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挑战”祥林嫂

2010-11-16朱红英

剧影月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祥林嫂唱腔舞台

■朱红英

“挑战”祥林嫂

■朱红英

2009年9月,我以一折《祥林嫂·天问》参加江苏省“红梅杯”小戏小品比赛,并获得银奖。回首那一段往事,我百感交集,心绪难宁……

众所周知,越剧祥林嫂改编自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是越剧舞台上的著名剧目。袁派创始人袁雪芬先生亲自主演祥林嫂一角,从1946年至今,该剧已有60余年的舞台历程,无以计数的演出场次,并拍摄成电影,从而广为流传。几十年来,不仅陶琪,方亚芬等越剧名旦都曾塑造过这个人物,更有许多其他艺术剧种排演过该剧。显然,在观众心目中有着一个个鲜活的、已成为定式的祥林嫂!而我选择这个戏,这个人物,无疑是对自身的一次挑战。

1987年,我从江苏省戏校毕业后进入南京市越剧团工作,20多个春秋寒暑,我虽然参加了无数场的舞台演出,但略显朦胧和稚气的我,从未主动争取过角色,也不愿为一个人物去苦思冥想,只对自己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源于此,如何把握和饰演好这个人物,如何理解这个角色,怎样演出一个既是我心目中的,又是观众认可的,能达到神情兼备的祥林嫂,就成为我艺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机遇和挑战。

记得那是2009年的年初,我找来了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买来了《祥林嫂》的电影光盘,搜集了越剧,京剧,秦腔的舞台录像,下载了袁派各位前辈的唱腔选段……一天到晚,一遍遍聆听,一页页翻看,我的心潮随着祥林嫂悲恸,跟着祥林嫂蹒跚,伴着祥林嫂问天,扶着祥林嫂呐喊……心随情动,情为人牵,读懂了这个悲情人物,理解了那个悲怆世道带给主人公的必然结局,我的心在激动,我的情在亢奋,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挑战自我,挑战祥林嫂!

从那一刻起,近三个月的时间,我请上我团国家一级演员魏老师来到秦淮河边一处铺满绿荫,野花簇拥的古亭旁,开始了我这辈子都值得回忆而有趣的创作,一句句唱词从我的心中弹出,一声声道白飘入绿草池塘,围观的市民回首顾盼,散步的叔婶住足聆听,他们成了我这个剧目的第一批忠实观众,是他们在给我力量,给我支撑,给我鼓励,促我提升。

袁派的特点是淳朴而委婉,深沉而流畅,既善于叙事,又长于抒情,其唱腔节奏变化多端。其唱法讲究和重视运腔,气口,以及力度的对比和韵味的浓郁。正是因为这些特征,袁派才深受观众的推崇与垂爱。而我自身的嗓音条件并不优越,为了唱出袁派的特质,我诚心实意地不断求教陶琪老师,百次千次的练唱,并录下自己的学唱与各位前辈做反复的比对,每句唱腔,每次运腔,哪处吸气,哪处换气。我都在细细琢磨,用心把握,直到“相似”和找到感觉方可罢休。

《祥林嫂·天问》一折,在舞台上是一个老旦的形象,她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她拎着箩筐,亦步亦趋,她对着九天,老泪纵横……而我从戏校开始,就是学的花旦,为了“形似”这个人物,我在用心去贴近她的同时,退下女儿妆,换上破衣衫,拄着拐杖,拎着箩筐,端着饭碗,对着衣镜,从步履到回首,从眼神到表情,从跌倒到坐起,一点一点的学,一步一步的练,一招一式的过,跨越着自我,也跨越着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

皇天不负苦心人,通过不懈的努力,我走上了舞台,走进了赛场!一次人生的挑战,我战胜了自己,战胜了角色而划上了一个“分号”,我不会将这份探索,这份执着打上一个”句号”,因为我深知,我的艺术人生还有漫漫长路在等待我的前行与跨越!

感谢陶琪老师和魏小梅老师,感谢团长,感谢评委,感谢观众,感谢芸芸众生!

猜你喜欢

祥林嫂唱腔舞台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我们的舞台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