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愈膏穴位贴敷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2010-08-25李春红赵世珂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1期
关键词:中风缺血性针刺

李春红 贾 敏 赵世珂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济南 250012)

*山东省济南市卫生局资助项目(No.2004- 68)

舒愈膏穴位贴敷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李春红 贾 敏 赵世珂

目的观察舒愈膏穴位贴敷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予西医常规治疗,针刺组、舒愈膏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分别予以针刺、舒愈膏穴位贴敷治疗;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针刺组、舒愈膏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与舒愈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愈膏穴位贴敷治疗缺血性中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缺血性中风 穴位贴敷 舒愈膏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济南 250012)

*山东省济南市卫生局资助项目(No.2004- 68)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约75%的中风存活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1],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与生活。穴位贴敷是中医特有的外治疗法。近年来我们应用舒愈膏外敷治疗中风偏瘫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中风偏瘫患者90例,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辨证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证者;西医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中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诊断[3],并经脑CT或MRI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梗死,伴肢体功能障碍且无神志功能障碍。病程2周至6个月。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8.47±6.23)岁;病程(4.36±1.48)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19.56±5.23)分。针刺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 (59.01±7.52)岁;病程(4.12±1.61)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19.75±5.75)分。舒愈膏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9.35±7.13)岁;病程(4.21±1.55)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20.20±4.58)分。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3组患者均予口服拜阿司匹林0.1g,每日1次。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可配合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药物。常规治疗组仅予上述常规治疗。针刺组加用体穴疗法,以手、足阳明经穴位为主,选穴肩、曲池、外关、合谷、环跳、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丰隆、解溪、三阴交针刺得气后中等刺激量施以平补平泻,留针30min,中间行手法1次,每日1次。舒愈膏组予舒愈膏(济南市中医医院制剂室提供,处方组成为黄芪、川芎、赤芍、地龙、水蛭、当归、胆南星、冰片等)外敷上述穴位,每次8~12h,每日1次。3组疗程均为4周。

1.3 疗效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临床疗效评定根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89%,病残程度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小于18%。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针刺组、舒愈膏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而针刺组与舒愈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各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3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或0.01),针刺组、舒愈膏组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改善 (P<0.05或0.01),针刺组与舒愈膏组相近(P>0.05)。

表2 各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比较 (分,±s)

表2 各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P <0.05,△△P <0.01

?

3 讨论

诸多临床报道表明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肯定[5,6]。本研究在穴位的选择上,首取阳明经穴,盖阳明多气多血,又主宗筋“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则不能束骨以利关节”。针刺其穴位可起到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等作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效果虽好,但毕竟是有创疗法,除引起患者的疼痛,消毒不严格还会引起感染。穴位外敷疗法则可以避免这些不足,该疗法是中医的一种外治方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通过穴位刺激和特定部位药物吸收来达到治疗目的,其兼具针刺和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

中风病证属本虚标实,从气血亏虚为本,痰瘀阻滞为标,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因中年以后人之气血渐衰,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化生、疏布障碍,致痰、瘀等病邪产生。若病情进一步发展,病理产物不断积累,则由量变到质变,或在某种诱因作用下,致气血运行骤然逆乱,痰、瘀诸邪闭阻清窍而发为本病。舒愈膏组方中黄芪补益气血;川芎、当归、赤芍行血活血;地龙、水蛭、胆南星破血逐瘀、化痰通络。诸药相伍,气血同调、痰瘀并治、标本兼顾,共奏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之功。本观察表明,舒愈膏穴位贴敷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与针刺相似,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

[1]赵钛.现代偏瘫治疗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3.

[3]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5]仲崇义,孙阳.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97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7,23(5):48~49.

[6]罗建华.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康复期疗效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6):50.

R255.2

B

1004-745X(2010)01-0019-02

2009-04-30)

猜你喜欢

中风缺血性针刺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