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815S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高产稳产性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2010-09-04陈桂华唐文帮肖应辉邓化冰张桂莲陈立云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高产稳产穗长稳产

陈桂华,唐文帮,肖应辉,邓化冰,张桂莲,陈立云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湖南 长沙410128)

C815S是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多年研究结果表明:C815S库容量超过同熟期的对照汕优63,所配杂交组合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1];不育性稳定,在长日照条件下基本不发生育性波动;农艺性状优良,异交率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特别是配合力强,选配出的C两优396、C两优 87、C 两优 343、C 两优 755、C 两优 1102、C 两优4488、C两优4418、C两优513等一批超级杂交稻组合已通过湖南或湖北省审定,在国家和省区试中增产幅度达到或超过农业部规定增产8%的超级稻指标[2]。笔者根据多点试验的资料,利用高稳系数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C815S系列组合主要性状的效应及变异情况,探讨C815S系列组合主要性状效应和稳定性与高产稳产性的关系,为高产稳产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与方法同参考文献[3]。

2 结果与分析

2.1 C815S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构成因素稳定性分析

2.1.1 有效穗 从表1可以看出,各参试组合8个试点的平均有效穗数存在极显著差异 (P<0.01),在15.3万~18.9万穗/667m2之间,有9个组合高于对照(16.2万穗/667m2),其中以C两优343最多,达18.9万穗/667m2,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参试组合,C两优87最少,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组合,其他组合差异不显著。8个地点之间的平均有效穗数差异也极显著(P<0.01),攸县、长沙、常德和邵阳点在17.1万穗/667m2以上;郴州、永州、衡阳点在16.0万穗/667m2以上,只有娄底点最低,为15.3万穗/667m2,显著低于其他各点。各组合有效穗在8个地点之间的变异,以C两优608最大,C两优396最小,C两优501和汕优63变异幅度较小。各品种每穗粒数的高稳系数存在明显差异,以C两优343最高,其他组合均在80以上,只有C两优87低于80。

表1 参试组合在各试点的有效穗数及高稳系数

2.1.2 每穗粒数 参试组合的每穗粒数均较多(141.1~186.1粒),有8个组合每穗达160粒以上(表2)。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平均每穗粒数在各参试组合中,以C两优501在各点的差异最高,其次是C两优608,C两优755和对照汕优63差异最小。8个试点之间的平均每穗粒数差异也极显著(P<0.01),衡阳和常德点达170粒以上,永州、长沙、娄底点在160~170粒之间,郴州点最少,只有151.8粒,极显著地低于衡阳和常德2个试验点。各组合每穗粒数在8个试点之间的变异,以C两优501最大,C两优343最小,C两优396、C两优4488变异幅度较小。各品种每穗粒数的高稳系数存在明显差异,以C两优501最高,只有对照汕优63低于80,其他组合均在85以上。

表2 参试组合在各试点的平均穗粒数及高稳系数

2.1.3 结实率 对各组合结实率的分析结果(表3)表明,8个试验地点平均结实率各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以C两优396和C两优343的最高,极显著地高于其他组合,居第3位的是对照汕优63,而C两优608和C两优1768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2.9%、71.3%,极显著地低于其他组合。参试组合在8个试验地点的平均结实率之间差异极显著,以永州的最高,郴州第二,娄底最低。各组合结实率在试验地点间的变异幅度,以C两优343变异幅度最小,汕优63变异幅度最大。各组合结实率的高稳系数以C两优343最高,比最低的C两优1768高15.7%,居第2、3位的是C两优369和C两优1102。

表3 参试组合在各试点的平均结实率及高稳系数

2.1.4 千粒重 试验结果表明(表4),C815S系列组合之间的千粒重有极显著差异。对8个试点平均值进行比较,以C两优396最高,其次为C两优87和汕优63,其千粒重也均在29 g以上,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其他组合;C两优343和C两优501等组合的千粒重最低,不到25 g。各组合在8个试点的平均千粒重之间差异极显著,主要是娄底点的平均千粒重(24.8 g)极显著地低于其他7个试点。各组合千粒重在8个试点的变化,以C两优1768变幅最大,C两优396变幅最小,C两优87和C两优343变异幅度较小。品种千粒重的高稳系数存在明显差异,以C两优396最高,比最低的C两优501高27.4%;居第2位的是C两优87,也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品种。

2.2 C815S系列杂交稻组合主要性状变异与高产稳产性的关系

表4 参试组合在各试点的平均千粒重及高稳系数

C815S系列组合产量和主要性状相关分析显示(表5),产量、日产量与株高、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相关均不显著;而产量与穗长相关系数是0.631 2,达显著水平;株高与有效穗呈显著负相关(-0.611 3),穗长与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0.738 4),穗长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0.603 5),结实率与有效穗、每穗粒数、千粒重等的相关均不显著。

