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科学发展观强化威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2010-08-15□张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劳务劳动力农民工

□张 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发展是硬道理,是永恒的主题,是解决我们前进中问题的关键。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有序、有效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已成为当前“三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6年威远县有农业人口60.4万,其中农村劳动力29.7万个。从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程度看,小学文化4.4万人,占14.8%;初中文化21.4万人,占72.1%;高中文化2.1万人,占7.1%。从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看,青年人(18~40岁)16.17万人,占 54.4%;中年人(41~50岁)8.23万人,占 27.7%;年龄偏大人员(51~60岁)5.30万人,占17.9%。从转移农村劳动力从业分布看:管理层人员占1.9%、技工占13.9%、普工占69.7%、其他工种占14.5%。2006年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5.1万人(其中县外异地转移7.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28亿元,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4 800元以上,全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 203元,比上年增129元,增长12%,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64.5%以上;完成劳务开发培训13 850人,发证7 900个,品牌培训2 100人。目前,全县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有14个,专职教师500余人,兼职教师800余人。其他民办培训机构50余个,有专兼职教师600余人。有教学场地15万m2,年培训能力2.5万人。开设有果树、沼气花卉、动物疫病防治等农业特种行业,以及厨师、餐饮、焊工、车工、钳工、缝纫、保安、建筑、家政、计算机、电脑、电子、机械制造、旅游、服装设计、数控、汽车驾驶、市场营销等20多个专业。

二、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成效

1.转移培训规模不断扩大 自2004年以来已对30.5万农民工进行了引导性培训,对5.3万农民工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劳务品牌培训、劳务扶贫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培训等8个项目的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参加技能培训的人数都比上一年增加近万人。

2.转移培训制度不断完善 以切实为农民工办好事,办实事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文件精神,及时清理、废止那些限制和歧视农民工的政策规定,建立和完善了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结合的培训制度、劳动权益保护制度、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社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

3.转移培训内容不断丰富 全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是以“阳光工程”、“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劳务扶贫工程”、“劳务品牌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等国家和省级项目为依托,结合我县各培训机构的专业技术培训力量,以及我县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渠道和流向,针对培训对象的情况和不同岗位的要求,设置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

4.转移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一方面针对全县劳动力资源现状,充分发挥农广校、职业中学、中介机构等教育资源作用,广泛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常规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创业致富、工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强化与各企业的联合,广泛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巩固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所必需的素质,不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质量。

5.转移培训方式不断转变 一是变劳工型输出为技能型输出。过去,由于培训抓得少,转移出去的大量农民工往往是体力型;现在,由于输出前首先进行技能培训,转移出去的劳动力技工型比重明显加大。二是变盲目输出为定向输出。过去在输出上,往往是自发的多,盲目的多。而现在,由于狠抓定单培训、定向培训,使培训和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定向输出已经成为重要方式。

6.转移培训管理不断加强 县农劳办按照要求对劳务培训、转移输出、维权服务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就业局具体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体劳务输出渠道的建立、职业介绍、咨询等工作;劳保局负责监督管理中介机构和培训机构的管理,引导、调动中介机构和培训机构按照市场需求有序组织劳务输出。确定和执行了以公办学校为主体、民办学校广泛参与的培训体系和格局,确定了各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对培训负责的责任制。执行了各个培训项目对所有具有法定资格的培训机构都公开招投标的规定,吸收接纳了民办职业学校参加。

三、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乡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工作推进不平衡。

2.经费投入不足 项目培训经费少,需要培训的人数多,所需培训经费与项目投入的培训经费差距大。

3.转移培训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技能不精、劳务收益不高我县农村劳动力中90%以上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缺乏专业技能,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或进入技术性不强的工矿企业或服务行业,就业竞争力不强,劳务收益低。

4.转移就业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和不稳定性,合法权益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多以亲友介绍,以老带新自发外出,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加之运用法律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因而外出务工人员上当受骗、被雇方任意克扣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合法权益仍未得到较好保护。

