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在理想与现实中的生存状态研究

2010-09-20丁燕邵连

文教资料 2010年12期
关键词:高职生教育工作者学业

丁燕 邵连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高职院校学生在理想与现实中的生存状态研究

丁燕 邵连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高职生出现了学业、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了解高职生面临的生存压力和困境,寻求一条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道路。

高职院校生存现状成因改变途径

一、引言

西方现代文学中有“迷惘的一代”作家相类似的情绪,这种情绪、状态的产生与当前的社会现状、教育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使这类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也有义务帮助学生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寻求一条“生存之道”。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高职教育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尽管高职院校每年的招生规模都在扩大,但是进校后选择转本、转专业的学生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还出现了一些“逃兵”(退学者)。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状况呢?近年来,经济危机使就业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紧张,少数学生进校后会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一种茫然、彷徨、忧虑的情绪,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无所适从,处于一种迷茫,不知走向何处的精神状态之中。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存现状及其成因

为了充分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思想状况、生存状态,我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07-09年毕业的学生、近两年来专转本的学生、在校学生为范本,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调研。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我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纳,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存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理想与现实环境的落差产生失望。

图1

中国式的教育自小学时就在向学生灌输着一种观念:读书就是为了将来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因此对于自小就向往的大学校园生活,很多学生在进入高等院校之前可能就已经在心中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蓝图。然而,进入了高职院校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可能是一次不太成功的经历,与进入本科院校的同学相比,多少会有一些自卑、沮丧的消极情绪产生。进入高职院校以后,真正的大学生活摆在眼前,很多人会发现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在调研中,有近65.3%的学生认为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与目前的生活差距很大,认为与现实没有差别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美化了大学的生活,对大学学习生活环境的期望值过高,然而,理想的环境和现实相距甚远,使得一些学生心中的落差很大。如果长时间不能调适好这种心态,就极有可能使学生长期处在一种情绪低落、自怨自艾的状态。调研结果表明,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活,学生感受最多的是平淡(56.1%),其次是感到无聊(22.4%),感到很充实的仅占15.3%,还有小部分甚至因目前的生活感到痛苦和郁闷。

(二)理想信仰的缺失。

当前,市场化的生存环境对高职生的理想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80后”、“90后”的学生对于社会现象、国内外重大的政治事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然而由于缺乏理性思维和正确的政治评价,一些学生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存在偏颇。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也使少数学生对当前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

入党是光荣而神圣的行为,加入党组织是很多高职学生进入高校后的强烈愿望,然而究其入党动机,我发现,在被调研的近一百名在校生中,明确表示“积极要求进步”的人占多数。在很多高职生看来,入党已不再是一种神圣信仰的追求,而是获得荣誉、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砝码了。

在政治理想方面,大学生一旦发现现实的世界不像他们想象中那般尽善尽美时,也很容易陷入理想和现实脱节的迷茫与痛苦之中,甚至会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逃避现实的情绪等。在高职院校中,有一部分学生并不关心政治,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不求甚解,仅是为了通过公共科目的考试而去学习。

(三)重实践轻学业,学习缺乏主动性。

在高职院校,学生所学的课程、毕业后的发展方向与本科院校有很大的不同,高职生理应在进校之初就认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意识到自己将来所走的道路并不那么平坦,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被调研的学生中,认为自己学习积极性很高的学生不到被调研者的三分之一,绝大部分学生只是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应付学习,认为自己学习积极性很差的学生也超过了被调研学生的十分之一。

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都存在着学习缺乏主动性的问题。进入高等院校,学生更多的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自觉、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但是,一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或游戏中,更是无心于学业。由于对大学的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无法适应大学学习的方式,一些学生无法承受学业上的失败,一旦遭遇到挫折,立即失去自信心,进而一蹶不振。

