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手机短信药学服务的效果研究

2010-09-11赵敏杨丽陈忻翟所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北京市009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市009

中国药房 2010年42期
关键词:手机短信短信药师

赵敏,杨丽,陈忻,2,翟所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北京市 009;2.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市 009)

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手机短信药学服务的效果研究

赵敏1,2*,杨丽1,陈忻1,2,翟所迪1#(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北京市 100191;2.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市 100191)

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利用手机短信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的效果。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与对照组34例(男性16例,女性18例),试验组由临床药师利用手机短信进行为期3个月的个体化药学服务,发送的短信内容包括用药提醒、药物实用信息、糖尿病教育等内容,并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3个月后电话随访,评价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短信服务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手机短信服务的综合评分较高((8.93±0.22)分),干预后空腹血糖(6.89±1.33)mmol·L-1、餐后血糖(8.72±1.59)mmol·L-1分别较干预前有极显著性降低(P<0.01);对照组干预后空腹血糖(6.96±1.23)mmol·L-1、餐后血糖(8.84±1.47)mmol·L-1,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率较对照组提高12.7%。结论:手机短信服务能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管理,可以成为临床药师开展个体化药学服务的有效手段。

糖尿病;手机短信;个体化;药学服务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10-82333806。E-mail:zhaomin0642@yahoo.cn

#通讯作者: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10-82266699-8515。E-mail:zhaisuodi@163.com

糖尿病是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46亿,同时每年有70万人被新诊断为糖尿病,每10秒就有1个患者死于糖尿病相关疾病[1]。我国情况也极其严峻,2007年~2008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调查数据显示:14个省市被调查人群的糖尿病总患病率高达10.7%,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约15%,今后10年糖尿病患病率仍将继续增长,农村地区糖尿病未诊断率高达67.64%[2]。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第二大国[3],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4],良好的血糖控制能降低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基于这些研究,专家们已达成共识,糖尿病治疗以血糖达标为目标。而糖尿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患者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血糖监测、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药物治疗、糖尿病知识教育等。这需要医务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强患者教育,并进行定期随访。对于患者而言,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咨询费用、误工费、交通费、就诊费等)。因此,发展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为患者提供糖尿病教育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基于手机短信服务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药学教育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糖尿病知识普及,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方法主要是利用糖尿病专科药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开发了糖尿病患者教育管理系统,利用手机短信的新型药学服务模式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多方位个体化的糖尿病教育服务,拓展了药学服务的新领域,最终达到控制血糖、稳定病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结果。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入选标准包括:①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并知情同意;②性别、民族不限;③年龄18~65岁;④我院住院或门诊病例;⑤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⑥能够使用手机并能保证随身携带,可阅读手机短信;⑦无交流和认知障碍。将符合标准的于2009年6~10月就诊于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4例。

1.2 研究方法

2组患者在治疗前分别测量血压(BP)、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其中住院患者FPG和2hPG为出院前1周血糖的平均值,门诊患者FPG和2hPG为就诊当日的血糖值。2组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1次糖尿病知识宣教,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健康饮食和运动、低血糖防治等内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由糖尿病专科临床药师根据每位入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医嘱情况,个体化制定患者教育内容和药学服务内容,设置手机短信内容,将每条手机短信内容控制在40~140字内,以方便发送,设置发送程序以定时定量为患者发送短信,每天1~2条短信,持续发送1个月。在此期间,临床药师及时查看患者回复的信息和咨询问题,并在24 h内给予答复。同时,临床药师定期进行电话随访,研究时间为期3个月。

1.3 手机短信内容设置

临床药师发送的手机短信内容包括用药提醒、药物实用信息、糖尿病教育等内容。1.3.1 用药提醒短信:自住院患者出院次日/门诊患者就诊次日开始,根据患者实际用药情况,定时为患者发送其所用药物的种类和用法用量,以提醒患者按时按医嘱服药。如:“某某先生,您目前的用药是: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1天1次,1次1片;二甲双胍(格华止)1天3次,1次1片;胰激肽原酶(怡开)1天3次,1次1片;贝那普利(洛汀新)1天1次,1次1片;辛伐他汀(舒降之)1天1次,1次1片。”

