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发展中“安徽现象”的深层解读

2010-09-16张丹丹程霞珍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安徽安徽省文化产业

张丹丹,程霞珍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安徽合肥,230022)

文化产业发展中“安徽现象”的深层解读

张丹丹,程霞珍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安徽合肥,230022)

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出现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一度成为安徽新的“领跑”产业。安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主要原因:文化强省战略的出台,龙头文化企业的带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的构建,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抢占,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文化产业;安徽现象;文化强省

一、逆势上扬的安徽文化产业

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蕴,出现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一度成为安徽新的“领跑”产业。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全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60亿元,首次超过了同期汽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31%,高出全省GDP增幅20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2.93%(见下表)。自2004-2008年间安徽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过30%,远高于同期全省GDP增幅;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2010年,安徽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400亿元,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将会达到1000亿元以上,有望成为安徽省支柱产业。

近五年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

地处中部的安徽省,并非首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却根据中央精神主动自主试点,自加压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迅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安徽现象”,不仅引来中央主流媒体的高密度报道,而且得到中央高层的充分肯定和认可。2009年李长春同志来安徽视察后对安徽文化改革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在文化体制改革上,安徽省委、省政府认识高、力度大、进展快、效果好,是全面的、整体推进的、高水平的,进展和成效明显好于全国面上的水平,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很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他又要求安徽充分利用先走一步的优势,不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二、文化产业“安徽现象”具体举措

近年来安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之快、运行质量之高,发展态势之好,主要得益于文化强省战略的出台,龙头文化企业的带动,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的构建,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抢占和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1.文化强省战略的出台

2003年安徽省制定的“861计划”中,将文化产业列为安徽省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同年省政府出台《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2006年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奋斗目标,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2007年设立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安徽省社会资本和外资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2009年出台了《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省文化强省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和发展思路,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并在投入、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出台了扶持政策。决定从2009年起,未来5年每年拿出1亿元作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2.龙头文化企业的带动

龙头企业是带动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是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火车头。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内在活力,促进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成立于2005年11月的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第一家集团组建同时完成转企改制的大型文化企业,也是全国第一家主业整体上市的大型文化企业。安徽出版集团坚持做强主业、多元经营、外向发展,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56.13亿元、利润3.39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国出版集团前列。安徽新华发行集团2009年实现销售码洋58.35亿元、利润2.47亿元,进入全国同行业5强,集团大力实施股份制改造,皖新传媒成功登陆A股市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2009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和30%,进入中国报业20强,新安晚报、中安在线网站分获“中国十大晚报品牌”、“中国十大媒体网站品牌”称号。目前,集团正积极推进党报发行体制改革,打造“中安传媒”网络“航母”。安徽广电省本级2009年创收25.34亿元,安徽电视台收入20.12亿元,均居全国前6位。2010年2月,安徽演艺集团、广电传媒产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至此,安徽文化产业领域已经形成出版、发行、报业、演艺、广电五大集团齐头并进的崭新格局。

3.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的构建

经济发展实践证明,招商引资是促进文化产业起跑的助推器。安徽省是文化资源大省,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但地处中部、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文化产业靠自身积累太慢,靠财政投入太少。突破资金瓶颈,招商引资、借力发展是一条现实路径。几年来,安徽从经济欠发达的省情出发,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突破口,动员组织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开展对外招商活动,努力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一是精心组织推介招商活动。2006年5月,我省首次组织文化产业赴香港举办招商引资活动,开国内文化产业赴港招商先河,签订项目合同与协议33项,投资总额13.3亿美元,协议外资9.8亿美元。此后,文化产业连续三年作为独立板块参加徽商大会并成为突出亮点。四届徽商大会签约项目244个,协议引进资金108亿美元,签约落实率达54.4%。2009年4月在第四届中博会暨第五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上,全省宣传文化系统推出260个文化产业项目,签约86项,总投资额60.69亿美元,引进资金58.44亿美元,较上届分别增长17.8%、85.4%和108%。文化产业成为近几届徽商大会最具活力的招商板块,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二是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2007年,文化产业首次参加省政府主办的银企对接会,推介文化产业融资项目75个,投资总额141亿元,申请贷款总额60亿元,现场签约金额28.66亿元。2008年银企对接月活动中,文化产业111个项目与银行达成融资意向,协议贷款金额90.95亿元,分别是上年的22.2倍和3.2倍。省委宣传部与中国农行总行签署合作协议,获得未来五年200亿元的授信协议,是全国宣传系统第一家与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签署的文化产业领域合作协议;2009年4月,安徽出版集团与交通银行安徽分行签订合作协议,首次发行5年期10亿元企业中期银行债券,是全国第一家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文化企业。截至2009年末,国家开发银行已累计向省内文化产业项目承诺贷款34亿元,发放贷款10多亿元。据统计,截至2010年2月末,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已累计向安徽省文物保护、体育活动中心、图书馆建设、文化博物馆建设、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等领域的16个项目提供贷款16.42亿元。此外,发行企业债券、参股商业银行、集团相互持股等新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方式也正在积极探索之中。

