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改革呼唤高效课堂

2010-08-21孙锐业

湖北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预设新课程教学内容

◎/孙锐业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课堂一改过去单一、沉闷的局面,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形式多了,花样多了,一线教师的麻烦也多了,常常为选择最佳课堂教学方式而苦恼。其实,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才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

择取适当教学内容是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教学内容。”换言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全面的认识,知道自己在教什么,为什么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一本教材,它包含很多的教学内容,怎样才能达到务实高效?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显得尤其重要。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学科特点。譬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课堂教学中要紧扣特点,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笔者曾观摩了《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授课老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出现偏差,组织学生不去体会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而是去找哪些描写是工笔画,哪些部分属于水墨画,把一堂语文课讲成了美术课。相反,另一位老师教授《我的第一本书》,组织学生10次朗读,以读推进课堂教学,以读落实语文知识,通过朗读把方法的演练、字词的落实、文章的理解、人生的感悟串联起来。课堂应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实实在在突出学科特点。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课程教学的目标。课程目标是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指引者,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体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阶段目标。如某老师上《奇妙的克隆》一课,本是一篇文风平实的科技说明文,这位老师分析了文章结构和选材之后,重点放在语言品析上,让学生找出具有表现力的句子。而事实上,这篇文章很难找到具有表现力的句子,结果学生勉强找出两句,老师让学生讲一下修辞手法,读读就结束。其实这是一节偏离目标的课,讲授说明文应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筛选能力、科技精神、科学方法,领悟其语言准确性。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文体,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重视选文的原生价值,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选文是语文教育系统中不可变更的要素,进入语文教学的文章,大部分不是为了语文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应时之作,而是凝结了民族精神净化、渗透到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经典作品,是学生汲取精神养料,积淀人文底蕴的精华。在教学内容确定上不能只把它当作例子来教,要重视作品的原生价值,要让学生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进行积累。

创设有效的教学预设是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具有科学性、序列性的教学活动,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时的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

有效的预设应促进课堂上有效生成。某教师在讲授《背影》课时,做了这样一个预设,请同学们划出父亲帮“我”买橘子过程中的一系列动词,并读一读。后来有人问她为什么做这样的预设,她竟说不出来。像这样的预设就属于无效预设,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我们通过对文中的动词进行置换、删除,然后与原文作比较,让学生体味到动词背后蕴含的那份深沉细腻的父爱,促使学生情感思维的生成,这就是一个“有效预设”。

有效的预设应逐步推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有效的预设应有教学梯度,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它应促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前不久听了一节《春》,课堂导入之后,老师提了两个问题:“这篇课文如果让你教该教什么?如果让你学该学什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再让学生回答。大家不难想象,整个课堂大部分学生不知所云,不知从何应答,整个课堂显得杂乱而沉闷。究其原因,是其过分注重课堂的生成性而忽视了有效预设,致使教学无法向纵深发展,时间也无法掌控。相反,采取课前先下发探究表,课堂上教师依据问题难易程度梯次推进课堂教学,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既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的收获,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但新课程不排斥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必须要创设有效的预设。

采用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是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证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教学形式和手段层出不穷,开辟了课堂教学的新空间,但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务实高效,必须要有度。

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常见的学习形式就被广泛地引入课堂,并成了新课程课堂的标志。某教师在上《皇帝的新装》时提问:“皇宫里来了两个骗子,结果皇帝上当出丑了,那么上当原因是什么?”请四人小组讨论三分钟。教室顿时热闹起来,那位教师反而显得无所事事。有的小组讨论漫无目的,缺乏有效引导;有的小组只是优等生发言,其余当听众;有的小组只是象征性地说上几句,整个课堂看似活跃,其实是散乱的活跃、假活跃。小组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什么?不是优秀学生占据话语权,不是任学生天马行空乱思考,更不是训练有素的做秀。

毋庸置疑,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打破了过去师生交流的二维模式,构建了一个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三维模式,但无论什么课堂、什么问题都采用这样一种形式就值得商榷了。其实,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而且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思考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方式的优点,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务实与高效。

新课程的实施为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为课堂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在探索和实践中,教师一定要走出低效、浮躁之风,抛开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给课堂教学卸去浓妆,还其自然清新的本色,让务实高效成为课堂的主流。

猜你喜欢

预设新课程教学内容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