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中有变 变中求新

2010-09-19冯慧敏

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 2010年9期
关键词:命题作文作文题命题

冯慧敏

年年岁岁话高考,岁岁年年感受新。品读2010年全国20道高考作文题,总体感觉是:稳中有变,坚持能力立意;变中求新,引领素质教育。概括起来,其特点主要有:

一、命题形式仍呈多元,新材料作文稳坐江山。

下面的统计数据很能说明命题热点“从话题作文到材料作文”的颠覆性变化:2010年全国20道高考作文题中,话题作文1道(天津卷继去年之后又一次话题作文“我生活的世界”),占5%;半命题作文1道(辽宁卷的“幸福是_________”),占5%;命题作文8道,占40%;而全国卷I、全国卷Ⅱ、湖北卷、四川卷、上海卷、宁夏卷、山东卷、安徽卷、福建卷等都选择了材料作文,共10道,占50%。由2009年占据作文考题的近半壁江山,上升到稳坐“考坛”。其中新材料作文题型占绝对优势,继续走俏。这种趋势值得大家关注!新材料作文题型是在材料作文题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由于它较好地融合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长处,因此今年大受高考语文命题者的青睐。

2010年高考新材料作文题所选用的材料的组织与表述,类型各异,繁花似锦。从材料内容的繁简看,有单一材料,有多则材料。从材料主旨的表达看,有含蓄类材料,譬如安徽题提供的清·阮元的一首哲理诗《吴兴杂诗》;有直观性材料,譬如福建题提供的有关《格林童话》的材料,价值倾向直接在材料中呈现;有漫画材料,譬如全国卷I提供单幅漫画“有鱼吃还捉老鼠?”要求考生作文。从材料提示语的呈现形式看,或将提示语直接明示在材料之后,譬如,宁夏题在介绍“鱼的生长”“狼的生存”和“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机挑出最有前途者”这三个小故事后,接着说:“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就把主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让考生有话可说并言之有物;或将提示语包含在材料所述的事件或场景中,譬如四川题的提示语:“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平面,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几何体。”富有哲理,从点和线、线和平面、平面和立体等几何关系引出对人生的思考,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创意和选择。

面对2010年高考新材料作文题时,应依据材料的不同类型特点,采取相应的审读策略。单一材料,要着眼于对材料主旨内涵的提取;多则材料,则应注意存异求同,理清相互关系;含蓄类材料,要从喻旨或寓意人手;直观性材料,则应透过现象看本质;话题性材料,则应辨明话题的不同拓展方向;直接明示提示语的材料,要梳理其分析问题的立场;包含提示语的材料,则应领悟其各自的隐喻意义。譬如安徽题清·阮元的哲理诗《吴兴杂诗》:“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江南水乡的生活,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只有领悟“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的寓意,即在不同的地方,适合种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由此便可推出在做其他事情上亦如此,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事、作决定。

另外,命题的形式设计新意迭出,提示语别出心裁。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提示语和文题的设计更注重诗意化、哲理化和情趣化,构思精巧,让考生尽快缩短心理距离,产生亲切感。有的提示语与题目之间的过渡、衔接和延伸都十分讲究,有的提示语用充满诗意、哲理与灵气的语言打动考生。有的提示语通俗而又深刻,层层深入,把学生的思维渐渐地引向深入。譬如,江苏题《绿色生活》的导语是:“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此句是对绿色的描述,它不是一个概念、一种说法的简单诠释,它能让考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以具体的形象的事物引领深入的思考。可谓观其形。“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此句是对绿色功用的阐释,“绿色生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与我们生命的质量息息相关,“绿色生活”意味着物质生活简单,但是心灵生活丰盈。可谓析其质。“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此句是对绿色的价值进行嫁接,在我们现在这个浮躁的、喧嚣的社会,人们沉浮其中,缺少的不正是心灵的绿色吗?可谓搭其桥。把握了提示语的末句,把绿色上升为价值理念,与生活对接,引领生活的潮流。那写出来的作文一定会获得高分。