1.3.2 药物实用信息短信:包括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常见不良反应,根据患者实际用药情况将相关信息发送给患者,提醒患者注意。如: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宜在饭后用温水送服,不可空腹服用,服药期间请不要喝酒。

1.3.3 糖尿病教育短信: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低血糖的防治、糖尿病治疗目标、胰岛素注射等5部分内容,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有选择地发送相关信息。如:“糖化血红蛋白反映您过去3个月血糖控制的整体水平,最好能控制在6%~7%,大于7%说明您血糖控制不理想。”

所有短信内容参考各种权威的教科书、药品说明书以及相关临床治疗指南,并经过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药师、临床医师和护师的共同商讨确定。

1.4 评价指标与方法

2组均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记录3个月内患者血糖监测平均值。并请试验组患者对短信内容和短信服务方式进行评价。

1.5 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表示,数据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回归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入组病例信息

2组治疗前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一般情况Tab 1 Clinical data of 2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前年龄、BMI、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FPG、2hPG、HbA1c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第一件事是产业园建设。在资金到位后,银隆在成都、天津、南京、洛阳等地的产业园相继开工。由于银隆与各地方政府签订的项目中,大都包含商业地产配套。魏银仓干脆就地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希望承接产业园的地产项目,干自己的老本行。为了获得股东支持,魏银仓还开出条件,欢迎其他股东入股。

2.2 手机短信服务

研究期间对试验组共定时发送短信1 667条,收到10例患者的26条回复短信,其中确认收到或致谢信息12条,咨询信息14条。药师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均给予答复和给出合理的建议。

2.3 服务效果随访调查

研究结束时对试验组每位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每位患者对本研究提供的手机短信服务效果的满意度。随访内容主要包括:①您对您目前的治疗满意吗?②您每次都会阅读短信内容吗?③您觉得这些短信对您有帮助吗?④您觉得哪类短信对您帮助最大?

试验组30例患者(100.0%)表示每次都会阅读所提供的短信,并保留其中部分短信,以便需要时回顾短信内容。28例患者(93.3%)认为短信服务对其很有帮助,有2例患者(6.7%)认为所提供短信内容比较简单,基本都已了解。26例患者(86.7%)对目前的治疗效果比较满意。25例患者(83.3%)认为饮食方面的短信最有帮助,5例患者(16.7%)认为药物实用信息最有帮助。

本研究请试验组患者对研究期间由临床药师提供的短信服务进行综合评分,总分为10分。结果显示,最高得分10分,最低得分6分,平均分为(8.93±0.22)分,患者对短信服务的总体评价较好。其中26例(86.7%)表示愿意继续接收短信服务。

本研究考虑到影响短信服务综合评分的可能因素有糖尿病病程及教育程度,因此将糖尿病病程和教育程度分别进行评分统计,患者对短信服务综合评分结果见表2。

表2 试验组患者对短信服务的综合评分Tab 2 Total score of pharmaceutical care through SMS in trial group

表2结果显示,病程<2年组与病程≥2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在教育程度固定时,病程<2年组的综合评分是病程≥2年组的2.17倍[OR=2.17,95%CI(0.77,6.17)]。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组与大学及以上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在病程固定时,大专及以下组的综合评分是大学及以上组的2.76倍[OR=2.76,95%CI(1.29,5.88)]。

2.4 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比较

在随访过程中,对照组有3例因电话号码错误失去联系;有3例在研究期间一直未监测血糖。试验组30例全部完成研究。进入结果分析的患者对照组28例,试验组30例。2组干预前、后血糖比较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血糖比较Tab 3 Level of blood glucose of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本研究发现,2组干预后血糖控制发生变化,均有明显下降(组内对比,对照组P<0.05,试验组P<0.01),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没有按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试验组20例(66.7%),对照组27例(79.4%)。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12.7%。

3 讨论

本研究将手机短信服务模式应用到糖尿病患者药学服务中,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信息服务,患者可以保留信息随时随地回顾指导内容,同时利用短信服务平台同时为多名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提高了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效率。与传统的糖尿病药学服务模式相比,手机短信服务具有便捷性、私密性、可靠性、经济性、及时性强和受众面广等优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患者(83.3%)认为饮食方面的短信帮助最大,部分患者(16.7%)认为药物实用信息帮助最大。这与患者实际需求相一致,并与我们建立的患者信息数据管理系统核心内容一致,糖尿病教育信息数据库中饮食和运动信息占总信息的40%。本研究为手机短信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的初步尝试,根据患者的反馈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信息库内容,多方面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使之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广泛性。

