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建筑专业教育研究*

2010-08-15陈思远

山西建筑 2010年13期
关键词:建筑师工程师考试

陈思远

注册工程师制度是国家对社会责任大、通用性强的建筑领域从业人员实行的一种准入控制。它有助于规范建筑市场,系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注册工程师制度一般包括高等教育评估、职业实践、资格考试和注册四个过程。目前我国注册工程师的资格考试和注册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那么,作为注册工程师培养的起点——高等院校建筑专业教育,应做如何调整,是本文所关注的。

1 建筑专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业作为吸纳就业和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门,多数国家对建筑业实施保护政策,一般不欢迎外国企业在本国建筑市场上的竞争。我国于1997年开始与英国等6个发达国家签订了相互承认注册建筑师和注册结构工程师的条约,意味着国内建筑市场已经部分对外开放。众所周知,发达国家现代建筑业较我国领先数十年,国内建筑从业者势必受到国外同行的强烈冲击。

2 基于注册工程师制度改革建筑专业教学

1)挖掘课程联系,优化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是教学的总体蓝图,传统建筑专业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程体系存在着人为割裂各课程内在联系的问题,学生难以在头脑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建筑知识体系。针对此问题,就需要在承认各课程独立性的同时,强化其内在联系的挖掘,并以注册考试为引导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如应增设《设计前期工作》《场地设计》《建筑法规》等课程。鉴于总学时有限,对那些旨在培养学生方案构思能力、建筑文化修养等工程专业素质的重要课程应优先予以学时保证。在此需要强调,各校优劣各异,应该扬长避短,突出自身特色来制定课程体系,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强化内容更新,突出课程要点。建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要最大限度融入国家建设标准、规范,并且随时更新。为化解“高要求”与“少学时”的矛盾,各课程可开设关于其国家建设规范与标准的主题讲座。鉴于我国现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条目众多,达15万之巨,各课程就需要分清主次、有所取舍、抓住要点:如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施工技术部分,根据建造师考试中对基础理论知识、通用理论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的考核要求,应重点讲述土方工程、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和结构安装工程;施工组织部分则重点讲述流水作业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其余内容可以在实际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亦可以留下问题课后查阅资料解决。对选择讲授的内容,则配合分部工程以及组织管理的内容,课前预备好相应的工程实例,包括在实际工程中正确、灵活地处理技术和管理中出现的常规或非常规性问题,从而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事例和经验等。

3)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措施。从教学方法的本质看,其内部表现为教学内容的运动形式;其外部表现为创造一个引导学生个人才能充分发展的学习环境。现今的建筑专业教育,除了要优化知识结构及教学内容,强化工程能力培养已成为增强毕业生岗位适应性的关键。其中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有赖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要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且要将灌入式的知识传授方式转变为以创造性思维训练为主的方式,重视授课方法的科学性,精心设计每堂课,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该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工程现场场景(感性知识)介绍,通过实际工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纳、提炼、讲解课程的基本知识(理性知识),启发学生独立解决第二环节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的视听技术,使课堂变得丰富而严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4)加强实践环节,注重有机结合。建筑专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知识拓展与能力训练等方面如何取得平衡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难点。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虽已有一定比例,但其效果不尽人意。需要打破原来仅作为理论(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的单纯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模式,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设计能力的全面培养。课程设置中要特别重视设计和工程实习,将“学会做事”作为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让学生一入校就接触和熟悉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工程环境,以工程设计为主线,以学习工程方法为基本内容,建立“工程训练”系列课程。可以抓住两条线:工程方法与实验方法。将传统工程实践环节(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加以整合,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念指导下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工程训练”课程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分为三个阶段:工程意识初步建立阶段、模拟工程设计阶段、真实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此系列“工程训练”课程由教师提供工程设计项目的内容及所需软硬件条件,贯穿学生本科四年,从而实现基础理论教学、工程实践教学和创造性设计教学的有机结合。

5)提高师资待遇,促进水平提升。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动力是教师。高校应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给予重视,制定教师的管理、聘用、奖励等一些规章制度和条例,不断提高津贴、奖金、课时费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水平。教师除应提高自身教学素质之外,还应积极参与工程实践——一方面要注意从注册建筑师考试

3 进行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工程教育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注册考试侧重应用能力,而不将基本原理作为考核重点。它从工程实际出发要求建筑师掌握解决问题的具体原则和手段。而作为教学过程却不能仅仅局限于此——既要教给学生结论,更要教给他们产生结论的原因和事物发展的科学原理,以及采取措施的依据——“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手段都可能发生变化,只有掌握了基本理论,才能适应这种发展,才能提出有创见性的新思路。

注册考试侧重设计逻辑性,而未将建筑创意和艺术性列入考试内容。它仅考核建筑师是否能够在设计过程中满足建筑对实用、坚固、经济等这些最基本的条件。而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更要使他们建立起较高的专业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和坚实的基本功,具有创造出高水平、高品位建筑作品的潜力和底气。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标准相对注册建筑师的考试标准具有更高的层次。

注册考试侧重技术条件,而不将设计技巧和表现技巧作为考核重点。对一名执业建筑师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解决各种技术性问题。至于解决问题的技巧,仅反映其设计水平和层次的高低,所以不作为注册考试的主要内容。然而,学校的专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也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设计与表现技巧。因为没有这些,建筑师就难于得心应手地用建筑语言去思考和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也难于把自己的作品形象地展现给他人。这虽是建筑创作得到进一步升华的先决条件,却不需要作为建筑师职业准入的考核重点。因此,注册考试标准与建筑教学标准在这里又一次被加以区别。

4 结语

注册工程师制度有助于建立全新的、合理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国际普遍性的工程教育评估标准,是大势所趋。建筑专业教育面向注册工程师制度主动作出适当的调整是必由之路。

[1]夏玉英.浅谈完善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途径[J].山西建筑,2008,34(11):212-213.

猜你喜欢

建筑师工程师考试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胖胖的“建筑师”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青年工程师
当建筑师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你考试焦虑吗?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