二、命题内容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在命题内容上,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作文内容出现了从以往的关注社会、人生、自然、科学等大的角度向“生活”、“生命”转向,题目内容更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切合考生的实际,让考生有东西可写。具体表现在:

其一,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热点。2010年的中国发生了许多刻骨铭心的大事,而高考命题者也一改以前尽量避免热点、焦点的做法,出现了不少关注现实、思考现实、反映现实的作文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直接而客观地提供一年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此为题展开记叙和议论。譬如,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既大气又平易,既形象又深刻,既有知识性又富感性,可谓情理兼长。其拟题思路显然是让考生就“理想与现实统一”的教育思想作发挥。平时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考生都知道,温总理2009年考察同济大学时提及“仰望星空”,今年“五四青年节”到北大考察时提到了“当代大学生应当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理念,并发表诗作《仰望星空》。如果考生知道这个背景,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如果考生不知道背景但能了解中国当前的现实状况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现实中国里,唱高调的人有,只干活不会说的人有,但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人也有,这就可以张“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命题,便于各类考生充分发挥,从而更好地考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心智素养。二是借助某一时尚理念或见解引导考生反映现实。譬如江苏卷以《绿色生活》为题作文,直接要求考生去关注身边的事;关注生活中的事,书写身边的“绿色生活”。写好这道题,必须联系当前的热点话题:低碳经济。因为高考前两天(6月5号)是全球第三十八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为世界环境日确定的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绿色”原是绿的颜色之意,现常用来比喻天然、无污染。考生可以从“绿色”是一种体贴自然、善用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个角度出发,提出“绿色生活是一种绿色时尚”的论点,其核心是适度消费,尽量缩小自己的生态脚印,减少环境代价。也可以把“绿色生活”上升到“是将环境保护与人们的日常衣食

住行融为一体的新文明、新风尚的生活”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进而论述它将是一场变革,一场静悄悄的、牵涉到每个家庭每个个人的变革,需要每个人热情地去传播环保的理念,更需要勇气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价值和生活习惯。这样的作文题有助于考查考生对社会的观察能力与思辨能力,关注自我与关注时代社会共融,关注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又如广东卷的命题作文《与你为邻》,可以实写“邻”,也可虚写“邻”,在“有形”或“无形”中选定一个记叙、议论或抒情的对象。如果对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稍有关心的考生,还可以写到日本新上任的首相菅直人,他既是我们的邻居又有很多不平凡的经历,完全可以以此展开记叙和议论。从这一角度切入,反映现实生活之“新”,一定会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类似的题目还有浙江题《角色转换之间》,谈的是与父辈的“文化反哺”,命题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相信在这个网络时代,考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三是通过漫画、寓言或小故事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思考。譬如全国卷I的漫画作文题形式巧,立意高,有深度。漫画的主要内容是,四只猫正在餐桌上吃饭,丰盛的鱼摆在面前,其他三只猫都在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了一句让人回味无穷的话:“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有鱼吃还捉老鼠?”的猫在现实中多的是,正面有,反面也有。正面的“猫”可以是时下少部分“富二代”,家里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他们不愿安逸享乐,还要自己打拼,打造属于自己的事业;也可以是一部分领导干部,尤其是那些能顶住巨大压力而把改革开放事业进行下去的领导,他们已经“有鱼吃”了,但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依然为老百姓“捉老鼠”,关心着底层民众的悲苦。这种精英不但领导队伍里有,各行各业都有,凡是那些有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依然能为人民和社会做点正经事的人都是这样的“好猫”。类似现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实属屡见不鲜,这就要考查考生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深入思考了。考生只要紧扣“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这句精妙至极的话,再由此联系现实,多角度思维,生发感想,就可以写好这篇作文。类似题目还有陕西卷的新材料作文、山东的材料作文“人生的光影变化”等等。

