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高段语文有效预习策略

2010-11-18罗春君

江西教育C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有效预习

罗春君

摘   要:语文课前预习是追求高效课堂的起点,也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要达到有效预习的目的,必须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探寻预习的策略,针对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预习方法方能有效。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  有效预习  意义与策略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段语文课前预习,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在现今大呼“减负不减质”的大背景下,有效预习对于教师把握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意义非凡。

一、预习现状分析

课前预习对于小学高段学生培养独立阅读,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实际教学中,高段学生语文预习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1.预习作业充斥空泛的任务——“流于形式”。语文学科常有预习的家庭作业布置,但具体要预习什么,特别是怎么预习,需要达到什么效果,很少有语文教师对学生有明确的预习要求,学生往往是把段落一标,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习了。预习流于一种形式。

2.预习作业身穿统一的着装——“千篇一律”。有些语文教师布置预习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一篇课文都按照同样的方法预习,(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不仅有记叙文,还有散文、诗歌及科普文章等)忽视了文本体裁本身的个性,预习变得程式化、机械化,缺乏了预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3.预习作业偏离正确的轨道——“高耗低效”。为了让学生知道每一篇课文的“前世今生”,一些“有志向”的语文教师往往会在学习某些名家名篇时,让学生课前搜集大量的补充材料,以扩大语文课堂的信息量,却不知有些补充材料对于课文的学习是否有帮助,有些资料学生能否理解与看懂。教师在期待将语文教得更深、更广的同时,却让预习偏离了轨道,失去了意义。

二、有效预习的意义

1.有效预习是实践新课标的需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有效预习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小学高段学生,已需要逐步养成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预习,是他们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3.有效预习是依据发展心理学理论,构建高效课堂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而预习中遇到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三、有效预习策略建议

1.有效预习离不开学生预习兴趣的激发。美国著名教育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指导小学高段学生进行语文预习,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所预习内容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预习中获取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呢?笔者认为,给预习作业“变脸”,丰富预习作业的形式,不失为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一个方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文本的多样性根据文本的特点灵活多样地布置相关预习作业。比如有些课文可侧重字、词等基础性知识,有些课文可侧重积累优美句子并朗读,有些课文可探究作者生平,有些课文可适当延伸相关阅读,有些课文也可以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活动等等。多样易变的预习作业会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预习实效,真正使课堂高效。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该是形式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预习也不只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预设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预习既可以是学生个人的形式进行,也可以是学生集体(小组)的形式进行。

2.有效预习离不开预习策略的探寻。学生预习活动并不是“自由预习”,不是放任自流地预习,而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的“自主预习”。教师在细读文本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设计学生预习的目标要求。这些预习目标要求尽量细化,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目的、有方法,学生预习起来才不会盲目,才能够有的放矢。

(1)应探寻细化操作的预习模式。教师在设计相关预习内容时,除了根据课标年级目标来确定预习内容外,还应细化具体的预习步骤。例如,有些教师总结出了“读、标、注、查、问”预习五步法,还有的紧紧抓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善于质疑问题等能力这一重点,设置了整体阅读、重点阅读、整理心得、尝试练习四步阅读法,并对四步阅读应该做些什么,达到什么目标有详尽的阐述。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每篇课文的预习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应有侧重点,把预习模式尽量细化,让学生有章可循,切实有效性。

(2)应注重题材差异的预习方式。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应选择相应的预习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体裁丰富,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预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文体,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预习方法上也应有所差别。所以在设计预习目标的时候要注意从教材特点出发,避免形式主义。一般来说,文章体裁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的重点也就不同。比方说,对于诗词,诗眼或词眼来理解内容,字字领悟,句句推敲;小说,可以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让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文本预习的要义;对于散文,则应重在对文章思路和作者情路上的把握;童话要关注幻想,民间故事要关注引领学生向往美好;寓言要研究寓意,说明文从科学入手,应用文要从写作方法入手等等。这样既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掌握学习规律,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3)应关注生本差异的预习要求。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基础都不一样,教师布置预习应该关注这一差异的存在,要避免面向全班作统一的预习要求,从而导致有些同学“吃不饱”,有些同学“吃不了”的现象。教师设计预习内容可以参考必做题、选做题,一星级、二星级,闯关题、兴趣题等分类设置,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预习目标,从而循序渐进地逐步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

3.有效预习离不开预习反馈评价的跟进。有了良好的预习方法,如果实施后却得不到良好的反馈和评价,那必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评价反馈就成了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教师必须结合课堂教学及时反馈跟进学生的预习情况,这在上课时可通过听写字词、板演心得、交流收获等形式了解检查,从而较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预习质量。通过这样的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下次预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用。当然,如有些教师所做,学生预习情况的评价反馈与“学习园地”展示、学习卡奖励挂钩,甚至家校合力推进,学生预习的实效必将更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吉才.我对预习环节的一点认识[J].小学语文教学,2005.4.

3.尹建梅.而今迈步从头越——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策略[J].新课堂设计室,2010.6.◆(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盖北镇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语文有效预习
浅析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
有效预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学科实现课前有效预习方式方法的探索
小学高段语文延伸性阅读的研究
小学中高段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有效预习,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应用初探
如何有效提升农村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