表5 C815S系列组合产量和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对C815S系列组合产量及主要性状的高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表6),结果表明,产量高稳系数与有效穗高稳系数相关极显著(0.735 7),日产量高稳系数与结实率高稳系数呈显著相关(0.605 5),产量高稳系数和日产量高稳系数与穗长高稳系数、每穗总粒数高稳系数、千粒重高稳系数的相关不显著,与株高高稳系数呈弱负相关;穗长高稳系数与千粒重高稳系数呈显著相关(0.604 9),而与株高高稳系数、日产量高稳系数、每穗粒数高稳系数的相关不显著,与有效穗高稳系数呈弱负相关;日产量高稳系数与其他主要性状的高稳系数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结实率、穗长、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千粒重、株高,除与结实率高稳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他性状的高稳系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表6 C815S系列组合产量和主要性状高稳系数的相关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两优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表现出多样性,高产栽培要求其产量构成因子之间协调,高库容是C两优组合最显著的特点,在稳定的库容量条件下,通过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来增加库充实度是获得超高产的途径之一。C两优系列组合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日产量等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但是组合之间各性状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各性状没有一致的相关性。各组合日产量与结实率、产量与穗长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穗长与千粒重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这表明产量与穗长的关系密切,这是因为C两优系列杂交组合的总粒数均较多,着粒密度小的组合在灌浆成熟时的营养“流”畅,所以显著提高产量。产量高稳系数与有效穗高稳系数存在极显著相关,表明C两优系列组合的高产、稳产性与单位面积有效穗的效应和稳定性密切相关,所以在育种栽培实践中,应将单位面积有效穗稳定在一定的基础上,将着粒密度小作为选择指标;同时,将提高粒重作为高产、稳产栽培的一个主要调控目标,也可作为品种稳产性的选择指标之一。

作物品种高产稳产性的研究报道很多,分析方法和指标多样,有用一个指标的,也有用多个指标的,如变异系数、优势指数等[4-6],但与产量稳定性有关的指标可能与产量无关,高产性和稳产性甚至相互矛盾。高稳系数法是一个综合评价指标,其方差和变异度是稳定性参数中常用的指标,可反映各品种产量在不同地点及区组间的变化情况,反映水稻品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同时也受栽培管理水平的影响,可以较全面地反映水稻品种的丰产和稳产性,体现稳产基础上的高产和高产前提下的稳产,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吻合[7-11]。高稳系数法是迄今为止可集分析评价作物品种高产与稳产性能于一体的最好方法之一,用它表示作物品种高产稳产性与实践吻合性较高,其育种学意义非常明确,不仅便于指导育种,更易被广大种子工作者接受,即便是一般农民也好领会这一高产稳产新概念。因此,这一新方法、新概念最宜在当前大力普及与推广应用。

[1]唐文邦,何 强,肖应辉,等.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6):499-502.

[2]唐文邦,陈立云,肖应辉,等.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选育与利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6):26-31.

[3]唐文帮,肖应辉,邓化冰,等.C815S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高产稳产性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0,(1):1-3.

[4]Scapim C A,Oliveira V R,Braccini A L,et al.Yield stability in maize(Zea mays L.)and correlations amo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Eberhart and Russell,Lin and Binns and Huehn models[J].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0,23(2):387-393.

[5]Lin C S,Binns M R A superiority measure of cultivar performance for cultivar×location data[J].Can J Plant Sci,1988,68:193-198.

[6]柳家友,柏志安,吴伟华,等.玉米新品种豫玉31的丰产稳产性分析[J].玉米科学,2004,12(1):52-53.

[7]王泽松.高稳系数法在品种区试中的应用研究 [J].种子科技,2002,(6):348-349.

[8]关世武.水稻高产稳产性分析的新方法一法 [J].中国农学通报,1999,(5):60-62.

[9]刘 勇,杨训发,夏仲炎,等.高稳系数法在作物品种评价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4(2):29-31.

[10]苏 瑶,胡振大,王美琴,等.高稳系数法分析水稻新品种高产稳产性[J].安徽农业科学,1996,24(2):119-121.

[11]黄善军,陈银龙,江东来,等.用高稳系数法分析粳稻新品种高产稳产性[J].安徽农学通报.2000,6(4):18-19.

猜你喜欢

高产稳产穗长稳产
建湖县供电公司护航“菜篮子”稳产保供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奶牛高产稳产饲养管理技术
苏北盐城地区小麦高产稳产障碍因素及对策
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研究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
大穗材料高麦1号/ 密小穗F2群体穗长性状的QTL初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