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分析综述

2010-09-07张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8期
关键词:竞争力毕业生分析

张波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21世纪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分析综述

张波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进入21世纪,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成为近年来各高校的研究重点,高校教育逐步从传统知识传授向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转变,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避免专业结构失衡。文章对我国近十年来各高校针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领域开展的相关研究及改革进行了综合分析,为今后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缓解毕业生就业严峻形势提供方法。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就业是国家政治与经济景气的最重要指标。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一步凸显,2010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是否能够实现就业、是否能够找到适合其专业及特长的工作、是否拥有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成为中国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对高校毕业生从业所需的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要尽可能及时和准确地反映这一变化,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跟上经济对职业能力的新要求服务,避免高校毕业生出现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即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雇员)。

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科学方法可以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出发,对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供需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判断,在大量的、系统的数据积累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政策措施、改进教育。各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有必要跟踪评价社会对大学人才的需求,为调整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该文重点对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在应对社会企业需求背景下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的改革举措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科学构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培养框架,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供科学理论及依据,对缓解我国高校毕业生严峻就业形势具有理论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及现状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一般可以理解为高校或毕业生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上的表现,毕业生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够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毕业生就业关系社会安定,关系学校发展,更关系毕业生的前途命运。就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对于一个学校来讲,关系到品牌和声誉。因此,处理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问题。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就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近十年,国内多家高校已经逐渐开展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论文对这些研究综合分析后,它们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1.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前提是能够客观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研究学者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了该问题的研究。

(1)以国家各高校为对象的整体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禹元蔚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为环境背景,综合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整体形势,从总体上分析了毕业生就业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并首次论述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概念以及构建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湖南吉首大学胡爱民从高等教育体制与劳动力市场链接关系、高校就业指导社会化服务针对性、学生传统就业观念、学生择业心理四大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当前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等在很大程度上相对滞后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忽视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供需联系,制约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

(2)以研究者自身所在高校(或地域高校)的局部研究

多数研究者以本校或该地域高校的毕业生竞争力培养过程为研究对象。其中,南京财经大学宣烨等以南京地区部分高校毕业生为对象进行了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企业实习调研、因素分析方法获得了影响南京地区部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关因素,综合分析后,将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为两类:企业对人才的标准因素及大学毕业生自身因素,认为实践能力成为了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竞争力缺乏的重要因素。平顶山工学院樊铮玉以建设行业为背景,针对城建类市场进行了因素调研和分析,从行业外延及内涵的发展考虑,以建设项目需求的规模复杂程度等引导出“复合型”人才需求,从而获得影响毕业生的竞争力的三个主要因素: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牡丹江师范学院宋伟新等则从高师院校当前面临竞争为基点,分析了影响毕业生的竞争力因素,并主要从高师院校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影响因素:学生知识面、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师整体水平。

2.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在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基础上,部分学者进一步针对相关高校近年来关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形成的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和分析,提出了相关方法。

(1)面向人才就业市场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方法

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终端是人才就业机构及单位。从培养目标直接进行分析和提高,易于在短期内获得效果,有助于在地域或个体高校内部促成较好效果,有文献在该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绵阳农专雷湘琼首先针对其高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就业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科学确定毕业生能够发挥效能的场所为中小型、乡镇企业,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推销自己的能力,从而促进就业竞争。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张海涛等以财会类毕业生岗位需求特点进行归类实施“三岗”系统工程,提高财会类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湖南吉首大学胡爱民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健全教学与就业工作的评价与激励体制。

(2)培养就业核心技能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方法

研究者主要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提高进行分析,并以相关有高校为例对专业技能提高方法进行了详细和具体的论述,并深入探讨了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的影响。有的文献针对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完善培养思路、设定具体培养方案、中期考核及分层教学提高其就业核心技能。有的文献则通过对核心竞争力形成要素分析,确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保障条件,最终落实到具体的培养途径。

(3)综合性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方法

部分高校已经从高校教育整个培养体系的角度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考虑,部分文献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可借鉴性的方法和举措。有的文献在分析专业就业现实问题基础上,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重点加强对课程设置及学科建设满足企业需求。有的则从生源进口质量关做起,提高师资素质,构建现代化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其中,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自2000年起即开始全面打造毕业生综合就业竞争力,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主要原因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保证一手抓教育质量,一手抓学生就业,校企联合,使毕业生与企业社会“零距离”对接的办学方针得到贯彻和落实,为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借鉴。

3.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

不同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与其培养体制相关,相同高校的不同专业又与专业培养体制相关,因此,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是客观反映高校毕业生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与方法。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研究领域。集美大学陈建华系统地建立了毕业生评价指标,并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了实例评判,取得一定效果。

当前我国各高校已经逐步开始重视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各高校也已经在对自身或者本地区等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举措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当前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如下图所示。从影响因素分析探究再进行相关措施的改革,成为了当前我国高校研究和改革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黄厚南.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浅析[J].现代服务,2006,(19):179.

[2]李长胜.提高认识,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72.

G64

A

1673-0046(2010)8-0103-02

2009年度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成果]

猜你喜欢

竞争力毕业生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