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本苗数对机插双晚杂交稻产量的影响

2010-09-04吴华聪张数标陈金水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基本苗杂交稻结果表明

张 琳,吴华聪,张数标,陈金水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9)

水稻机插具有节本、省工、高效等诸多优势,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早已普及。我国近年来加速推广发展该技术,成效显著[1-3]。单位面积机插基本苗数(以下简称基本苗)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高低有很大影响。适宜的基本苗数对改善群体结构,有效利用温光资源,保证个体正常发育和群体的协调发展,以及提高抗倒伏能力,减轻病虫危害,最终提高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作用[4-7]。这一技术指标的优化对机插稻的规范化种植和提高产量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适宜基本苗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稻方面。杂交水稻机插与手插育秧方式之间的差异比常规稻更大。人工手插一般是培育6叶以上的带蘖壮秧,每穴插植1~2粒谷,基本苗75万~150万株/hm2[8]。而机械插秧由于受插秧机结构限制,秧田播种密度较大(不低于360 g/m2),适宜叶龄不超过4.5叶,不带分蘖,因此其适宜的基本苗数与人工手插不一定相同。目前适宜的技术指标未见详细报道。为此,笔者研究了福州地区机插双晚杂交稻的基本苗数对其产量的影响,旨在明确机插杂交稻的基本苗数,为提高机插水稻产量和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09年在福州市盖山镇福建省农科院吴凤基地进行,试验地土壤为粘壤土,前作为双季早稻;产量水平6 000 kg/hm2。

1.2 供试品种

供试水稻品种为全优527。于7月10日播种,7月29日插秧,秧龄19 d,叶龄3.8叶,9月28日齐穗,11月8日成熟,全生育期121 d。

1.3 试验设计

1.3.1 育秧采用软盘干土法育秧,种子按技术规范浸种消毒[9],每盘播种量50 g干种。播种覆土后搭竹架覆盖遮阳网,并用间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播后5 d,撤去遮阳网,喷施多效唑450 g/hm(2有效成分)。以后保持浅水层至插秧前1 d排水晒苗。

1.3.2 插植基本苗 插植基本苗设6个处理,分别为每穴插 1、2、3、4、5、6苗,插植规格 30cm×20cm,折算插植基本苗16.65,33.30,49.95,66.60,83.25,99.90万株/hm2。采用改进型独轮行走乘座式插秧机插秧,通过调节插秧机取秧量,并在插后进行补缺去余保证每穴插植苗数精确度。每个处理面积为1.8 m×4 m,插6行,每行20穴,插后每个处理定位12丛,进行分蘖追踪。

1.3.3 肥水管理及数据调查 施用基肥碳铵450 kg/hm2,过磷酸钙375 kg/hm2。插后5 d施分蘖肥(尿素)75 kg/hm2,复混肥 45 kg/hm2,与除草剂混合施用。插后30 d排水晒田,齐穗前23 d施穗肥(尿素)45 kg/hm2,氯化钾45 kg/hm2。成熟期分别割取每一定位观测丛,测算其有效穗数和产量,按每丛数据为1个重复单位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基本苗数对机插晚杂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基本苗数对产量有很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基本苗增加,产量显著增加,当基本苗达到83.25万株/hm2时,产量接近最高值,继续增加基本苗时,产量增加不明显(低于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基本苗66.6万~99.9万株/hm2的3个处理之间,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2.2 基本苗对主要产量构成的影响

表1结果表明,有效穗数随基本苗数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随基本苗数的提高而减少。当基本苗从16.65万株/hm2提高到33.3万株/hm2时,每增加16.65万基本苗则每穴平均增加4.2个有效穗。而当基本苗从83.25万株/hm2提高到99.9万株/hm2时,每增加16.65万基本苗则每穴平均只增加1.1个有效穗。单穗产量随基本苗数的提高而逐步降低,两者呈直线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61。

表1 基本苗数对机插晚杂产量及主要产量结构的影响

3 讨论

机插杂交稻由于育秧方式和秧苗素质与人工手插存在很大差异,故在确定单位面积插植基本苗数时,不应照套人工手插方式,而应通过试验确定。

陶帅平等研究了不同农艺措施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特点与手栽稻相比,表现为穗数显增、穗粒略减、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明显;适宜的机插规格应掌握在11.7~13.3 cm×30.0 cm,基本苗数应控制在75~105万株/hm2[6];蔡立森等通过不同基本苗和不同施氮量的互作试验,研究机插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基本苗的增加,产量先增后减,基本苗为13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 553.5万株/hm2,纯氮量为345 kg/hm2时产量最高;互作试验表明,基本苗135万株/hm2,纯氮量345 kg/hm2时,水稻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群体较合理,产量最高。随着基本苗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逐渐增加,而成穗率、每穗粒数呈下降趋势,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随之增加,但成穗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1]。

该试验结果表明,有效穗数随基本苗数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随基本苗数的提高而减少。单穗产量随基本苗数的提高而逐步降低,两者呈直线负相关,这与陶帅平[6]、蔡立森[9]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还表明,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基本苗数增加而提高,当基本苗达到83.25万株/hm2时,产量接近最高值,继续增加基本苗时,产量增加不明显,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且要多用种子,增加成本。故福州地区双晚机插杂交水稻适宜的插植基本苗数可初步确定为83.25万株/hm2。

[1]陆为农.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概述 [J].农机科技推广,2008(4):8-10.

[2]钟 平,张山泉,陈 川,等.淮安市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发展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04-2105.

[3]刘振营,支杏珍,袁慧颖.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现新突破[J].农业机械,2006,(6):1-2.

[4]周宜贵,周福才,孙万庭,等.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稻田主要害虫种群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 ,35(18):5475-5476.

[5]袁 奇,于林惠,石世杰,等.机插每穴苗数对水稻分蘖与成穗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7,(10):121-125.

[6]陶帅平,李仿伢,马国福,等.不同农艺措施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3):14463-14465.

[7]张圣喜,贺再新,李 涛,等.不同播种量与秧龄对中优281产量性状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9,(9):17-19.

[8]苏宝林.水稻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1.81-81.

[9]蔡立森,王建武,刘 娣.机插水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技术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58-10259.

猜你喜欢

基本苗杂交稻结果表明
基本苗和施氮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不同基本苗与氮肥用量对机插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基本苗数对席草东席1号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超级杂交稻抗倒高产肥料运筹技术的数学模型研究
小麦播种密度对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