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村庄里看生活

2010-09-19朱舒文

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 2010年9期
关键词:周庄农人思索

朱舒文

从未给生活下过一个完整的定义。

在对都市的狂热向往中,把繁华看成天堂,并且从不思索理由。直到忽然有一天有人问我繁华的意义,茫然失措中我才想到我该去寻找另一种生活,好让我对比出繁华的意义。恰逢清明下乡扫墓,探访另一种生活的机会来了。

出了城区,视野顿时变得开阔。道路两边一望无际的麦田,青绿的麦苗列了队在风中有点羞涩地扭动腰肢。麦田中央偶尔有一两座矮小的房屋——麦田里的守望者,在那里休憩。

进村后,便没有了宽阔的大道,下车步行在田埂上,杂草在黄土中勃勃生长,一丛一丛,惹人喜爱。不禁想到屈原的语句:“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如今虽不是孟夏,乡间却也是绿意盎然。风从麦田中吹来,带来纯粹的生命的味道。

墓很简单,在一条河旁立了座石碑。河对岸是一排农家小院。我站在河边的树下往对岸眺望,乡下的亲戚亲切地同我们招手,隔着河朝这面呼喊,邀请我们一同吃饭。声音穿过河,穿过树,清晰地传人耳中。粗糙的农妇的嗓音,爽朗的大笑,不含一丁点的造作。我隔河隐约望见她背倚一棵歪脖子柳树,想象她应该穿着简朴的碎花衣裳,皮肤黝黑,笑容可亲。

惊讶于村庄的朴实,惊讶于隔河呼喊的简单直率,在宽阔的田间声音可以传得很远,若说干扰恐怕只有那树上做窝的鸟儿清脆的鸣叫了。已至中午,农家村舍里冒出缕缕炊烟,田间劳作的农夫三三两两地走回家去。

生活在这里变得如此纯粹,简直可以把它定义为劳作与休憩。播种、收获以及浸满汗水黝黑亲切的脸庞几乎概括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但这里的清新、踏实却是别处所没有的,一草一木都因此有了意义。生活积淀在这里,积淀成沉甸甸的麦穗,积淀成沾满泥土的犁头,积淀成坦荡踏实的胸膛。

农人脚踏实地地生活着,却在一举一动中饱含对这家园这土地的深爱。而在那繁华中,又有多少人是真爱那都市,真爱那快节奏的生活?繁华在很多人身上已经演变成了浮华,这一字之差,又多了多少浮躁。

突然强烈地涌起坐观垂钓者的羡鱼之情。之前很爱繁华,爱它林立的高楼,爱它穿梭的车流,爱它咖啡厅里巨大的落地窗和窗旁精致的妆容。爱着繁华,却从不认真思索繁华的意义,并且几乎忽略了其他一切的美,似乎当下的生活只不过是在走着奔向繁华的路。蓦然回首,才省悟我已错失了多少次的落日,多少次的清风。只有珍爱这生活,才能在繁华中享受,把浮躁变成沉静。

几年前去周庄,为它斑驳而爬满青苔的老墙,为它窄窄的河道旁古色古香的小楼着迷。如今想来,当初不也是爱它的淡雅沉静吗?周庄的沉静是时间赋予它的,而普通农家的村庄里的沉静却是率性而为,比起周庄更多了一份自然。

哲人说,爱生活的本身大于爱它的意义。农人不多思索,反倒不知不觉深谙生活的真谛。因为心境沉淀了,周遭的景致也沉淀了,生活便在这沉淀中充满了生机。心塑造了人。人又塑造了土地,而土地的内涵也是我们自己赋予的。

村庄告诉了我生活的真谛。

点评

在农村向都市转型的过程中,不应该仅有物质的丰富,还应有精神的丰赡。否则,都市只会带给人一种繁华的空虚感。为此,都市的白领、蓝领都在慨叹:“当我们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远去。”他们都在呼吁“慢生活”。的确,现在已经到了“请走慢一点,等一等灵魂”(印度谚语)的时候了。作者向我们传递的正是一种对已逝的乡村文明的眷恋,抑或是对都市文明精神内核的呼唤。

(姜有荣)

猜你喜欢

周庄农人思索
麻 雀
落日之下的画卷
可圈可点
周庄古镇
翻译
大画微博
疑问
最遥远的距离
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