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排斥视角剖析农民体育

2010-12-07

体育教育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农民农村

张 辉

(菏泽学院 体育系,山东 菏泽 274015)

从社会排斥视角剖析农民体育

张 辉

(菏泽学院 体育系,山东 菏泽 274015)

农民体育是群众体育的核心部分,群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社会排斥理论从经济、保障和福利制度、社会生活领域、管理与组织、文化教育与观念五个维度来诠释农民体育的发展障碍,旨在对农村体育发展影响因素给与全面的认识。

社会排斥;农民体育;体育贫困

Author’s address Sport Dept.,Heze Inst.,Heze 274015,China

农村体育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它的发展对改善农村精神文化、繁荣农村经济、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有近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这给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三农”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囊括了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显然也包括农村体育在内的公共文体事业建设; 2006年体育总局提出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基本方案以及体育彩票公益金的部分用于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农村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搞好农村体育工作的殷切期盼。农村和农民体育的积极开展,也是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没有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全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同样没有“新农村体育”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1995年《体育法》的颁布实施,以及2006年关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的颁布以来,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与城镇相比较而言,农民体育的开展现状仍处于相对落后。除了受个人因素、历史原因、自然条件因素影响外,农村体育在经济、保障和福利制度、社会生活领域、管理与组织、文化教育和观念方面不同程度地被社会排斥,从而制约农村体育的发展,使其长期处于体育贫困的现状。

社会排斥理论的解读

社会排斥理论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学术界和各国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如何界定社会排斥却是各有所见,存在较大的差异性。20世纪60年代,法国一些政治家、活动家、官员、新闻记者和学者经常在意识形态上模糊地提到穷人是“受排斥者”(the exclude)。后由法国学者勒内·勒努瓦(Rene Lenoir)首次提出了“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概念,并流行于法国,强调的是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断裂。英国学者格雷厄姆·罗姆(Graham Room)认为:“我们使用社会排斥这一概念,意味着我们提及这样一类人群,他们正遭受着多方面的窘迫境遇,忍受着他们居住社区物质和文化环境持续的、不断加强的恶化,并且他们与外部世界的社会关系出现了相当程度上不可逆转的分裂。[1]”约翰·皮尔森认为:“社会排斥是对个人和家庭、群体和社区参与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所需要资源的全面剥夺过程。这一过程首先是贫穷和低收入的结果,其他因素如歧视、教育程度低和生活环境差也对此造成了影响。通过这一过程,一个人在他生命相当长的时期内被排除在社会大多数人享有的制度和服务、社会网络和发展机会之外。”英国学者泰尼尔·布查德特(Tania Burchardt)等人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参与到他(或者她)生活的社会中的重要活动中,那么就意味着对一个人存在社会排斥。”彼得·阿布瑞汉森(Peter Abrahamson)认为:“社会排斥不仅意味着一定类型的人群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也意味着他们被隔离在普遍人群工作、生活、购物和休闲的场所之外。”如何理解社会排斥在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研究领域具有不同的表述,不仅可以从整个世界、国家、地区、组织、群体乃至个人去理解,也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组织、人际网络等角度去分析[2]。社会排斥不仅是一种社会事实,也是一种边缘化的机制和过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该理论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贫困研究、弱势群体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体育发展的最终根源所在

经济排斥是指一定的社会成员或者社会群体被排除在一般社会成员或者社会群体获得经济资源的途径之外,以及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低于一般社会成员或者社会群体的状态和过程[3]。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户籍制度的原因农村劳动力被排斥在城市就业劳动力市场之外,只允许农民从事单一的农业种植和生产,限制人口外出流动打工,即使农村传统的木匠、铁匠、泥瓦匠、石匠等手工也遭到严格禁止,使得他们就业机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导致农民的收入如此微薄,只能养家糊口;国家对城市居民的教育、就业和技术培训等,在实行一系列的倾向城市政策的同时,不但限制甚至取消农村非农产业的自然发展,而且对农民实行高积累政策,使得农村长期处于艰难的挣扎之中[1]。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虽然取消了对工农产品的定价,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也开始不断下降,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剪刀差出现反弹现象,创历史空前水平。长期以来,由于工农业产品价格这种“剪刀差”以及新征地剪刀差对农民心理上造成极大伤害,其经济利益叶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生产经营环境恶化,削弱了农村、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以及积极性,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社会贫富悬殊急剧扩张,降低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延缓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3]。农村的经济收入和农民生活水平始终远远落后于城市,收入的落后从而直接影响消费类型以及消费水平能力等,绝大部分农民除了满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之外,没有过多的财力和精力像城市居民一样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虽然国家通过取消农业税、种地补贴、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政策来提高农民收入,然而高昂的学费、医疗费等使得一年下来节余的收入微乎其微。据统计中国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劳动者之间分配不公,农民工收入过低,农村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广大的农民面临着庞大的生产、生活支出。经济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基础,农村体育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经济状况,城乡之间居民经济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势必影响到农村体育的发展,是影响农民体育发展的最终根源所在,使得虽然处于休闲的大多数现代农民对体育仍然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保障和福利制度是制约农民体育发展的基础保证