患者对本研究中短信服务的总体评价较好。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对短信服务的评分较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文化程度较高患者可以从多渠道获取知识,对自身健康情况也更为关心,已具有一定的疾病认识,希望提供更为专业和详细的知识才能较好地满足他们的更高需求。初发或病程<2年的患者对短信服务的评价较病程长者高,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病程<2年的患者对糖尿病了解较少,相关专业知识缺乏,因此对短信服务的认可度较高。临床药师可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体化服务,对低文化程度和疾病初发患者提供基础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药学信息服务,对高文化程度和病程较长的患者应提供更为专业化的信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使患者从中获益更大,更容易得到患者的认可。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显著性降低(P<0.05),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太少,干预时间较短有关。同时显示试验组患者血糖监测率较对照组高,短信服务能够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增强血糖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控制。本研究结束时的随访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没有按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造成不监测的原因可能有每次就诊的门诊医师不固定且就诊时间有限,医师对门诊就诊患者具体情况缺乏了解,不能较为系统地指导患者进行监测;患者自身对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服务短信中有相关内容,但患者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可以在今后的短信服务内容中增加化验检查的提醒,并加强临床药师的随访,以提高患者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

同时研究发现短信服务存在以下问题:(1)医患互动沟通不够,本研究中仅收到10例回复,而回复短信中将近一半是确认收到或致谢信息,互动沟通不强。(2)短信字数限制,1条短信最多70个字符,传达信息量有限;如果超过字数限制,需将信息分成多条信息逐一发送,给患者阅读带来不便。(3)不能覆盖所有患者群。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45.90±9.40)岁,主要为中青年人群,但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是老人,如何尽可能覆盖老年人群应该成为研究探讨的热点。(4)临床药师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及时收集患者的反馈信息,为患者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

[1]Azar M,Gabbay R.Web-based management of diabetes through glucose uploads:has the time come for telemedicine?[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9,83(1):9.

[2]伊 文.2009亚太拜耳华人糖尿病论坛报道[EB/OL]http://www.cmt.com.cn/yx_zx/tnb/tnbhyzt/200906/t20090 604_17106.html.2009-06-04.2009-12-23.

[3]佚 名.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居世界第二[EB/OL].http://www.use.yaolee.net.cn/hn-21097.html.2009-11-18.2009-12-23.

[4]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UKPDS).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UKPDS 33)[J].Lancet,1998,352(9 131):837.

Individual Pharmaceutical Care for Diabetic Patients by Short Massage Service

ZHAO Min,YANG Li,CHEN Xin,ZHAI Suo-di(Dept.of Pharmacy,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Beijing 100191,China)
ZHAO Min,CHEN Xin(College of Pharmac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applying individual pharmaceutical care by short message service(SMS).METHODS: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assigned into trial group(n=30,20 males and 10 females)or control group(n=34,16 males and 18 females).In trial group,clinical pharmacists provided individual pharmaceutical care by SMS for 3 months.The content of messages included medication reminders,useful drug information and diabetes education,etc.The control group

regular treatment.2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after 3 months through telephone.The glycemic control of 2 groups and the effect of SMS were evaluated.RESULTS:The mean score of pharmaceutical care through SMS in trial group was(8.93±0.22)point.The level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meal glucose were(6.89±1.33)mmol·L-1and(8.72±1.59)mmol·L-1after intervention,which were extremely low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P<0.01).The level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meal glucose were(6.96±1.23)mmol·L-1and(8.84±1.47)mmol·L-1,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2 groups.The detection rate of HbA1c in trial group increased by 12.7%,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MS can improve the glycemic control and self-management of patients.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vide individual pharmaceutical care by clinical pharmacists.

Diabetes;Short message service;Individual;Pharmaceutical care

R952

C

1001-0408(2010)42-4020-04

2010-01-29

2010-03-17)

猜你喜欢

手机短信短信药师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道歉短信
代发短信
A Study on the Cohes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Blessing Short Messages
遭遇短信诈骗,手机短信如何在法庭上作为诉讼证据出示?
手机短信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中韩药师交流签约活动在京举行
不是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