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新探索

2010-09-02黄剑锋

文学与艺术 2010年4期
关键词:教学目的概论改进方法

【摘要】当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目的,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教学的新方法。

【关键词】《概论》教学;教学目的;现状;改进方法

2007年党的十七大后,教育部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重新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理论进一步突出,强调了大学生对当代思想政治理论理解与掌握的重要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指导课程,也是能提供一种指导学生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的方法课程。基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的现状,提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的新方法。

一、《概论》课程教学目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大学生公共必修基础课,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需要着重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形态,内

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党建、国际政治等多个方面,理论性强,知识量大。

讲授本课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可以更加使学生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二、《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1.对教学不够重视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到高职学校的学习目标大多是学技能、技术或技艺,对专业理论、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有一定偏爱,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背景各异, 文化理论功底一般较薄弱,对于起点较高的《概论》课程不能完全适应,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对《概论》课程远不如对专业课重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高职院校的课程管理者在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时,以消极态度对待思想政治课,忽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甚至为了安排专业课程,减少《概论》课程的课时。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概论》课教师只能压缩教学内容,而不能深入讲解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的质量。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的《概论》课程均为大班上课, 一个课堂常常有数百学生上课,上课的效果很不理想。

2.既定知识的灌输

《概论》课程内容不仅理论性强,与现实联系也非常紧密,而目前一些教师讲授《概论》课程,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赶上教学进度,纯粹地照本宣科,一味地教育学生记住课程内容,未能补充课外知识,没有结合历史背景或国际国内的时政要闻、生活实例对教材中的理论进行具体深入地分析,与实际联系很少,不重视启发学生对课程内容思考,也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教学枯燥无味,导致学生理解困难,长期以往,学生会认为《概论》课程与以后的现实生活不相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低下,在课堂上出现无精打采、互相说话的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 ,《概论》课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只知道了既定的知识,而不会分析解决问题,学到的知识发挥不了作用,也就没有意义了。

3.教学方式单一

《概论》课程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简单,大都采用教师单一授课,而相比高职专业课程强调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概论》课程缺乏兴趣就不难理解了,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只是充当听者,没有太多机会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概论》课程的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予以配合,而单一的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使得教学方式呆板,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概论》课程教学的改进方法

针对目前《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急需按照《概论》课程教学的目的,积极探索改善《概论》课程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完善《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概论》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1.《概论》课程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

《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中需要反映最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把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中,使《概论》课程的内容丰富,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对知识的认识。这也就需要教师针对社会重大问题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调整。要安排足够的课时,对社会重大问题和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讲深讲透,并组织学生对他们感到困惑的社会问题加以分析,而对于那些涉及课程完整性的一般性内容,则可以在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教师予以指导。此外,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使《概论》课程新颖独特,通过链接精彩内容、重现历史画面、展示现实案例、追踪社会热点难点、收看录像或电视专题片等方式,用丰富、生动的视听资料说明所要阐述的理论知识,使《概论》课程内容新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概论》课程授课形式要多样

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概论》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实际,贴进生活,就需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形式,可以采用包括小组讨论、案例教学、辩论式教学、课堂讨论评说、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

(1)小组讨论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以及当前的重大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选择其中一个焦点问题,通过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式,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在课堂中对探讨的结果集(下转第217页)(上接第216页)中演示讲解,可以有效锻炼小组成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分析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案例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选择一些经典案例,结合课程中理论,带领学生一起剖析其中的本质。通过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概论》课程中的理论体系,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遇到的类似现实问题,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学生对某些理论和社会问题的困惑,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辩论式教学。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现实问题,选择若干有争议的话题,在与学生讨论商定后选择一个可辩论的题目,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点评方三小组。通过正反两方的辩论,先由学生点评方进行点评,再由教师进行综合深入评讲。这种教学方法把单一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积极性不强的问题。

(4)课堂讨论评说教学。教师与学生共同选取一些重大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或是选择学习中碰到的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有组织地进行自由发言讨论。讨论结束后,由教师点评总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5)实践教学。《概论》课讲授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也不能单纯依靠理论教育模式,《概论》课的讲授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授是远远达不到教育效果的,必须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可以将课堂学习有效地拓展到课外,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3.《概论》课程教学考核要全面

考核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检测手段,通过考核可以比较真实地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教师教学的效果。同时考核也是一种引导手段,可以指引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有效分配学习时间。在考核内容上,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在考核形式上,坚持正确的命题原则下,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概论》课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总成绩,导致不少学生平时轻视《概论》课程,忽视学习过程,只要学生在期末考试期间,集中精力复习,就可以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因此需要把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平时对《概论》课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戴建春.高职《概论》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新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9(3):88-90

[2] 练崇潮,汪水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改革探究.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24(3):110-111

[3] 陈斌.高职思政《概论》课实施案例教学的必然性探析.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43-46

作者简介:黄剑锋(1982-),男,湖北京山人,硕士,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目的概论改进方法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目的的分析和思考
对高职院校教改的几点思考
浅谈某电力公司绩效管理实施改进方法及成效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
计算机导论双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