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基本均衡增效

2010-09-26黄冈市黄州区教育局局长徐书生

湖北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

◎/黄冈市黄州区教育局局长 徐书生

2009年,黄州区被列为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首批改革试验区之一。要将黄州区建设成为黄冈市均衡教育先行区、素质教育首善区、特色教育示范区、数字教育样板区,必须“填谷追峰”“弯道赶超”。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验工作向纵深推进,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着力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面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黄州区教育存在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优,薄弱学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等诸多问题。2009年,为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验工作,黄州区政府、黄州区教育局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了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实行“缺一补一”原则,公开招考教师50人,招录资教生20人,全部补充到农村中小学校。大力实施加强教师素质提升工程。2009年,选派5名校长参加市级培训,选派181人参加省级培训,组织620名班主任参加全国“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网上培训,全区教师素质得到提升。制定激励政策,促进全区教师城乡交流。明确规定农村教师绩效工资比城区教师高出10%。大力建立教师“五教”交流机制。对口支教。在全面落实大学生“支教行动”的基础上,从城区学校抽调教师30多人,奔赴全区各个乡镇中小学进行支教活动,为期一年,财政对支教人员每年补贴3000元。联校走教。以乡镇为单位,在农村实施“一个教学点多分部”的办学模式,鼓励骨干教师在教学点和分部之间走教。轮流示教。从城区学校或乡镇重点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讲授示范课或公开课,并且组织薄弱学校教师进行集中听课和评课。从优质学校抽调干部,到薄弱学校挂职,主要担任业务干部,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上对薄弱学校教师进行指导。跟班学教。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按照每校2-3人的比例,从农村薄弱学校选派教师,到城区学校或者乡镇重点学校跟班听课,指派教师进行辅导,传授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互派促教。打通城乡学校和乡镇学校的交流渠道,体育、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等小学科教师可以各校之间互派,以缓解师资压力,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2009年,7所区直学校对口支援10所农村中小学,有6所学校之间互派骨干教师19名。

着力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

黄州区的客观条件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一是基础薄弱。黄州区是黄冈市主城区,但实质上是农业县,城区面积小,大部分是农村,以农业为主,区基础薄弱,经济压力大。二是地域限制。黄州区地处黄冈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处于弱势,市直学校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三是政策倾向。黄州区与本市比较,很多优惠政策没有。因此黄州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大多数学校的校舍还是普九时期建设的,实验器材缺乏,体音美劳等课程也没有相应的教具。很多学校甚至没有运动场,没有统一的课桌椅。

针对这种现状,黄州区教育局制定了试验工作总体规划,三年预计投入资金1.57亿元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其中规划校舍新建及改扩建项目121个,计划投入资金7954万元;标准田径运动场建设项目23个,篮排球场建设项目72个,计划投入资金1614万元;标准实验室建设项目49个,图书阅览室建设项目28个,及相应的仪器设备、图书和其它教学器材,计划投入资金1311.5万元;标准计算机教室17个,电子阅览室29个,及班班通工程和办公自动化建设,计划投入资金2935.1万元。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建,目的就在全面实现校舍、实验、装备、劳技、体育等设施标准化,初步消除校园安全隐患。

黄州区教育局着眼于创办人民满意教育,根据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大力改善学生生活条件,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达到一个乡镇1所中学,1所小学,1到3个教学点。将全区100多所学校调减到30多所进行局部调整,合理配置资源。假期间,领导不放假,组织工程建设,合理规划、精心施工、严格监督,各项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所有的农村初中食堂改造已经全部完成,食堂改建成作坊式,宽敞明亮,学生伙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食品的源头安全问题得到保障,厕所全部改建完毕。所有的工作目标就是把校园营造成家园,让学生住得安心,住得舒适。

到目前为止,黄州区已经在几所学校新建了全框架的学生宿舍,其他学校的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规划;初中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完成了一半,预计在2010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已经在3所学校建立了运动场;校校通基本实现,达到城乡资源共享。

重新构建评价的基本框架

原有的教育评价体系丢不掉高考这根指挥棒,学生在压抑的教学环境中,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不愿意和老师交流,缺乏传统的道德教育,极不自信,这种旧的教育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黄州区结合实际组织力量对原有的初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修改和完善。如小学升初中不设统考,各学校之间不排名,学校内部考试也不排名,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加强教师评价“以师为先”,注重师德教育,尽量提倡老师欣赏学生、鼓励学生。

新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形成特色,打造品牌。黄州区全力打造了一批德育教育品牌学校,一批特长教育品牌学校,一批文化教育品牌学校,这些特色学校分布在城区和各乡镇。2009年,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初中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等竞赛活动,有78人获得全国一等奖,91人获得全国二等奖,100多人次获得全国三等奖,小学的语文数学各项竞赛,国家级一等奖38人,国家级二等奖120人,国家级三等奖171人,省级一等奖280人,省级二等奖269人。

全面整合发展的基本力量

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性格发展。黄州区大力寻找解决办法的途径,向交通、卫生、水利、林业等多个相关部门寻求支持。由交通部门负责农村中小学通校公路的建设,由卫生部门负责长江沿线血防区学校的改厕工作,由水利部门负责农村中小学的改水工程,由能源部门负责农村中小学的沼气池建设工作,由林业部门负责学校的绿化工作,由体育部门负责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添置工作。

截至目前,交通部门为学校修建通校公路25公里;自来水公司为农村学校铺设水管9000米;能源部门帮助学校修建沼气池3个;林业部门帮助学校完成绿化9800平方米;体育部门为学校添置体育设施48台(套)。校园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等“五化”工程计划投入1148万元;水电改造、沼气池建设、体育设施、征地等附属工程计划投入660万元,真正做到环境育人。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