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愈感颗粒治疗外感咳嗽临床研究*

2010-08-25杨小乐张传清张洪雷文洪宇吴朝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1期
关键词:体虚外感风寒

杨小乐 张传清 张洪雷 文洪宇 吴朝华

黄 彦2 胡春荣1 安 浚2 王 珏2 江 洪2

1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 400700)

2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重庆市卫生局科研课题(No.2005-B- 76)

愈感颗粒治疗外感咳嗽临床研究*

杨小乐1张传清2张洪雷2文洪宇2吴朝华2

黄 彦2胡春荣1安 浚2王 珏2江 洪2

1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 400700)

2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重庆市卫生局科研课题(No.2005-B- 76)

目的观察愈感颗粒治疗外感咳嗽的疗效。方法将外感咳嗽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不辨证)、风寒组、风热组和体虚组,分别予愈感颗粒、通宣理肺丸、桑菊感冒颗粒、参菊丸口服,各组均治疗3d。观察各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结果各组疗效相近,治疗后积分均明显下降,各组下降程度相近。结论愈感颗粒治疗各型外感咳嗽疗效可靠,且使用安全。

外感咳嗽 愈感颗粒

愈感颗粒处方来源于作者自拟经验方 “感咳灵汤”,具有祛邪解表、止咳利咽功效,治疗感冒咳嗽等症效果良好。为较全面验证其临床疗效、便于患者服用,我们将其改变剂型制成无糖颗粒,与临床辨证使用中成药者对比,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11月~2009年6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市中医院门诊外感咳嗽患者115例。入选标准:(1)符合感冒的中、西医诊断标准[1],必备症状为咳嗽、咽痒咽痛、鼻塞流涕、恶风寒;(2)年龄18~80岁;(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符合感冒的西医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18岁以下或80岁以上;(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心、肝、肾、脑等脏器的严重疾病或精神病者;(5)未按规定服药或病例资料不全,无法评定其疗效者;(6)传染病早期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表现者;(7)未能坚持用药3d或治疗同时使用其他同类作用药物而影响疗效判定者。115例中,辨证属风寒外感者36例(随机抽取20例作为风寒组、16例加入治疗组),风热外感者40例(随机抽取20例作为风热组、20例加入治疗组),体虚外感(以气虚为主,下同)者39例(随机抽取20例作为体虚组,19例作为治疗组),治疗组合计55例。各组一般资料见表1。统计学处理表明,除体虚组与风热组在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各组其他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愈感颗粒 (主要成分为麻黄、黄芩、僵蚕、红花、杏仁、百部、苍耳子、连翘、蝉蜕、射干、板蓝根等,由重庆市中医院基础研究部制成无糖颗粒,每袋12g),每次1袋,取温开水适量冲服,每日3次。风寒组予通宣理肺丸口服,每次1袋(6g),每日3次。风热组予桑菊感冒颗粒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体虚组予参菊丸口服,每次9g,每日3次。各组均治疗3d。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s)

与体虚组比较,*P<0.05

治疗组风寒组风热组体虚组55 20 20 20 29/26 10/10 10/10 10/10 45.00±15.50 46.55±18.97 37.80±12.46*51.40±14.22 78.10±8.28 74.80±7.70 80.05±7.04 76.05±10.98 122.18±13.75/76.27±7.74 125.80±18.62/79.50±9.81 117.35±16.49/75.45±9.40 124.35±14.72/76.50±10.13 1.75±0.68 1.60±0.68 1.65±0.67 1.60±0.60

1.3 观察方法 (1)一般项目:静息心率,血压。(2)症状体征:主症方面,观察恶风寒、发热、咳嗽、咽痒、咽喉肿痛、鼻塞流涕;次症方面,观察喷嚏、头昏头痛、肢体酸痛、咯痰。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相关内容,根据主症、次症之不同采用分级量化评分(标准见表2、表3)。(3)安全性观察指标:测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详细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上述(1)、(2)项,于初诊日及治疗后第1、2、3日各观察记录1次;第(3)项治疗前后各作1次。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疗效标准拟定[1]。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治疗后体温(升高者)恢复正常,感冒症状完全消失,症状体征积分下降90%以上。显效:治疗后体温(升高者)恢复正常,感冒症状大部分消失,症状体征积分下降75%~90%。有效:治疗后体温(升高者)较前降低,感冒主要症状消失,症状体征积分下降30% ~75%。无效:治疗后体温(升高者)未降或升高,感冒主要症状无改善,症状体征积分下降不足30%。

表2 主要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表

表3 次要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表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结果示各组间疗效相近(P>0.05)。治疗前后一般项目和安全性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各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比较 见表5。结果提示,各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和总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口服抗感冒药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以对症治疗为主的药物,如康泰克、感康、急支糖浆等,但往往适应证较单一,患者在服用期间有头昏、嗜睡、精神不振等不良反应;二是体现辨证论治精神的中成药,如桑菊感冒冲剂、九味羌活丸、参苏饮等,但若药证不合,不仅治之无效,还可能贻误病情,因而在使用上受到一些限制;三是以西医病因学、病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组方的中药制剂,如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冲剂等,但往往以清热解毒药组方,与中医学关于外感表证证治的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疗效也难以明确。

