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浓度碳酸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2010-09-05梁,曾

海南医学 2010年21期
关键词:寒战臂丛碳酸

陈 梁,曾 宇

(江门市蓬江区白石正骨医院,广东 江门 529030)

碳酸利多卡因起效与镇痛扩散较快,对感觉与运动的阻滞较强、扩散范围较广,已用于临床多年。文献研究多与利多卡因进行对比,而高低浓度碳酸利多卡因间的对比研究则较少。本研究目的为探讨低浓度碳酸利多卡因肌间沟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以及降低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手外伤手术和上肢骨科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臂丛神经阻滞:I组(30例)予1.2%碳酸利多卡因30 ml,Ⅱ组(30例)予0.6%碳酸利多卡因30 ml,两组药物中均加入肾上腺素(1/20万U),并确保室温为24℃-26℃,手术时间为30-60 min,手术输液量500-1000 ml。

1.2 方法 病人麻醉前无用药,入室后常规连接心电监护。由有经验的麻醉医师行肌间沟路臂丛阻滞,患者去枕平卧,头旋转至患肢的对侧,常规消毒,嘱患者轻微抬头暴露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从该肌锁骨头向外依次确定前、中斜角肌及肌间沟,指尖紧压肌间沟底部沿指尖进针(不刻意寻找异感),针尾向后向头侧偏60°,回抽无回血后缓慢注入药物。

1.3 观察指标 在注药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60 min由另一名麻醉医师分别对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的感觉运动区域进行感觉和运动阻滞评估。感觉阻滞按以下标准评估:患者对针尖无任何感觉为0分,对针尖有轻微感觉为1分,对针尖有感觉但无痛觉为2分,有痛觉为3-9分,无阻滞效果为10分。各神经针刺点分别为:桡神经为拇指虎口区、正中神经为中指掌侧远节、尺神经为尾指中节外侧、肌皮神经为前臂外侧[1]。运动阻滞使用校正的Lovett等级评分[2]进行评估:完全不能活动为0分,几乎不能活动为1分,活动严重受限为2分,活动轻度受限为3分,肌力严重减退为4分,肌力轻度减退为5分,肌力正常为6分。各支神经的判断方法为:肌皮神经为前臂屈曲、正中神经为手腕屈曲、桡神经为手腕外展、尺神经为拇指内收。记录患者阻滞后寒战、喉返神经麻痹、霍纳综合征发生情况。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基础血压、心率、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室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感觉阻滞 两组患者阻滞后5 min各支神经均产生麻醉效果,阻滞15 min后接近最大麻醉效能,各支神经区域感觉均达到无痛状态,评分小于2分,评分明显低于阻滞后5 min(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各支神经感觉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后不同时点的感觉阻滞评估(±s)

表1 两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后不同时点的感觉阻滞评估(±s)

注:与阻滞后5 min比较,*P<0.05。

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组别Ⅰ组Ⅱ组Ⅰ组Ⅱ组Ⅰ组Ⅱ组Ⅰ组Ⅱ组5 min 2.7±1.83.0±1.62.8±1.63.5±2.03.3±2.43.8±2.42.1±0.82.3±1.610 min 1.6±2.0*1.7±1.3*2.1±2.0*2.2±1.9*2.3±2.1*2.4±2.2*1.3±1.2*1.7±1.1*15 min 1.0±1.4*1.0±1.0*1.1±1.4*1.4±1.8*1.8±1.7*1.6±1.9*0.8±1.0*1.0±0.8*

2.3 运动阻滞 组内比较:与阻滞后5 min比较,阻滞后10 min、15 min运动阻滞效果明显(P<0.05),其中肌皮神经评分低于1分者,几乎不能运动;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运动阻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后不同时点的运动阻滞评估(±s)

表2 两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后不同时点的运动阻滞评估(±s)

注:与阻滞后5 min比较,*P<0.05。

神经15 min组别5 min 10 min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0.2±0.40.3±0.5*1.8±1.9*1.8±0.5*1.4±2.11.5±0.6*2.0±2.31.8±1.3*Ⅰ组Ⅱ组Ⅰ组Ⅱ组Ⅰ组Ⅱ组Ⅰ组Ⅱ组2.0±2.13.0±0.83.0±1.64.0±0.82.6±2.04.0±0.83.4±1.83.8±1.30.6±1.32.0±0.82.2±1.62.8±0.5*1.6±2.02.8±0.5*2.4±2.53.0±1.4

2.4 并发症 Ⅰ组发生寒战16例(53%),喉返神经麻痹2例,Ⅱ组发生寒战6例(20%),霍纳综合征1例,Ⅰ组寒战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

3 讨论

碳酸利多卡因和其他局部麻醉药比较具有起效与扩散较快、对感觉与运动的阻滞较强、扩散范围较广的特点。碳酸利多卡因pH值呈碱性,碱基比率较高,使它通过神经膜的能力增强,而且CO2对神经有直接抑制作用以及促进局麻药弥散与捕获的作用,增强局麻药对神经的抑制,这些都是形成碳酸利多卡因起效快、扩散快、麻醉效能强的原因[3]。正因为如此,即使是较低浓度的碳酸利多卡因也能凭借其突出的穿透性和对神经直接、间接的抑制作用发挥出较强的麻醉效果。本研究高低浓度碳酸利多卡因在各时间点对各支神经感觉阻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阻滞15 min后对各支神经阻滞区域内感觉阻滞评分都低于2分,达到了无痛状态,完全满足了骨科上肢手术的要求。低浓度碳酸利多卡因和高浓度碳酸利多卡因对各支神经的运动阻滞效果明显,没有明显差别,在阻滞15 min后对大多神经都产生了有效的运动阻滞,尤其对肌皮神经运动阻滞评分低于1分,达到完全制动,满足了骨科短小手术对术中制动以及复位肌松的要求。

本研究在确保手术环境温度、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无差异的条件下,Ⅰ、Ⅱ两组对碳酸利多卡因均表现一定程度的寒战反应,但高浓度组明显高于低浓度组。

臂丛神经阻滞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于局麻药是否能够有效地阻滞臂丛神经,过去一直比较推崇予较大容量且高浓度的局麻药行臂丛神经阻滞,但碳酸利多卡因有较强的穿透细胞膜的能力,即使是较低的浓度仍然能达到对臂丛神经的有效阻滞,并能减弱麻醉药毒性反应所致的寒战反应。

[1]DavidL.Brown.局部麻醉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0-11.

[2]Sia S,Bartoli M.Selective ulnar nerve localization is notessential for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block using a multiplenerve stimulation technique[J].Reg Anesth Pain Med,2001,26:12-16.

[3]毛秀月.利多卡因的新剂型—碳酸利多卡因[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3,14(5):274-276.

猜你喜欢

寒战臂丛碳酸
废弃混凝土碳酸化再生利用技术进展
冒泡的可乐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疼痛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臂丛神经丛内神经移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