其二,鼓励个性表达,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彰显个性、表达自我感受、折射出理性光辉的特点。譬如,山东卷以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人生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好逆境与顺境、处理好面对人生中光明与阴影的时刻,这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来理解“阴影与光明”。这样的命题意旨很明确,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人生,转向了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凸显了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天津卷是2010年全国唯一选用话题作文题型的。“我生活的世界”这个话题时代特色鲜明,主体意识突出,利于考生从自己熟悉的世界出发,写出考生观察到的世界,体味到的人间真情,领悟到的人生真谛,展示出考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个性。考生不妨聚焦身边的凡人小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写物质世界的丰富,也可以写精神文明的进步;可以写国家的发展、家乡的变迁,也可以写亲人的温暖、校园的苦乐;可以写实实在在的人生,也可以写虚拟的网络世界。找到自己构思立意的切入点,小处落笔,使人人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从而凸显考生的个性特征。再如,江西卷的命题作文题《找回童年》,热切关注青少年成长,关注考生的生活和情感,与考生的心灵相呼应。无论是城市中的考生,或是乡村中的考生,还是城镇的考生,都有东西可写。无论是从友情,从爱情,从家里的亲情上,还是从社会的发展,从家乡的变化,从环境,从心态的变化等方面都可以谈。但题目的侧重点是“找回”,那就要思考:为什么要“找回”,“找回”什么,怎样“找回”,从而便于个性的表达。只要做到平时大量阅读,知识积累足够丰富,写好这类题是不难的。

其三,凸显人文关怀。启迪人生哲理。譬如,上海题是一道带着哲理性的新材料作文,所供材料是: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考生写作时,首先要读懂这一哲理性材料,然后联系生活提炼观点。考生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构思,一是针对那种目光短浅,且缺少长远考虑,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甚至后人的现象来写;二是从时间的角度去考虑,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小鱼变成大鱼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很多人往往违背规律,揠苗助长,省略过程。总之这道题考查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即“取”和“舍”的关系,若要得到更多机会,就不要太计较眼前的小利,写出“道”(一种与自然、他人和谐发展的方法)等。又如全国卷Ⅱ所供材料聚焦于“世界读书日”和“浅阅读”,体现出这个试题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的同时,注重考生人文素养的考查;材料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呈现出了几种对于“浅阅读”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解读,再一次印证了高考作文注重考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审读今年20道高考作文题目,其特点不一而足,很难概括,当然也有一些命题引起争议。首先,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今年虽然“风光”,但有些题目的制作尚待完善。一是有的文题不仅脱离现实,而且不着边际,考生难于把握。譬如湖北卷关于“幻想与现实”的材料作文,文题所供材料以及由此生发的过去的和现在的、国外的和国内的事实和故事应该是我们已有成就的科学家所熟悉和思考的,这是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常态工作,而绝大多数考生是不熟悉这些的。这就为考生设置了表达的障碍,不利于考生的真情发挥,由衷的表白,自由的畅想。学生在考场上不是代表自己在作文,而是代表那些被模仿作品的作者、那些在备考中被奴化的另一个“我”。二是有的更适合做话题作文的话题,如湖南卷的命题作文《早》。三是有的过于陈旧,容易出现套作,如重庆卷的命题作文《难题》、海南卷的命题作文《参与》。其次,命题制作比较简单粗疏。如天津卷的话题作文“我生活的世界”,选材空间开阔,考生容易切入,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但话题中一个“我”字,让写议论文的同学很不好处理,构思时被拘束在“我”的视野里,当然也显得没说服力。议论文一般不写“我”,要写就写“我们”。这可能是命题者没想周到的地方。再次,所有文题要求中,无一例外地拒诗歌于考生之外。难道一个有着三千多年诗歌文明史的国度,就不能让喜欢诗歌的人写写诗吗?在诗歌

猜你喜欢

命题作文作文题命题
初三
初三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命题作文“过程的魅力”
半命题作文如何补充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