5.培训转移信息不畅,跟踪服务措施跟不上 全县劳动力市场不够健全,中介组织偏少,供需渠道不畅,还存在“用人单位不知何处招工,劳动力不知哪些单位要人”的困惑局面。

四、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

1.明确责任,纳入目标考核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宽、量大、行业和工种众多,仅仅依靠几个政府职能部门、培训机构及社会办学力量难以完成这项任务,必须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纳入县政府对各镇和县级各部门的目标考核,并同时将该项工作纳入农业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以具体指标下达给各个镇,落实到部门,规定完成时限,明确检查验收标准,并抓好督促落实。相关部门和乡镇要把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纳入日程,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

2.打造品牌,提高培训质量 县农劳办、劳动保障局、扶贫办、农业局、教育局、科技局等部门要继续实施“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重点搞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劳务扶贫工程”等国家项目和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加快培训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县职业技术学校、县农广校等农民工培训骨干基地,形成我县劳务培训骨干网络体系,打造以县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的特色农民工培训基地;大力实施劳务品牌战略,共创“甜妹子”、“甜城厨师”等劳务品牌。教育部门还应加快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使农村成人学校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阵地,充实农村普通中学职业培训和就业训练的课程安排,将抓好新增劳动力培训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

3.整合资源,注重转移培训实效 劳动力转移培训涉及到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建设、扶贫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优势。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加强沟通,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和积极性,共同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做好。

劳动保障部门要制定规划和措施,加强业务指导,引导和组织各类就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要广开门路,充分搜集、整理并发布各种就业信息,组织经过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就业局要及时为培训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县内外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免费咨询,规范职业中介机构服务行为和服务能力。

农业部门要积极协同各镇、教育和劳动保障部门对未能继续升学的中学生及其他富余劳动力的情况进行摸底登记,充分利用县农广校大力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特种种养技术培训,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商务局要以现有的省级外派劳务输出基地为依托,努力提高我县外派劳务输出人员素质,努力从质量和数量上提升我县外派劳务水平。其他部门也要按照职能职责和分工,积极为农民工外出提供切实可行、简便有效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务工环境,努力扩大输出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转移输出就业的实效性。

4.广筹资金,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重点是培训,关键在转移,经费是保障。因此要逐步建立政府补贴、社会支持、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负担的多元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投入机制,采取多渠道筹集培训资金。一是建立财政专户,充分利用和建立好培训基金。将“阳光工程”补助资金、贫困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就业服务支出补贴资金等资金,统一纳入专户管理,由财政和各项目实施单位按项目要求进行安排。二是充分吸纳和利用好“李兆基基金”等社会资金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三是加强自身投入,各镇人民政府、县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的投入,争取纳入中央、省、市级培训基地县和基地校,获得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并确保中央和省级政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四是参加培训的学员,按照有关规定,适当交一点。通过以上渠道,保证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为提高转移培训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5.搞好后续服务,维护合法权益在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中,不仅要提高转移培训的效率,还应增强转移就业的稳定性,这就要求在农民工转移培训的后续服务上狠下功夫。

(1)要为农民工维权开辟了绿色通道 确定简化程序和手续,优先受理、优先办理、优质服务,实行无偿援助制度;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制度;涉及到农民工维权案件,尤其是对拖欠工资、工伤事故处理等案件,立即受理,直接进入法律援助程序制度;保证农民工能够及时就近获得法律援助。积极建立城乡一体化法律援助社会救助体系,专门成立法律援助农民工维权工作站,开展就近咨询、就近申请、就近受理,形成以法律援助中心为主体,以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补充的农民工维权法律服务网络。

(2)建立“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和教育应急机制 政府和各部门要为转移农民工的子女提供帮助,开展“一帮一,手拉手”互助活动,让农民工在外安心务工。

(3)每年组织计生、交警、银行等相关部门上门服务 为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办证、年审等,对信誉好的农民工提供信贷支持,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4)要依法维护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进一步做好有关土地承包后续完善工作,加快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和基本农田“五到户”,落实农民工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

(通联:四川省威远县农业局642450)

猜你喜欢

劳务劳动力农民工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