4.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抢占

安徽在充分吸收和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文化产业的新兴业态,抢占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集中体现在动漫产业和新兴业态上。一是“动漫皖军”异军突起。把动漫产业作为培育新的文化业态的突破口,推动现有动漫创意、设计、生产、营销企业跨越发展。合肥、芜湖、马鞍山动漫基地正加紧建设,入驻企业已达100多家。连续举办两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吸引美国华纳兄弟、迪斯尼、央视动画、上海文广等国内外“动漫巨头”前来参展。安徽电视台投资创作的98集动画片《美德花园》被国家广电总局作为国产优秀动画片向全国推荐。安徽出版集团的《虹猫蓝兔七侠传》强势占领动漫卡通类图书市场,销售已达1600万册,在动漫类图书中位居全国第一。中国民族漫画“四大名著”系列之一《三国演义》刚上市,就获得高度评价,被誉为我国民族动漫新经典,获得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创扶持项目两项第一。我省企业自主研发运营的大型网络游戏《傲神传》,市场反应良好。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省广电局共审查发行电视动画片9部320集,超过前三年的总和;备案电视动画片27部,居全国第五。芜湖方特欢乐世界成为我国第四代动漫主题公园新标志,2009年门票收入达1.47亿元,仅次于黄山;游客总数达200万人,仅次于九华山;投资25亿元的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深度开发电子报、数字报、手机报等新媒体业态,不断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安徽出版集团推出手机移动漫画、学习型漫画、在线教育等新媒体市场,抢滩3G时代的市场空间。二是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安徽电视台开通手机电视、电视购物频道;报业集团开通网络电视、动漫游戏网站,《安徽手机报》用户已超过25万,电子报、语音报快速发展;安徽出版集团积极开拓语音图书、移动书店、手机文献资料查询、空中教学教辅等项目,有效延伸产业链。中安在线网站安徽多媒体报刊和我省第一家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喜购网”正式开通,创新了我省的出版业态和商业购物模式;中安在线网站还与科大讯飞合作,精心设计安徽语音报,目前正在推向拥有800万固定电话用户的农村市场。安徽发行集团与淘宝网和喜购网合作,创办网上“华仑书店”,销售势头旺盛。

5.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近年来,安徽省强力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2005-2008年间,安徽省共输出版权724种,连续4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2008年全省出版物实物出口1568万元,是2005年的15倍,其中欧美地区占46%。文化产品及装备4年出口近6亿美元,遍及101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上半年安徽出版集团受国家商务部邀请,作为唯一文化企业随同胡锦涛主席出访,并受到赞扬。在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公布的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中,安徽省7家文化企业、《国剧英译》等8个文化项目名列其中,入选的企业和项目总数位居全国第六、中部地区第一。安徽出版集团重点开拓版权输出、合作出版、实物出口、文化产品出口、境外兴办实体、文化装备等6大业务,不断加大“走出去”工作力度,在俄罗斯兴建的新时代印刷厂是全国唯一“走出去”发展的印刷企业;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向10个国家输出版权,创同类书新纪录;与日本学习研究社合作,为日本教务省提供《三国演义》漫画本,使国外漫画首次进入日本中小学图书馆。素有“中国迪斯尼”之称的芜湖方特欢乐世界项目整体输往沙特、南非、乌克兰、伊朗等国,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大型主题公园出口国;安徽樱艺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发的动画片《黑脸大包公》,实现国产动画登陆日本“零”的突破,并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家电视媒体达成播出意向;黄梅戏、徽剧、花鼓灯、杂技赴境外演出1700多场;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的宣纸制品、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的竹刻艺术品等畅销海外……一部部贴有“安徽制造”标签的文化精品佳作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掀起了安徽文化出口的新一轮浪潮。

