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252例药疹住院病例报告分析

2010-09-11万逸枫蒋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成都市610041

中国药房 2010年42期
关键词:药疹皮肤病例数

万逸枫,蒋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成都市 610041)

我院252例药疹住院病例报告分析

万逸枫*,蒋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成都市 610041)

目的:探讨临床用药与药疹发生的关系及临床表现。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药疹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2例患者中,最常见致敏药物为抗感染药(占46.06%),其次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占19.68%)、中药制剂(占15.51%)。药疹类型以皮疹型居首位(占38.10%),其次是多形红斑型(占16.67%)、荨麻疹型(占13.10%)。结论:临床应合理、规范用药,杜绝药物滥用。

药疹;住院病例;抗感染药;致敏药物;临床分析

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和临床药物的广泛使用,药疹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对我院皮肤科252例药疹住院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2008~2009年的住院患者252例。

1.2 方法

对上述病例按患者性别及年龄、潜伏期、致敏药物、药疹类型分布、给药途径、伴发全身症状及系统损害、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临床诊断依据用药史及临床表现,皮疹分型依据《临床皮肤病学》[1],致敏药物则参照《临床用药须知》中的药品分类方法[2]进行分类。

2 结果

2.1 药疹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252例药疹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药疹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Tab 1 Distribution of gender and age of patients with drug eruption

2.2 潜伏期

有明确潜伏期者238例,潜伏期数小时~56 d,平均6.212 d。潜伏期<7 d者175例,8~14 d者37例,>14 d者26例。1例潜伏期近2个月,因使用多种抗癫痫药引起。

2.3 致敏药物

252例药疹患者中,单独用药者93例,联用2种药物及以上者159例。因大部分患者使用2种及以上药物,致病药物难以确定,为能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将同时使用的药物均列为可疑致敏药物。因此各类药品报告例次(432例)>有效药疹病例报告数(252例)。致敏药物的种类、例数及构成比见表2;导致药疹的抗感染药的种类、例数及构成比分布见表3。

表2 致敏药物的种类、例数及构成比Tab 2 Category and number of allergry-inducing drugs and its constitution ratio

表3 导致药疹的抗感染药种类、例数及构成比Tab 3 Category and number of eruption-inducing anti-infective agents and its constitution ratio

2.4 药疹类型分布

252例药疹患者疹型分布见表4。

2.5 给药途径

252例患者中,导致药疹的给药途径分布见表5。

2.6 伴发全身症状及系统损害

252例患者中,入院时有发热者97例,其中体温在38~38.9℃之间者有24例,达39℃以上者32例。白细胞计数异常者79例,其中白细胞增高者(>10×109·L-1)37例,白细胞减少者(<4×109·L-1)14例,还有1例先出现白细胞增高,后出现白细胞降低。出现氨基转移酶异常者46例,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至正常值4倍以上者16例。该16例患者中,联用多种抗生素者6例、卡马西平2例、别嘌醇2例、中药2例、非甾体类抗炎药2例、抗结核药1例、奥硝唑及多种利胆药联用1例。尿常规异常者36例,其中1例由别嘌醇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异常者4例,其中1例并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表4 药疹类型分布Tab 4 Distribution of types of drug eruption

表5 导致药疹的给药途径分布Tab 5 Distribution of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which caused drug eruptions

2.7 治疗及转归

该25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3 d,7 d之内者98例(38.89%),8~21 d者136例(53.97%),住院时间超过21 d者18例(7.14%)。住院时间最长者为105 d,是由头孢拉定引起的1例红皮病型药疹患者。

治疗上,首先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部分轻症患者仅需予抗组胺药及复方甘草酸苷即可控制病情,多数患者给予抗组胺药及甲泼尼龙40~80 mg·d-1(剂量相当于泼尼松龙1~2 mg·kg-1·d-1)可控制病情。重症患者包括红皮病型、SEM、TEN共55例(21.83%),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剂量相当于泼尼松龙3~5 mg·kg-1·d-1),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必要时早期联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可减少激素用量,缩短病程[3,4],连用3~5 d。同时配合积极有力的支持疗法、补液、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加强对眼、口、生殖器黏膜及全身的护理等治疗。除4例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随着临床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药物的广泛使用及联用,药疹的患病率逐渐增多,致敏药也渐趋多样化。

