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对送戏下乡的感受

2010-11-16许美文

剧影月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戏曲舞台农民

■许美文

我对送戏下乡的感受

■许美文

近些年,艺术院团送戏下乡,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生活的一道靓丽风景。专业演员面向基层演出,既增加了舞台实践,又激活了农村演出市场。在戏曲滑坡的今天,这无疑是一条拯救剧种、锻炼演员的极好途径。

作为兴化市唯一的专业文艺团体,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我们兴化市淮剧团承担了兴化全市34个乡镇数百个行政村送戏下乡的演出任务。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扎根基层、面向农村,为广大老百姓演出。多年来,我们剧团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为他们送去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配合送戏下乡演出活动,更好地服务农村,我团先后精心组织编排了一批符合时代精神、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如大型传统戏《春草闯堂》、《秦香莲》、《牙痕记》等经典剧目。同时,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宣传主题,以建设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作为最基本的典型事例,新创作了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体现近现代生活题材的小戏、小品等综艺节目,如系列小戏《郑板桥》、小品《和谐小曲》等,并组织了阵容强大的演出队伍,从不间断地把我们的优秀作品送到每个乡镇、村庄,送到老百姓面前,让农民在自家门前就能看到他们喜欢的文艺节目,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方便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从而密切了党群关系,在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起到了一个桥梁纽带作用,同时也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农民需要看戏,看戏是他们生活的一种乐趣。同样,戏曲也需要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来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近几年来,我们剧团送戏下乡,每到一个乡镇、村庄,都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水乡兴化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众多,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对缺乏,乡亲们听说市淮剧团要来演出,都兴奋不已,有的甚至几天前就放好了凳子。他们在观看我们的演出时,有时鼓掌叫好,有时开怀大笑,有时也会随着剧情的发展流下泪水。演出气氛非常热烈,二、三千人的场面是习以为常。尽管有时演出条件非常艰苦,顶风冒雨是常有的事,但是我们剧

四.艺术风格的把握

深圳作为一座新生的当代都市,她具备典型的时代特征,她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具有符号意义的城市。深圳三部曲讲述了发生在这座城市里不同的三个故事,这三部影片,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人物关系的演绎变化、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的本身,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冲击力,所以,在表现形式上,艺术真实成为第一性的,我们既不刻意颂扬什么,也不刻意批判什么;既不褒也不贬,总之,不作评判,而是真实地反映一种生存状态。我们所追求的就是采用必要的艺术手段来体现这个真实。那种常见的雕琢迟缓加深沉的表现形式与时代相差甚远,自然令人生厌,也是本片的大忌!简言之,深圳三部曲是明快的、向上的、充满生存活力的。阳光虽然灿烂,但绝不是晴空万里。一切都是有限的,各篇或多或少流露出一种诙谐与俏皮。这就是现实,就是生活的本色。今天的世界丰富多彩:明快、斑斓、动感……这就是深圳三部曲的主体风格!团演出人员从不叫苦叫累,更不会降低演出质量。在炎热的夏天,纵然挥汗如雨,他们也从不退缩;在寒冬腊月,演出综艺晚会,演员们穿着十分单薄的衣服,冻得直打寒颤,但是到了舞台上,仍然以饱满的情感,认真演出,老百姓无不为之感动。农民朋友开心满足的笑脸,就是对演员们辛勤劳动的最好褒奖。

在长期的送戏下乡演出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民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和滋养,需要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多年的送戏下乡,使我真正认识了农村,了解了农民。一个演员只有用情去演戏,用心去送戏,才能与农民形成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融,才能真正服务农村、服务农民。送戏下乡给了我更多的感悟。主要感受有三:

一.以满腔热情唱戏。有的演员认为,农村比较落后,农民是外行,戏唱得好与丑一个样,对于错一个样。我认为,这不但是对农民观众的歧视,也是对艺术本身的玷污。观众无贵贱,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观众,对所有观众的尊重,也是对戏曲本体的尊重。可以说,如果没有农民这个庞大的观众群,我们的地方戏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相对落后是事实,但农村不是文化的荒漠。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三农”惠民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他们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价值观念、精神需求都在不断进步。尊重农民、尊重艺术,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我每次下乡演出,都将其当作是对自己舞台实践的一次检阅和考试。该画的妆容一定画,该穿的戏服一定穿,该走的程式一个也不少。有一次去安丰革命老区演出,由于突降大雪,天气十分寒冷,观众不是太多,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对大家说,天冷人少,大家可以将就一点,我们的回答是,哪怕只有一名观众,我们也要把最好的节目奉献给老区的乡亲们。演出结束后,当地群众高兴地说:“你们的演出太精彩了,我们今天总算看到了一场正规大戏。”在长期的送戏下乡活动中,我始终不渝的坚持以情换情,以诚换诚,把下乡演出当作参赛,把普通观众当作评委,我既能坚持演出质量,坚守一个专业演员的基本艺术素养,又能因陋就简,体谅农民的接待难处,从而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二.用精湛技艺演戏。戏曲演员都具备一定的舞台基本功,有的甚至是绝活。少数人认为,演员的拿手戏只在比赛冲奖中运用才有价值,而送戏下乡不必劳心费力力,自讨苦吃。而我一直告诫自己,把最好的作品呈现舞台,用最佳的技艺给观众,是一个演员的艺术底线。每次下乡演出,我从不挑选角色,剧团分配什么我演什么,观众点看什么唱什么,即使话筒不响,也要把腔唱圆;即使台板不平,也要把戏做足。露天舞台演好宫廷大戏,原野田头唱出戏曲神韵。有一次送戏到农村,我演淮剧《李三娘》中的刘智远,由于地方不平,在活动舞台上完成规定的戏曲程式动作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为了对观众负责,我婉拒了同事们的关心和劝阻,该打的飞脚一个不少,该走的旋子一下不落,台上精彩,台下喝彩,我自觉无愧于演员称号,我享受一个演员的幸福。有人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对艺术而言,刀刃刀背都需钢,刀背无钢而断,何谈有钢刀刃?

三.带一颗丹心送戏。用心唱戏,是对一个演员的舞台要求,而用心爱戏、用心爱观众则是对一个演员在舞台之外的更高要求。每次下乡演出,只要农民需要,无论在庭院、在村口,我们都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爱听,我就唱;他们爱看,我就演。视观众为父母,与农民心贴心。几年来,我们送戏下乡的足迹遍布了兴化的每个村落,我的观众朋友遍布水乡千家万户,我从他们身上汲取了生活的养分,悟出了岁月的真谛,他们从我身上理解了演员,爱好上戏曲。送戏下乡、送诚下乡、送心下乡,成了我去基层演出的自觉追求。一个演员只有用情去演戏,用心去送戏,才能真正与农民形成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融,才能真正服务农村、服务农民。

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在娱乐中受到了教育,在参与中享受了公共文化的发展成果,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农民群众的审美欣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激励,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创新进取,不断丰富送戏下乡的内容和形式,把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发生在他们周围的感人事迹,以及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奉献给他们,这才是一个无愧于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之所在。

戏下乡无止尽,我将永不停步!

猜你喜欢

戏曲舞台农民
《戏曲研究》稿约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戏曲研究》稿约
耕牛和农民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