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波探查软组织非金属异物存留

2010-09-12孙劲野孙硕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8期
关键词:X光术者探查

孙劲野 孙硕宁

四肢软组织异物存留是骨科门诊常见病例。对于金属类异物通常排 X光片确诊和定位。而植物性异物如树枝、植物茎秆存留则无法通过 X光片确诊。我科于近年对怀疑有非金属异物存留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诊断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我科 2007年 6月至 2010年 2月异物存留行超声检查的患者 11例。其中男 5例,女 6例:年龄 11~43岁。异物种类塑料(射钉塑料托)2例,其余均为秸秆木刺。异物存留部位:手部 7例,足部 4例。就诊时间:伤后 1h至 9个月。11例患者中 3例化脓感染,伤口长期不愈,病情迁延,其中 1例经反复探查手术而无法确诊。2例为闭合感染,形成深部脓肿。

1.2 B型超声仪检查 根据病史怀疑有非金属性异物存留者,提检B型超声仪检查,探头频率 15MHz。多切面多方位扫描,判定是否有异物存留,并报告异物的位置、大小、空间分布、数量、形状。

1.3 治疗 根据外伤情况结合B超检查结果,安排异物探查取出手术。其中 2例急诊在局麻下行异物取出术。9例择期在全麻、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下取出异物。术中探查所见与 B超检查结果完全相符。合并感染者给予置管引流。术后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静脉点滴抗生素。各病例伤口均顺利愈合。其中 1例,男,树枝刺伤手部 9个月,来我院前反复手术 5次,取出 4块异物,但伤口仍不愈合,间断流脓,我们经 B超检查确诊伤口内仍有异物存留后,手术期间再次以 B超引导下探查彻底取出异物(如图例)。

图1 右手大鱼际深部木刺超声影像

图2 存留伤口内 9个月木刺取出

2 结果

异物体积最小可探及 0.1cm×0.1c m×0.2c m。其中1例为多发植物茎秆类异物存留,多达 5枚均被探查到。表浅者位于皮下 0.1cm,深在者达足底方肌。B超检查均能够给予准确定位,同时可探及异物周边情况,使术者全面掌握异物及其周边的病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异物取出术既简单又复杂。对于一个定位准确,性质明确的异物来说,过程很简单。如果异物位置不确定,数量不详,甚至主诉是否存在异物都不清楚,尤其是伤口长期不愈,怀疑异物存留者,则较为棘手。金属、沙粒性质的异物可行X光片检查,而植物茎秆、塑料等非金属类异物在X光下不显影。核磁共振虽可应用于异物探查但其价格因素制约其全面普及。而 B超检查对该类非金属异物的探查阳性率达到 96%。尤其对于继发化脓感染和炎性肉芽包裹的异物,显影清晰。B超检查因可以动态观察,对难以辨明的组织可嘱患者运动肢体,推挤组织的方法,从而进行区分。价格低廉,无辐射,可重复检查。对较小异物亦可发现。

超声检查对非金属异物敏感性很高,所以超声可作为诊断定位各种非金属异物的首选方法,对怀疑有异物存留而不能肯定者,可以首选 B超进行筛选。[1]急诊外伤,怀疑伤口内有异物,可提请B超术中检查。根据我们的经验,最好由术者与超声医生配合检查,因为术者对局部解剖更为了解。有时即使确诊异物的位置,但实际操作中仍较难找到,故有时需行术中超声波定位。为防止污染,可在术区外敷手术薄膜进行保护。术者根据 B型超声所示异物所处解剖层次及比邻关系定位。探查异物则难度减小。我们应用 15 MH z高频探头,分辨率较高。最小曾探查到 0.1cm×0.1cm×0.2cm的微小木质碎片。

临床实践表明,B超对软组织内异物的诊断具有安全、价廉、易普及的优点,其结果真实、可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

[1]刘列,王新虎,左春光,等.B超对肢体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实用骨科杂志,2007,13(2):124-125.

[2]宋宁亚,刘列,张永刚.B型超声定位治疗四肢软组织内非金属异物.实用骨科杂志,2009,15(3):223-224.

猜你喜欢

X光术者探查
仿生武器大揭秘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给动物拍张X光片
人眼X光
辐射防护舱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对术者辐射防护效果的体模研究
杨家圈遗址水田遗迹探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者站立区水平方向X线辐射剂量分布特征分析
胸腔镜手术中扶镜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