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操纵学派的影响浅析

2010-09-02

文学与艺术 2010年4期
关键词:翻译理论文学翻译

曾 一

【摘要】本文旨在对操纵学派做一个总体的概述。

【关键词】操纵学派; 翻译理论; 文学翻译

一. 操纵学派的出现及主要内容

在上世纪70年代的欧洲,文学翻译领域涌现出了两个独立的翻译学派:莱比锡学派(the Leipzig school) 和操纵学派(the Manipulation school)。最早把“操纵”(manipulation) 观用于翻译理论研究的是英国当代翻译理论家赫尔曼斯(Theo Hermans),他在1985年编写了《文学操纵:文学翻译研究》(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一书;在此书的介绍部分,荷尔斯曼给出了操纵学派的翻译思想精髓:“从译入语文化角度讲,所有翻译都意味着在特定意图下对原文学进行某种程度的操纵。”90年代,比利时美籍著名比较文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在自己编辑的论文集《翻译、历史和文化》(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一书中指出:他把翻译研究纳入多种“重写”(rewriting) 和“折射”(refraction) 研究的范畴之类。重写就是操纵。翻译是译者对文本的操纵。这些因素包括:由翻译者自身性格和其所在社会环境而形成的意识形态(ideology);诗学观念或文学章法(poetics);赞助商或委托人(patronage);论域(universe of discourse);编辑(editing);读者反映(readers response)等等。这些因素对译者翻译方法及策略的选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 操纵理论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操纵理论的研究方法为描述法,在研究方法上,操纵理论摒弃了以前规定性,评估性的研究方法(normative/evaluative approach), 不在规定翻译活动应当是什么,译者必须遵守什么。而是采用了更为宽容科学的描述、解释方法(descriptive/explanatory method如思考在某一历史时期,哪些作品被翻译,为什么选择这些作品,是谁选择的,他们在译语文化中的地位等。

与莱比锡学派不同的是,操纵学派把翻译重点从原文、原作者转向了译者和目标读者。

三.个案研究:意识形态,赞助人对翻译的操纵

意识形态(ideology) 源于希腊文“idea” 和 “logos” 即 “观念学说”。在同一社会,同一时期会有多种意识形态并存,这里所讨论的意识形态是指某个社会在某个特定时期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1.对翻译量的影响:决定性的操控作用例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英国势力在中国占主导优势。从1850-1899年的567中译作中,超过50%的原作来自于英国;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在维新后的崛起大大刺激了中国人,有上万名学生去日本学习这时期的日文译作占到了60.2%,而英文译作下降到了10%左右;一战后,中国人民对日本产生了极大的仇恨,许多人赴美留学,因此大量的美国文学作品的译作得以产生;1949年后,中国同前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在50年出版的2147种译作中77.2%来自俄文,而英文译作仅占18%。2.对翻译选材的影响例如 寒山诗在美国的流行。寒山诗在中国本土几乎无人知晓,但他的诗歌经翻译后却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美国青年中形成了一股“寒山热”。原因:充满禅机、崇尚自然的寒山诗正好迎合了美国六七十年代的意识形态,当时美国盛行禅学之风和嬉皮运动。而诗人衣衫褴褛,站在山顶迎风大笑的狂士形象使得嬉皮士将其视为心目中的英雄。对翻译策略的操纵。意识形态影响着译者在翻译时的遣词造句,采用的翻译文体,甚至是有意的误译、节译和改译。如杨宪益将红楼梦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译为:“Man proposes, Heaven proposes” 霍克斯则译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因为中国人意识形态中的天具有主宰万物的威力,而西方意识形态中的“天”应是“God”。误译: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如果按原文直译应为“表妹贝德”,但傅雷却故意把小说的名字给误译为“贝姨”。这样不但从形式上缩短了译文读者和译作的距离,而且还传递了人物在作品中的处境和遭遇。这种有意的误译,就是为了迎合接受国读者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而采取的翻译策略。节译:比如罗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节译本才能发行。因为小说中关于两性之间的情节与当时的意识形态相悖,所以为了迎合读者,译者采用了节译的方法。改译是指译者在遇到原文所描述的某些内容与译入语社会主流意识相抵触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如在翻译老舍的名作《离婚》时,原文对民族软弱性的深刻揭露和讽刺变成了哗众取宠的轻浮闹剧;译者采取改译的翻译策略是为了迎合当时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当时的美国处于二战时期,美国民众的精神仍然处于紧张状态,急需轻松愉快的娱乐来调节心理。

四.操纵理论给我国文学翻译带来的启示

操纵理论给中国文学翻译带来的启示操纵理论让中国学者意识到除了探讨“怎么译”之外,还应该注意“由谁译”,“为什么这样译”,“为什么译这个”等等问题;操纵理论对新问题的探讨给中国文学翻译研究指出了新的转向和目标;如对翻译外因素的研究,译者,接受者,还有译入语主流意识形态等,把文学翻译带入了新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领域,大大拓展了中国文学翻译者的视野;操纵理论所采取的客观描述法,使得中国读者耳目一新,开始重新审视长久以来所固守的文学翻译方法;操纵理论看到了翻译研究这门学科的多学科性质,它注意到翻译不仅与语言学而且还与文艺学、哲学、甚至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1]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al Theorie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李合庆,黄皓,薄振杰.西方翻译研究方法论:70年代以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胡卫平.意识形态-操纵翻译的无形力量.同济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骆为.从特奥·赫尔斯曼看翻译操纵学派流变.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5]马丽.意识形态与赞助人对翻译的操纵-《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温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6]裘禾敏.操纵学派视角下旅游文本汉译英策略探幽.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7]张彩虹.操纵理论介绍及其对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8]张文君, 汪丹.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勒菲弗尔的操纵学派理论.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作者简介:曾一(1986.3-),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翻译理论文学翻译
浅谈文学翻译之语言美
翁显良翻译思想研究综述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策略探究
浅议许渊冲之文学翻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