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摆正学业和社会活动的关系,经常以参加社会活动为借口逃课,主次不分,荒废了学业。根据被调研学生的选择,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最重要,其次是学业,然后分别是社团活动、打工赚钱等。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很多人将来从事的都会是一线的技术工作,因此很多学生会利用业余时间去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但是,在实践之余,学生也应当注重自己的学业发展,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四)在就业问题上摇摆不定。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颇不乐观,呈现出一种复杂而严峻的态势。一些高职生的自我期望值过高,就业目标始终放在热门行业、大企业、发达地区,然而其自身的素质又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很容易使高职生降低自身的价值,为了就业而“委曲求全”。就业理想和就业现实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很多高职生在就业问题上举棋不定,处于极度矛盾的困惑之中。

在调研中,我发现,学生就业的标准依次是:自己喜欢的但不一定与专业相关(44.8%)、经济收入高(33.1%)、是否与专业相关(13.6%)、能找到就行(8.5%)。刚进入大学时,这些学生可能都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但是随着对就业形势认识的深化,以及个人心态的变化,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无法实现自己最初的职业理想而感到情绪低落,更有甚者会自暴自弃。

有些高职生由于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不能对自己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能力倾向等方面进行准确的剖析,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是全面撒网,出现“多目标”、“多中心”、“无重点”的不良现象。择业目标的不明确、定位模糊易使学生面对多个岗位时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五)缺乏和谐的人际关系,导致心理失衡。

大学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在这里,学生的人格将不断得到完善,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这是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所必须要经历的阶段。但是这一组关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数据却令人感到不甚乐观。

图2

能够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的学生仅占29.6%。人际交往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交流可能导致很多严重的后果。大学生学业压力过重,使不少学生无暇与他人进行沟通。此外,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家庭状况、生活习惯上也存在差异,个别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家庭贫困而怀有较强的自卑感,敏感而又多疑,这也不利于人际交往。

当前,因为人际关系不和谐而造成的校园悲剧屡见不鲜,象牙塔内的高职生们不断承受着来自于学业、竞争、就业、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在本次调研的对象中,70.8%的学生认为自己平时在学习、生活上有压力,但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1.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压力,心理状态良好;1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难以调节;选择其他的占6.5%。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关注那些“少数”人群,帮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积极调适自己的生活节奏,调整自己的状态。

三、改变现状的途径和方法

高职生生存现状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一人之力就可以完成。对于上述现象,教育工作者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应当努力优化社会、学校、家庭的育人环境。就社会而言,应当为高职生的就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就学校而言,应当注重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学校还应当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协调相互的关系,调动家庭的积极因素,加强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学校应当通过各种渠道促进高职生的心理和谐,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心理和谐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当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承担相应的课程,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当在不同阶段的高职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例如,对大一新生应当以适应性的心理教育为主,对于高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当结合就业来开展。

再次,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引导学生适应环境的关键在于老师,辅导员、班主任更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研究高职生的心理,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向老师敞开心扉,老师也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另外,培养高职生的幸福感。加强高职生社会主义幸福感教育有利于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懂得追求真正的幸福和快乐的人。学生工作者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人生的真谛,帮助学生认清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幸福与社会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最后,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大学生弱势群体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理、心理或学习困难的学生,学校和社会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帮助,多渠道、多方位地为他们提供切实的保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找一条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之路看似简单,但要真正找到切实可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却很困难,这需要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发掘、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1]练庆伟,李辉.当代大学生价值认同教育的困境及路径选择.江苏高校,2008年第6期.

[2]童静菊.当代大学生文化教育现状的六大困境.理论月刊,2007年第7期.

[3]赵炜,曹凡远.对高职生生存生态及其整体价值倾向的分析.职教论坛,2005年9月号下.

[4]景海萍.高职生不良心理状态及教育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07.32.

[5]赵欣.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教育与职业,2007年3月下.

[6]冯光,梅清华.论大学生的幸福及其实现.思想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高职生教育工作者学业
艰苦的学业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35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