社会保障和福利排斥是指一定的社会成员或者社会群体不能获取与其他社会群体同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机会[3]。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国家长期以来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是优先发展城市、小城镇,通过再分配和社会福利等为城镇居民提供养老、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保障与服务,却忽视农村的具体制度如户籍制度、医疗制度、养老制度、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等的建设,把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因为户籍原因排斥在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之外[2]。在农村所谓的社会保障也只是以“五保”、救灾救济、优抚等为主要内容的由村集体小范围负责的社会救济制度。即使是“五保”、救灾救济、优抚等针对农村“五保户”、“受灾户”、“军烈属”的保障资金,其主要来源也是依靠传统的农村集体补助和投入[3]。而绝大部分农民则是以家庭保障为主要保障方式的,基本被排斥在国家层面上的社会福利制度之外;而在城市,国家实行对职工包就业,社会保障等生老病死均全面包揽的制度,其保障资金来源于政府的公共投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在2001年两会期间,在全国人大的记者会上发表的观点,就是对农民排斥的佐证,即在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上,采取“就业靠土地、保险靠家庭”的方式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和伦理道德的[2]。正是这样一种态度和观点,导致了一直为国家做着巨大贡献的中国农民,在长达几十年的期间里被排斥在社会福利体制之外,而且被认为是正当的、天经地义的事情。就目前已经实行了农村低保的地区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制度性的“自我保障”,没有社会统筹的调剂,也就是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虽然正在全国部分地区实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由于保险数额偏低的现实状况,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农村、农民被这些制度所排斥,他们怎么能悠闲地去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呢?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的农村公共服务政策,但是这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是较低的,覆盖的农村范围也是比较狭窄的;新一届政府虽然在“十一五”规划中把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在内的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中,但要改变农村这一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现状,缩小与城市居民的差距必定需要一个长期过程[4]。保障和福利制度、对促进农民体育发展的基础保障欠缺,从而农村农民体育的发展的道路也任重道远。

社会生活领域是制约农民体育发展的基本条件

社会生活领域排斥主要表现在农民税收问题以及国家对农村公共设施与服务的投入缺乏等方面。首先,农民的税收问题。农民除了自耕自食以外,还得被强制向城市提供大量的低价粮食,负担数额不小的农业税。无论收与不收或收多收少,都需不折不扣地按照人头、地亩缴纳各种税费,农民以税收的方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市民长期以来享受着各种社会福利待遇,且旱涝保收地享受国家定量供应的低价粮食。农民在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的同时,却享受不到宪法赋予的接受国家版主、救济等基本生存权利,各种本该由国家和社会共同负担的教育、医疗与道路交通、通信等乡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资金却只依靠来源于农民自己的“三留五统”,农民被排斥在享用的机会之外,影响了农村的发展[5]。其次,是国家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与体育服务的非均衡投入。发展农村体育,政府理应承担大部分资金投入,但现行“以县为主”投入模式,县级财政很难满足对本地区农村体育的投入,而且加上我国农村体育资金的投入总量较少,这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的根深蒂固的原因今天有所改观,然而由于我们将长期处于转型时期,这些因素对于制约农民体育发展仍然是前进道路上的不可回避的长期因素。城市体育投入是由当地政府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或者是通过其它渠道筹措,而农村体育投入是由乡镇负责,贫困的地区只能靠农民来承担。由此以来,导致的结果是农村体育资源严重短缺,农村体育发展远远滞后于城市体育发展。

