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兴蜀山古南街柔性节点空间浅析

2010-08-15

山西建筑 2010年30期
关键词:埠头南街蜀山

祁 峥

1 柔性点连接——桥、桥头空间、转船湾和水埠头

1.1 桥

1.1.1 桥的描述

“桥”,千姿百态,在江南尤为多见。它不仅丰富了江南地区的风貌,而且还是水乡市镇中最具艺术魅力的连接点之一。它作为一种交通设施分为很多种类型,有上可行人,下可通舟楫的拱桥;还有朴实无华的平桥、折桥与连拱桥等。桥与桥头空间,作为水乡景观的重要节点,是与街道、人群、河道的交汇点联系最密切的部分。

现在古南街的蜀山大桥是1981年重建的,桥址在南街,连北街,宽5 m,长31 m,属于混凝土结构的一孔拱桥。原先旧桥位置是在现蜀山大桥左边,据当地的老人说建于清代光绪五六年间,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炸毁。过年过节,常有小商小贩挑着不同的货担来桥上摆摊,街上百姓集会于此,商业交易往来非常热闹。

1.1.2 桥的功能特征

1)桥的首要功能性是保持陆路交通的连续性,方便于大众的生活和生产之用,是水陆的立体交叉。

2)连接古南街的拱桥使得具有狭长、封闭特点的带状空间的街道和河道空间可以在过桥时给人以豁然开朗和愉悦放松的感受。而且桥是架于河道之上的,有效地丰富了河道的空间层次,并带给人视线上的遮蔽和迂回。

3)桥还具有一定标志性的指向意义。使人们以桥作为聚集或联络的地点,体现了空间使用的时间性和重叠性。

4)因民俗民风而积累形成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这一点主要是通过礼仪习俗、岁时习俗等人为意识活动赋予给它的具有美好愿望表征的精神文化内涵。

1.2 桥头空间

1.2.1 桥头空间的描述

“桥”起着连接河道两侧街道的作用,在古南街这样街道尺度较小,以步行为主要交通工具的老街中,比桥两头空间较大并且尺度要稍宽些的桥头空间显得尤其的重要。

1.2.2 桥头空间的功能

1)它保持着街道交通的连续性,在发生交通拥挤的情况下,可以缓解或疏散聚集的人群。

2)它还有着增添河道空间景观构图的作用[1]。由于桥处于水陆空间的交汇点,人们活动比较频繁,因此使它具有活跃的空间地位。白天人们可以驻足观赏,也可以驻足暂歇脚步,逗留片刻。晚上则可以在此聊天、聚会、品茗。商人则利用人们的这一习惯和心理,在桥头空间设置一连串不同功能的小摊小店来招揽游人。

1.3 水埠

1.3.1 水埠的描述

水埠头是水乡城镇重要的形态特征符号之一,具有一种穿插式关联作用,街道通过水埠头连接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并使两种功能和介质完全不同的空间糅合在一起以完成与外界的交流。江南水乡水埠按服务范围的不同分为公共、半公共、私用水埠头三种。公共水埠头属于全开放的公共领域空间,一般位于水乡城镇的公共活动场所附近,满足城镇大宗货物、人货集散或船舶停泊的功能要求,活动者为农民、渔民或商贩,桥头空间一般设有公共或半公共水埠头,这些公共或半公共水埠头为水乡城镇景观增色不少。半公共水埠头是最富有特色的水埠空间,多设于居住邻里之间,以此为中心构成3户~6户的邻里单元,属开放的半公共空间,在功能上满足邻里各户汲水、洗涤、停泊的要求,活动者主要是妇女,为妇女的领域性空间。古南街作为居住型街道,水上运输主要以河运为主,稳重的桐油木船和莽撞的机帆船是经过的主要船只,水埠主要是以设于邻里之间半公共的形式为主。邻里单元一般以8户~10户为中心,位置一般在次巷弄与临河街道交汇处,并且河岸都砌有整齐的石栏驳岸,防止河壁坍塌。没有私人水埠。

1.3.2 水埠的功能

1)明清时期,由于陶业运输和商业流通需求,蜀山古南街水埠头主要以运输舟楫、停泊载货和生活取水作为主要使用功能。现代生活随着自来水的普及和水运交通的减少,商用价值退化,水埠主要以民用生活取水、洗涤等为用。

