危窑改造”工程。通过实施生态移民,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4万人,绝大部分居民生活消费实现了由“温饱型”向“宽裕型”转化。

“黄河金岸,塞上明珠”

十年来,宁夏依托黄河优势,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奋力打造“黄河金岸,塞上明珠”。一系列配套设施、相关行业得以大力发展。组织实施了沙坡头水利枢纽,农村安全饮水等重点工程,建设中小型水库26座,改造中低产田273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交通运输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万公里,比1999年增加了1,1万公里,形成了以18条国省道为骨架、三纵九横的公路网络,实现了所有乡镇通公路,高速从无到有,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所有市县在1小时内可上高速,第二条欧亚大陆运输走廊即将形成。太中银铁路正在抓紧建设,包兰复线惠农至银川段已开工建设。完成了银川河东机场扩建,中卫香山支线机场建成通航,固原支线机场正在抓紧建设,已开通民用航空线28条。

邮电通讯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2008年末,固定本地网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25万门,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9.91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52.97部/百人。全区行政村都建立了互联网,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村村通互联网的省区。

国际化视野下的特色产业

十年来,宁夏面对全球化市场,发展特色产业。

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由1999年的18.2:39.2:42.6变为2008年的10.9:52.9;36.2。

加强第一产业发展。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形成了枸杞、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带,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增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80%以上,“枸杞之都”、“马铃薯种薯基地”等已成为“宁夏品牌”。

加快第二产业建设。以宁东“国家级煤电化三大基地”为核心的工业今年国际新增长点日益凸现,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以能源、新材料、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五大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培育了特色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五优一新”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8%。

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85亿元,比1999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13.4%。惠农陆路口岸建成投运,商品外运的能力不断提高。金融机构存贷款显著增加。旅游业发展较快,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3%和22.6%。

退耕还林,人进沙退

生态建设是宁夏西部大开发的最大的基础工程。2003年宁夏在全国率先实行全区范围内的全面封山禁牧,近400万只依赖天然草原放牧的羊只全部实行了舍饲圈养,对宁夏生态环境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草原绿化、黄河防护林、绿色通道等重点工程,全医生态建设进入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新阶段。累计完成营造林核实合格面积2013万亩,其中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229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由“九五”期间的8.4%提高到9.84%,草场植被覆盖度已由30%提高到60%。水土流失面积由过去占全区的92%下降到53%,年减少流沙500万吨,沙化面积由上世纪70年底的165万公顷减少到2007年的118.3万公顷,生态环境改善程度居全国前列。

实施城市周边湖泊、生态整治建设项目,全区累计新增湿地面积85.4万亩,宁夏平原与成都平原、苏北平原等10个地区被评为“十大新天府”。

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严格执行行业准入,不断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工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重视“三废”的综合利用,重点流域、重点取悦和主要城市环境质量逐年改善。2008年宁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十五”末下降11%、7,7%和9%,可以完成或超额完成

“十一五”规划目标。随着黄河宁夏段水质逐年好转,从2002年的劣五类水质提高到三类水质;银川市环境空气质量在西北地区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

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

十年来,宁夏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相继建立了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咯有所增强。

“两基”攻坚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加快,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4%,中等职业教育新生增幅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15%,已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

2008年末各县区全部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业人口389万,参合率达到92.1%。

建成了自治区博物馆、图书馆、银川市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组织实施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源共建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进一步夯实,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97%,农村8套免费电视节目覆盖率达到86%,群众体育、大众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小省区也能办大事,重大改革抢争先

宁夏发扬“小省区也能办大事”的精神,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走在了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前列。

探索推进药品“三统一”改革,取得突破进展,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在全国第一家启动了四级旱灾应急救助预案。

粮食管理改革取得突破进展,初步建立了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投资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制定出台了《社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管理办法》,《社会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社会投资项目政府核准目录》等六个配套文件,下放投资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环节。实施了《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办法》《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依法加强对政府投资活动的监管。

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宁夏在全区全面推行了“乡财县管”,所有乡镇经费纳入了县级部门预算。建立“上下联动、分类处置、以奖代补、签订责任”的乡镇债务化解工作机制,在全国以省为单位率先甩掉了乡镇债务包袱。

水权转换改革取得重要突破。从2003年开始,宁夏率先开展水权转换试点工作,编制了《宁夏黄河水权转换总体规划》,探索建立了水利工程运行经费补贴新机制。

创建了“少生快富”工程。不断强化综合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该工程模式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已在全国推广。

隐忧:仍有100万人口未解决饮水问题

实施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宁夏发展之快的确是有目共睹,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宁夏和东部地区差距仍然很大。

目前宁夏的发展还有很多制约因素。如节能减排面临着很大压力,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一方面不利于吸纳劳动力就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节能降耗的压力;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改观,且年季分布不均,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缺水特征明显,目前,宁夏南部山区仍有100多万城乡人口饮水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大旱之年人畜饮水仍然十分困难,南部山区扶贫任务仍十分艰巨,人均收入不足1350元的贫困人口还有112万人。此外还有9万户、36万人的贫困群众居住在山大沟深或严重缺水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地方,必须实施生态移民搬迁。

猜你喜欢

全区宁夏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宁夏
宁夏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全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培训班在呼和浩特市开班
宁夏
在全区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2月5日)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