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战略定位

2010-09-07文/黎

创新科技 2010年11期
关键词:十二五实力现代化

文/黎 程

科技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战略定位

文/黎 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发布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为国家的“十二五”发展明确了方向和任务,也为科技创新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从战略层面进行了新的定位。

《建议》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在《建议》中被明确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必须贯彻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由此,可以基本研判:在“十二五”发展总体战略格局中,国家把科技进步与创新是作为重要支撑的战略地位来进行新的布局和重大部署的。

这一战略定位,说明了科技进步与创新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也表明了党中央深刻洞察时代脉搏对科技创新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在进一步的提升和深化,更透析出全球综合实力竞争向科技经济纵深化、一体化发展的深刻的国际背景。

首先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科技创新已成为各个实体经济进行重新调整、重新布局的主调。新兴经济体以新增的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以支撑国家经济跨越式发展;传统经济强国更强调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以此稳定自己在经济战略格局中的优势地位。

其次是国家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支撑点也必须进行新的转移或者调整。在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和现代化建设的启动阶段,国家还可以把技术引进作为实施战略来推动现代化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进入这样的发展阶段,还以引进技术作为现代化发展的支撑,显然已经难以为继。而真正支撑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的技术,花费再大的代价也是引进不来的。因此,必须把自主科技创新作为我国推进现代化纵深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功能完备系统的科技创新体系,才能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再次,国家科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也为科技创新支撑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战略保障。科技创新是最能体现“嫌贫爱富”的格言的。没有物质基础办不了科技,没有经济实力办不了大科技。从国家整体实力来讲,我国的外汇储量已是多年高居世界各国榜首,我国的财政收入今年已达到8万亿人民币,排在世界第二位。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也进入世界第三位。因此,从实力上讲,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科技创新都能够担负起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作用和历史使命。

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已经确定,我们科技系统必须深刻理解党中央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向,牢牢把握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战略机遇和战略任务,积极应对科技创新发展中的新的形势和战略挑战,为落实和实现党中央的战略思想作出不懈努力。

一是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强力推进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为突破口,提高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战略高技术的研究能力和开发能力,并通过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和提升国家整体的科技经济竞争实力。

二是完善自主创新体系。重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建设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推动社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再创新活动开展;建设合作共赢,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咨询、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社会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以军队科研力量为主体军民结合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调控指导和综合协调服务相结合的宏观科技管理体系。

三是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机制。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完善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机制;健全以财政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公开透明公正高效的科技评价机制。

四是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充分运用现有科技资源,搭建区域性和系统性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包括搭建以重点实验室等研发中心为载体的流动开放、系统高效的科技创新基地平台;构建以科研仪器、科技设施为主体的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的创新装备共享平台;构建以种质资源、科技文献为主要内容的动态开放的科技条件共享平台;建设领域完整、类型丰富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以孵化中心、创业中心为载体的综合集成、机制灵活的成果转化共享平台;建设开放顺畅、公平竞争的创新人才流动平台。

猜你喜欢

十二五实力现代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实力抢镜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