2)水埠头作为社会交往以及行为心理上的连接点,增加了邻居间情感交流与日常沟通了解的机会,体现了强烈的邻里归属感,并相互影响着各自的生活、行为方式,还可以为城镇景观增添生活情趣。

3)节日活动赋予的精神物化功能。旧时,蜀山村七月三十在河里放荷花灯、纸船灯,里面盛上油,棉花作灯芯,点燃后放入河中任其漂流以超度亡灵。而在端午节的划龙舟活动中人们都会接触到水埠头这个交流场所,虽然很多地方风俗在解放初期就已取消,但是这些老习俗的文脉表征作用还是依稀可见。

2 柔性线连接——次巷弄

2.1 巷弄的描述

从蜀山古南街平面图的关系上可以看出,如把建筑和交通系统的关系看作是“鱼肉”和“鱼骨”的关系,那么除了古南街主干鱼骨外还有粗实的“鱼肋”。这些“鱼肋”打破整块地段拥挤的局面,增加了社交空间的活跃性和渗透性。另外,在限制相邻两个地块连续的同时,又使其各自分地块保持独立性。巷弄宽度不等,主干巷弄为4条,是从临蠡河街道直接通到蜀山脚下的。另外还有两条次巷弄,是从临蠡河街道通到古南街上。次巷弄的垂直界面是民居建筑的侧立面,因其具有高大、封闭、连续性的特点,所以次巷弄具有狭窄、聚向性、秩序性、隐密性的特点。从沿街立面上来看,它与建筑墙面、洞口虚实相生,使得整个沿街立面达到了稳定的状态。

2.2 巷弄的功能

1)以疏散人群,优化系统交通功能为主。避免了时间死角和空间死角,增强了人性化的品质和领域感。

2)私密性较强的开放公共空间,增加了街坊空间的封闭性。孩童放了学喜欢在小巷弄里跑来跑去的追逐打闹,而老人们有时也会下午半晌三五搭伴聚集在弄堂口拉家常。不仅丰富了生活乐趣,也满足了心理分享的需求,增进了邻里间的了解。

3)与主街道成转折性的连接关系,是主街道空间上的延续,也同时符合过渡性的空间结构功能。

4)巷口及道路转角的重点装饰,如在砖构筑上加了横枋和青瓦以示强调作用,即加强了节点的明晰性和可识别性。

3 柔性面连接——微型公共空间

3.1 微型公共空间的描述

在蜀山古南街,面河一侧的建筑布局具有一定的规则性,而依山一侧由于地形的不一致,靠近蜀山脚下的建筑平面上自由布置,呈曲折蜿蜒走向的特点。在第一进建筑和第二进建筑之中,常留有狭长的小片空地。通过实地测量和总结感知,将其类型大致分为两种:

1)以交通功能为主的通道式空间,像一个半开放的组合天井一样,主要是起到连接周围建筑单体的作用。2)过渡性的使用式空间。这样的空间与巷弄一半是连接着的,面积也相对比较开敞。它作为室内空间的延续,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心理上的过渡需求,人情味十足,而且还具有使用功能和休闲功能。由于空间比较大,就恰似屋前没有封闭的小院,人们在这里洗衣聊天、搭着竹架晒被子、铺席子晒芝麻,还可以停放自家日常交通工具。夏天,人们将桌子搬出来在屋外边聊天边吃饭,伴随着孩子们的嬉戏玩闹。总之,这样开放的小空间不具有相邻空间的性格特征,只是起到建筑组与另一建筑组的连接作用,属于内部功能空间的封闭性半开放空间,具有自己独立的性格品行。

3.2 微型公共空间的功能

1)交通功能为主,同时满足日常生活实用,具有多功能性。

2)情感归属性。正因为其处于街坊空间之内,宜于四邻交流与沟通,所以具有强烈的一致性的心理回归感。

3)空间结构需求性的地域表现。

[1]陆志刚.江南水乡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48.

[2]戴晶晶.对我国大都市空间结构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9, 35(7):39-40.

猜你喜欢

埠头南街蜀山
川游记之蜀山传
故乡的埠头
故乡的埠头
故乡的埠头
远去的河埠头(散文)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A Discussion on the Counteraction Tendency of Rural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论《蜀山剑侠传》勾勒的生命运行轨迹图
装钱的褡裢
越界婚姻的伦理窘境:评史密斯《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