三、进一步促进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尽管安徽文化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创造了文化产业的“安徽现象”,但与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如何继续保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发挥“先走一步”的优势,进一步促进安徽文化产业发展,还需采取以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也是近些年安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经验总结。正如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臧世凯所言:“实践证明,改革难,不是难在基层、难在群众,往往是难在上面、难在领导。要在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上有作为、敢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从过去‘就文化抓文化’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文化观,并切实采取措施破除改革发展障碍。”社会各界尤其是党委政府部门要把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治皖理政的重要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党委政府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一是尽快出台落实文化强省的具体政策,组织编制“安徽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完善文化产业统计体系,指导文化产业有序发展。二是完善市场准入政策。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清理不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行政规章,修订《安徽省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如降低门槛、放宽准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民营资本等进入文化产业等。完善各类项目的投资标准和经营方式,形成统一的文化市场准入政策。加快制定并落实鼓励文化产业出口的相关政策,提高安徽文化产品出口比重,不仅有利于实现“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而且有利于提升安徽文化软实力。三是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投入力度,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发挥公共财政在扶持和引导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设立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2.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文化经济融合的新趋势渐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中的配置作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着力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体制改革应由试点向全省展开,由重点突破向纵深推进,努力实现从“盆景”和“试验田”向大面积的“百花园”和“丰收田”转变。紧密围绕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这一中心环节,抓好广播影视体制改革,积极推动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大力推动党报发行体制改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现有发行网络,注重与物流配送、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结合起来;实现市、县电台电视台合并,完成电影公司、影剧院转企改制。二是大力推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坚持放开搞活的原则,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限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市场。积极适应当前安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带动文化内需增长。大力推进惠民性文化活动,通过文化周、文化节、文化年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影视、图书、旅游等成为消费热点,促进省内文化消费市场加快成长。三是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中部博览会、徽商大会、深圳文博会、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等平台,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加强文化产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以银企对接会为平台,推动银企合作,解决文化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利用企业债券、上市和扩股增发等手段扩大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比重。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消除文化投入歧视,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一视同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对文化内容创新和地域文化传承的文化产品给予扶持。真正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市场融资为主力的投入机制,形成文化产业多元投融资体系。

3.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安徽省农村现实情况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首先,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地少人多和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导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这就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准备了劳动力资源。其次,安徽省农村文化资源相当丰富。这些文化资源包括传统服饰、传统饮食、民间风俗等。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应该进一步被充分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利用,经过科学合理的现代创意研发,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文化资产。最后,农村文化产业与其他农业产业、农村加工产业不同,它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增强农民对地方文化的认同。这一省情决定农村文化产业必然成为安徽文化产业发展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农村文化产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民为创作和生产主体,采用作坊式生产模式,将地域性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转换成为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现代生产。为此,一是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城市文化反哺农村文化的力度,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和文化馆站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农村文化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二是运用市场准入、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出版发行、文艺表演、网络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发农村文化市场;制定扶持农村文化经营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经济政策,简化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民营文化企业的登记审核程序。三是调动农民自身参与文化创造、欣赏的积极性,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等,扶持民间剧团的发展。四是鼓励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支持农村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4.借鉴其他省份经验,加快重点地区文化产业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全国各地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包括北京、上海、辽宁、江苏、浙江、湖南等兄弟省市区创造了很多先进经验。在中部六省文化产业发展中,“湖南经验”确实可圈可点,值得安徽借鉴。湖南省以创新、灵活的机制不断推动着文化市场繁荣,先后成立几家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娱乐湘军”等构成了湖南文化产业的强势阵容。“文化湘军”正以多元化的产业模式、集团化的运作,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扩大了湖南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而且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湖南省成为中部乃至全国都有名的文化大省。安徽应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自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结合本省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资源为依托,按照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有效整合资源,加快重点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以合肥、芜湖、蚌埠等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和城市文化产业功能区;建设以黄山为龙头,“两山一湖”地区为重点的皖南特色文化产业区;积极发展沿江、沿淮地区的戏曲演艺业和文化旅游、动漫等新兴产业,加速形成两条特色明显的文化产业带。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主线,推动事业与产业两翼腾飞、主业和辅业齐头并进、城市和农村整体联动,加快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责任编辑 缪开金]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the “Anhui phenomenon”

ZHANG Dan-dan&CHENG Xia-zhen
(Anhu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Hefei 230022,Anhui,China)

Since 2008,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cold wind blowing,” but by virtue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Anhui,“Accumulate” and emboldened,there contrarian rising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Anhui Province became the “leader” industry.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Anhui main benefit:the introduction of strategic culture province,leading cultural enterprises driven,diversified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of construction,cultural industries highest point of preemption,the cultural industry “going out” strategy.

cultural industries;Anhui phenomenon;cultural province

G114

A

1674-0955(2010)05-0103-05

2010-05-10

张丹丹(1981-),女,安徽安庆人,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科社部教师、法学博士;程霞珍(1971-),女,安徽安庆人,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科社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安徽安徽省文化产业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