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政策体制

2010-08-15路跃军

山西建筑 2010年13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体制公路

路跃军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现了多起桥梁坍塌事件,经过事故调查组调查,这一起起桥垮人亡的惨剧并非天灾,而均为人祸。对于干线大桥养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桥梁加速了一件件惨剧的发生,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是无法估计的。公路桥梁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保证各种物资顺利流通的关键设施,它的完好与否不仅关系着公路的畅通,更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的公路建设成就已经被世界所瞩目。随着公路里程的快速增长,公路桥梁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到2002年全国公路桥梁总座数已经达到28.4万座,计1 065万延米。这些桥梁飞架江河湖海,维系着路网的畅通和安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是,公路桥梁建成投入使用后,随时间的推移,因反复承受车轮的磨损、冲击,遭受暴雨、洪水、风沙等自然力的侵蚀,再加上设计、施工中留下的某些缺陷,必然导致公路桥梁使用功能和行车服务质量的日趋退化,产生病害,出现缺陷,这是延误发展的必然规律。对老陈旧桥梁全部推倒重建做法既不现实,也不科学,这就需要对桥梁进行经常性的维修和加固,通过行之有效的养护管理工作来确保公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因此,加强现有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就成为延长桥梁使用期,保持使用功能,保障行车安全有效的措施。

公路桥梁养护离不开先进的养护技术,更离不开先进的科学管理,好的管理体制可以保障公路桥梁的健康发展,延缓公路桥梁的老化速度。

1 公路管理体制的要素

管理体制主要是由以下5种要素构成,即管理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规则、运行机制。其5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大体系,各类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体现在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体制中,管理职能配置和责权划分是体制设立的基本前提,管理机构是体制存在的物质基础,管理人员是体制运作的动力,管理规则是体制运作的规范依据,运行机制是体制有效运转的保障。

2 养护管理体制的产生与形成

体制顺与不顺,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成败得失,我国公路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反复下放又反复收回,这种体制上的左右摇摆对管理工作的影响确实深刻而且是长远的,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预料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重新恢复了公路局、总段和段的三级养护机构。到1985年,全国公路管理体制均已健全,管理体制主要出现了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省厅实行垂直管理;一种是将体制下放至地市,并且有放有收。这种局面一方面说明公路事业发展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由于探索尝试而导致了公路体制的混乱。实践证明体制不顺是一切管理工作不顺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公路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公路管理部门又一次陷入了错综复杂的局面,公路管理再一次出现了分割、重组、化整为零的局面,本为一个部门管的事情化为好几个部门管理,结果是机构重复,人员增加,效率降低。

这几年,随便提起一个公路段,人员超编都非常严重,给公路养护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由于体制的不顺,公路养护必然需要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期,公路养护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改革,尤其是“承包养护”,其在养护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它第一次将职工的劳动用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一种进步,直到现在,承包养护仍然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90年代以后的养护改革工作,一直没有间断,每个省市公路部门几乎都把改革写进每年的工作报告中,每年都要提出若干改革意见,拿出若干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最近两年,一些城市在积极稳妥的前提下,进一步走出了公司养护的模式,进行了养护工程招投标,效果很好。公路养护改革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3 现行的管理体制的弊端

从总体上看,当前公路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是职能交叉、队伍庞大、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公路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日益暴露,体现在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益低下。人员急剧增加使养护工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养人不养路的现象客观存在;观念僵化、步伐缓慢;建设热背后的养护问题,重建轻养的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在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公路事业发展越来越快,重建轻养的问题就开始存在,尽管上级部门把“建养并重”写进了公路养护管理方针,但是,到目前为止,建养不仅没能并重,相反这种反差越来越大。

近年来,公路建设每年一个新台阶,投资巨大,到处是工地,而建设热的背后,却是养护工作艰难维持,由于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几乎把养护工作推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在建设和养护的天平上,大多数的决策者更愿意搞建设,而忽视了养护,造成的局面就是养护工作得不到保障。

4 相应的解决对策

在这个管理系统中,一定要牢记一种观念,即“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观念,树立以体制创新促养护管理发展的观念。做出计划,提出措施,落实资金,分步改造。通过检查,各公路管理机构要制定辖区内所有桥梁的维修改造计划,并按照职责分工,对病危桥梁根据使用年限分门别类,提出相应的措施,且为确保公路桥梁检查制度的落实和病危桥梁得到及时改造,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在安排年度养护公路经费计划时,应增设专项经费。其次,加大超限运输的整治力度,作为一名桥梁工作人员,都知道车辆对路面的破坏作用与其承载重量的四次方成正比,对公路桥梁来说,过度的超载必将加速道路和桥梁的损坏,为此,加大超限运输整治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1]梁亚明.美国桥梁管理政策[J].广东公路交通,1995(2):20-22.

[2]陈雅琴.桥梁管理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体制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公路断想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