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愿望的实践研究

2010-12-1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0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性情境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今中学生的学习方面与以往的中学生相比已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第一、远大的学习动机逐渐确立,学习责任感增强;第二、学习动机的自觉性有较大的提高。

探究性学习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一个理想选择,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进行探究性教学,首先必须引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使探究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才能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进入学习愿望过程。我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发探究性学习的愿望进行有益的尝试。

二、激发学生探究愿望的实践

(一)探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它的特点是具有问题性、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传统学习方式在客观上易于形成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情感的培养。探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索,班级共同讨论来完成。

探究学习的重点不在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上,因此不必对此要求过高: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这也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二)激发学生探究愿望的实践途径

通过对原有认知的揭短来设置情境,引动探究

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在掌握新概念方面比较困难,虽能在自己理解的范围内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的属性,并能分清主次特征,但对较抽象的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困难。学生会缺乏经验的支持,理解就可能出现错误,如果运用已学知识的揭短,既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理解抽象的概念。

结合实际问题设置情境,引动探究

当今社会学生生活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他们的年龄使学生对许多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能结合学生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适当引导,必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学校准备装修课桌椅期间,所任教的两个班的讲台存在残缺现象,甚至很影响每个教师的上课情绪,恰巧正在上《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因而出示了如下问题:现要请木工师傅做讲台桌面,要求长比宽多50厘米,面积为600平方厘米,第一问:应求哪些量?第二问:怎么求呢?这样同学们都开始积极投入思考解决问题之中了。

通过精心设问来设置情境,引动探究

探究性的学习不应只是一种学习形式,它更应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平时教学中也要时时注意探究教材精髓,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千方百计激发进行探究的愿望,例如:一个两位数除以它的反序数所得的商等于余数,求这个两位数,设问是两位数,可删除哪些数?答:1至9;再问除以反序数有商,说明什么问题?答:说明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从而排除一大批,最后问;所得商等于余数,说明什么问题?答:又可以通过列举排除最后一批,从而得到最后结果为52,经过这么一番探究,同学们成功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此例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通过运用生活现象来设置情境,引动探究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常常使学生误认为数学是脱离实际的。其严谨逻辑性又使学生缩手缩脚。应用的广泛性更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望而却步。如此种种,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要想使学生主动进入探究性学习,就应该降低数学的门槛,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多加观察,从实际生活中研究数学问题。

例如,1、一支完整的粉笔不小心从桌子上滚到地上,不断裂的可能性多大?2、当你去买福利彩票时,期望能中奖,那么中奖可能性有多大?3、规模空前的三峡工程的设计必然要考虑到防震,那么就要研究三峡地区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多大?让学生了解在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经常要考虑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那么如何把“可能性有多大”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呢?以2为例,若以一万张福利彩票为一组,只有一个大奖,中大奖的可能就是1/10000,这就成为了一个数学问题。

教师设计幽默的话语以引动探究

数学教学需不需要幽默,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数学应当是严肃的事,不可添枝加叶,其实未必如此,幽默给人以轻松、愉快之感,也有思索回味的余地,有助于形成愉快学习心境。我们教研组有位教师徒手画图功夫很深,很多学生羡慕效仿。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引动探究

初中生自制力相对较弱,而又活泼好动。每节课中他们的注意力一般只能保持20分钟。而悬念是触发激情和热情的情境之一,悬念设之于课头,其目的在于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使之产生非知不可之感。例如在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时,教师把准备好的印有4个三角形的纸,一上课就发给学生,并投示回答:

根据对应即得:

学生会对四个三角形产生疑问,我们上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教师给我们画这么多三角形有什么用?急于想知道下边想要干什么,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若悬念设之于课尾,则应具有欲知事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因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热情。

纠错辨析,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错,如果把几种典型的错误集中于一题中,编成改错题,不但激发学生找错兴趣,而且,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3,得出2x-1-x-3=0,解这个方程得:x=4,请学生思考有几处错误,学生热情投入之中,效果比直接给题由学生板演更好,更节省时间。

通过游戏方式,激发兴趣,引动探究

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于快乐之中掌握知识。”如何让学生从“苦学”变为“乐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应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初中数学游戏化,竞赛化,以此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习题中通过看谁快,看谁三连冠等活动,使得人人争先恐后,提高了练习的兴趣和速度。

合作、交流、讨论,激发兴趣,引动探究

由于教与学本身是一对矛盾的载体,教师要重视依靠师生之间的合作,平等交流和情感交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来完成矛盾的统一。特别要注意克服传统的教师一言堂,课堂上应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敢问敢讲,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气氛。

大部分同学用“换元法”来解。有一位学生却产生一个奇特的想法,原方程可化为:,解得x=2或-1。经检验x=2或-1是原方程的解。学生们都赞叹此解法“妙”。教师则紧紧抓住这个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表扬,充分激发学生成就感。并逐步在今后练习中会形成“发散性思维”,从而具有初步探究态度。

三、反思

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教师的数学理念得到更新,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由“主宰者”变为指导者。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中学习,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探究性学习的兴起引起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应停留在过去高高在上的权威而应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协作者,从课堂上学生唯一知识来源变成了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应的,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有原来的显性变为了现在的隐性。

通过激发学生探究愿望的有益尝试,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要实现学生探究性学习,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作出相应的指导艺术和策略。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善于总结他人和自己经验,根据各种情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千方百计设置各种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引起学生进行探究。真正地实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切实实现“教为不教”的最终目的服务。

[1]王良骏.如何设置情境引动探究.中学数学教学,2002(5),第137期.

[2]沈德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6).

[3]曲铁华,梁清.教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2(3).

猜你喜欢

探究性情境探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