表5 各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s)

表5 各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项 目恶风寒发热咳嗽咽痒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喷嚏头昏头痛肢体酸痛咯痰总积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52±1.63 0.25±0.67△2.80±1.83 0.29±0.71△3.56±1.66 1.23±1.05△4.44±1.37 1.20±0.98△4.29±1.73 0.55±0.90△4.22±1.37 0.47±0.86△1.63±0.95 0.07±0.26△2.29±1.27 0.24±0.43△2.07±1.69 0.16±0.37△1.82±1.32 0.51±0.60△30.65±7.92 4.98±2.93△风寒组3.80±1.28 0.10±0.45△1.50±1.70 0.10±0.45△4.20±1.28 1.60±1.05△4.30±1.34 1.30±1.17△3.40±1.96 0.60±0.94△4.20±1.11 0.20±0.62△1.45±0.94 0△2.15±1.18 0.20±0.41△2.10±1.37 0.15±0.37△1.65±1.14 0.50±0.51△28.75±6.06 4.75±3.02△风热组2.90±1.65 0.20±0.62△3.30±2.00 0△3.80±1.44 1.70±0.98△4.30±1.17 1.30±1.17△3.60±1.54 0.40±0.82△3.90±1.52 0.40±0.82△1.40±0.88 0△2.40±1.43 0.15±0.37△1.95±1.54 0.15±0.37△1.55±0.83 0.65±0.49△29.10±6.56 4.95±3.27△体虚组3.40±1.47 0.40±0.82△2.60±1.47 0.30±0.73△4.60±1.14 1.00±1.03△4.60±1.47 0.80±1.00△4.20±2.04 0.40±0.82△4.30±1.17 0.10±0.45△1.75±0.55 0.15±0.37△2.45±0.69 0.3±0.47△2.10±0.79 0.15±0.37△1.70±1.08 0.35±0.49△31.70±6.47 3.95±1.43△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患者表述不当或医者辨证不精影响疗效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感冒患者表现为咳嗽、咽痒咽痛、鼻塞流涕,但寒热之候并不明显,给临证选方遣药带来一定困难。重庆地区气候特点为寒湿热均盛,对本地患者的病机有较明显的影响。我们观察发现:(1)本地患者外感发病,其中证属风寒或单纯风证并不少见,而患者往往自服辛凉解表药如银翘散制剂,或解热镇痛西药(有学者认为其可归属辛凉解表药),致风邪虽去而寒凝咽喉。一旦再次外感引动,则内外合邪,发为咳嗽、咽痒、咽痛诸症。(2)本地夏季酷热,外感患者多贪凉致病,反而寒证偏多,同时由于时处炎夏又极易化热。(3)本地多山,寒湿、湿热时时袭扰患者。这些特点决定临证治疗本地外感患者时除需宣肺解表之外,尚需关注解咽喉之郁、化肌腠之湿,同时针对病机之属寒属热变化较快的特点施药。因此,重视感冒邪犯肺卫、肺卫失和这一基本病机的普遍性,寻求适用范围广泛、以辨病治疗为特征的抗感冒中药制剂甚为必要。

愈感颗粒源自笔者经验方“感咳灵汤”,由麻黄、黄芩、僵蚕、红花、杏仁、百部、苍耳子、连翘、蝉蜕、射干、板蓝根等组成,具有祛邪解表、止咳利咽功效。经20多年的临床应用证实,该组方对风寒、风热、体虚外感所致的咳嗽、咽痒咽痛、鼻塞流涕等有良好疗效,使用时不需要严格辨证,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组方中麻黄宣肺散寒,能“去皮肤之寒湿及风”(《医学启源》);黄芩泄肺清头目,“除风热在肌”(《医经小学》);僵蚕长于祛风散结,消散风热喉痹;杏仁疏肺降气,“解喉痹”(《景岳全书》);百部润肺止咳,为久嗽寒嗽之要药;苍耳子发汗散风湿,长于治疗风寒头痛、鼻渊流涕;连翘解肌透表,疏肝泻肺,善治鼻渊流涕(《医学衷中参西录》);蝉蜕善治风热咽痛音哑,并能解风热头痛;射干治风热咽痛,泄热破结;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红花辛温活血,可开咽喉之痹。全方寒温并用,较全面地兼顾了本地患者的病机,因而能一方通治,收到较好效果。

本观察显示,愈感颗粒对外感风寒、风热、体虚患者均有较良好效果,其疗效不低于现有市售中成药;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均无明显差异,动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用药安全[2];并因其辨病、辨证后即可给药的特点,规避了可能由于辨证欠准确而导致的失误,也适合于西医人员使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2002:58.

[2]文洪宇,杨小乐,陈媛媛,等.愈感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93~95.

R256.11

B

1004-745X(2010)01-0009-03

2009-08-12)

猜你喜欢

体虚外感风寒
冬读古诗御风寒
体虚乏力喝葱枣汤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别把心衰当“体虚” ,疾病预后讲究多
博雅生物出现“体虚”迹象并购标的产销数据有异常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体虚易感冒喝玉屏风汤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