管理与组织是影响农民体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各种协调活动。其中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职能之一组织,对于活动开展的效果起着作用。当地政府,尤其是县、乡镇政府的财力有限,甚至有些财政比较宽松的地方也不能较多地投入资金应用于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必然导致农村体育资源的匮乏,从而导致弄农村体育的开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2]。又由于农村居民居住的环境影响、体育设施落后、农业生产特点等因素,体育管理与体育组织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县、乡镇两级政府管理地方体育事业的财权和事权尚未理清,会影响乡镇政府在推动农村体育发展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影响农村体育的发展进程。“乡镇、居委会应当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当投入体育事业经费和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发展体育事业。”另外,入城打工的农民是一个特殊的流动群体,他们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性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难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到城市体育组织中。这些都给农民工体育组织的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并且城市的许多正式社会体育组织只对市民开放,对于无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则是排斥的,阻碍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体育知识交流。《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几年以来,(体群字[2002]53号)其中第十二条规定:“农村体育事业经费和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应当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国各地政府加大对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资金投入,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呈现了公共财政的理性回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入要更多在宏观环境上、基础设施进行供给,在投入建设中要考虑在预算资金中预先留出维修资金,保障维修的可能和持续发展利用。

文化教育排斥是影响农民体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在现代社会,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及分配载体。能不能接受教育或者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将直接关系到知识层次的高低,而知识层次的高低也决定了收入水平。所谓教育排斥,是指社会底层的社会成员及其子女,由于经济、信息、权力等资源的限制,无法享受社会主体成员及其子女所享受到的教育权利,被迫退出社会大众所共同参与的大众教育体系,或被迫享受较普通社会大众及其子女更低等级的教育,从而与社会大众教育体系保持相应距离的一种社会群体隔离现象。文化教育排斥表现为:第一,农村学生接受体育教育权的缺失。农民由于经济、权力、信息等资源的局限性,无法使其子女享受社会主体成员子女所享受到的体育教育权利,被迫退出社会大众所共同参与的大众体育教育体系,或被迫享受低等级的体育知识教育,从而与社会大众体育教育体系保持相应距离的一种社会群体隔离现象,不仅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也表现在高等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被录取的大学生无论来自西部地区,还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报考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收费都是一样,这往往使得考上了大学的农民孩子“望学兴叹”。无法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发展机会,势必也影响到其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这种排斥也使得农村居民垂直流动的机会以及他们的水平流动受阻,导致他们的弱势处于恶性的代际循环之中,长期影响着农村体育的发展。第二在文化观念方面。与城市文化相比较,由于农村长期处于封闭自守时期,虽然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农村居民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意识和观念与城市仍然有很大差别。作为文化之一的农村体育文化活动也长期处在民间自组织状态中,这在客观上影响到农民的体育文化素质的提高[6]。

结束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仍然是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群众体育的重点和难点。中国有近80%的农村人口,由于历史因素、自然地理原因以及社会排斥等因素,农村体育在一定阶段时期处于不均衡的贫困状态。因此缩小城乡体育差别,统筹城乡体育发展,减弱社会排斥给现代农民带来的体育贫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从某种程度上对于提高我国现有的劳动力质量以及未来劳动力的素质具有内在的价值。诚然减弱体育贫困也是降低人类贫困必经的战略步骤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最大公平与正义,才能使中国农民体育具有一席之地,群众体育体育才能更加和谐、健康发展。

[1]银平均.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沈克印,周学荣,田雨普.社会排斥与农村体育贫困[J].天津体育学院,2009,24(4):289-292.

[3]李守经.农村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裴立新,王晓辉.我国城乡体育发展差异成因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5(11):8-10.

[5]龚晶,胡世明.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农民教育培训[J].发展研究,2008(9):94-95.

[6]徐晓军.论教育排斥与教育的阶层化[J].广东社会科学, 2007(2):184-189.

(2010-03-17收稿)

Farmer’s sport viewed from social exclusion//

ZHANG Hui

The poverty in the rural areas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farmer’s sport and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Chinese New Countryside.The paper explains the farmer’s sport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conomy,social welfare and guarantee system,social life,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education and concepts on the basis of social exclusion theory.

social exclusion;farmer’s sport;sports poverty

G80-05

A

1672-268X(2010)04-0011-03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耕牛和农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农民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