由表1可知,药疹病例主要集中在21~40岁的中青年人群,尤其是31~40岁年龄段,占病例总数的25.79%,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机体免疫功能较好,变态反应较剧烈有关。

由表2、表3可知,抗感染药为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与钟华[5]、徐艳萍[6]等报道一致,其中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为主,可能与其应用广泛相关。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抗感染药分子本身作为半抗原通常不能直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也不能直接引发过敏反应,但其在体内可以和机体蛋白结合,形成的药物蛋白结合物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抗体,使机体致敏[7],且药品本身的高分子杂质也易使机体过敏。中药制剂在常见致敏药中列第3位,这可能与中药制剂制作提纯工艺复杂以及人们往往误以为中药难以引起过敏,常自行服用相关。本文涉及的致敏药达135种,包括一些少见致敏药如维生素K1、养血清脑颗粒、软磷脂胶囊等。亦曾有抗组胺药引起药疹的报道[8]。本文报道联用2种及以上药物者为159例,提示出现药疹患者因用药复杂,药物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促使机体致敏或加重病情。

由表4可知,以皮疹型占首位,多由抗感染药引起,与既往报道[9,10]相符。重型药疹包括TEN、SEM、红皮病型,总构成比达21.83%,尤其是TEN列第4位,与大多数报道相比,比例明显升高,可能受入院率偏倚影响(本院收治的危重病例较多)。

由表5可知,252例药疹患者中,使用口服制剂的为158例,占总例数的62.70%,考虑与口服用药方便易得,患者常自行使用有关。以静脉方式给药的42例,占总例数的16.67%,因静脉给药,药物直接入血,常导致过敏反应较快发生。联用2种以上给药途径者43例,占总例数的17.06%,提示多途径给药、多种药联用更易导致药疹的发生。

因此,临床医师应做到合理、规范用药,杜绝药物滥用,对于就诊患者,应注意询问过敏史,预防药疹的发生。另外,对于患者亦应普及教育,勿自行滥用药物,对可疑致敏的药物进行辨别识记,避免再次接触使用。

[1]赵 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22~624.

[2]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目录.

[3]Mockenhaupt M.Severe drug-induced skin reactions:clinical pattern,diagnostics and therapy[J].J Der Deutschen Dermatologischen Gesellschaft,2009,7(2):142.

[4]邵明贤,杨祚光,孔庆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重症药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1):38.

[5]钟 华,孙 青.164例住院药疹患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10):876.

[6]徐艳萍,方洪元,纪岩文.药疹151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3):158.

[7]Christie G,Park BK.Disposion and Immunogenicity of penicillin in the rabbit[J].Int Arch Allergy Appl Immunol,1989,89(2):162.

[8]Lew BL,Choong RH,Mu HL.Cutaneous drug eruption from cetirizine and hydroxyzine[J].J Am Acad Dermatol,2004,50(6):953.

[9]张迪展,于美玲,施仲香,等.住院药疹患者143例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6):444.

[10]何志新,甘 戈,王宝玺,等.539例药疹临床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12):703.

Analysis of 252 Inpatients with Drug Eruptions in Our Hospital

*医师,硕士。研究方向:皮肤病与性病学。电话:028-85423319。E-mail:juno.hera@163.com

#通讯作者: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皮肤病与性病学。电话:028-85423319。E-mail:xianjiang_hx@yahoo.com.cn

WAN Yi-feng,JIANG Xian(Dept.of Dermatovenereology,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drug eruption with clinical use of drug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drug eruption.METHODS:Hospitalized cases of drug erup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8 to 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Of total 252 cases,46.06%of allergy-inducing drug were anti-infective agents,followed by NSAID(19.68%)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preparation(15.51%).The most common type of drug eruptions was erythra(38.10%),followed by erythema polymorphe(16.67%)and urticaria(13.10%).CONCLUSION: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rational standardized use of drugs to avoid drug abuse.

Drug eruption;Hospitalized cases;Anti-infective agents;Allergy-inducing drug;Clinical analysis

R969.3

C

1001-0408(2010)42-4006-03

2009-12-06

2010-04-06)

猜你喜欢

药疹皮肤病例数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重症药疹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