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特色产业创响“圣墩”青脆李品牌

2010-08-15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李子果品果农

2009年11月,宣汉县农业局茶果站派员深入南坝镇圣墩村对青脆李产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座谈。总体感受是:圣墩村青脆李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大,打造“圣墩”青脆李品牌大有可为。

一、发展现状

目前,圣墩村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和以前的荒山荒坡一片片青脆李树郁郁苍苍、十分茂盛,枝头挂满了李子,压弯了枝头。2009年,全村4万多株早中晚熟青脆李产果在34.5t以上,价格0.75~1元/kg,将实现销售年收入120万元以上,果品已远销开江、达州、成都、重庆、北京等地。从我们在圣墩村调查的情况来看:该村农民群众对种植青脆李积极性十分高涨,规模化种植已基本形成,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青脆李产业在当地正成为一种朝阳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1.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据调查了解,圣墩村青脆李产业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发展,当时的村多种经营主任向明兵觉得苍溪雪梨品质差,经济效益低,他利用自家的良田好土,带头试种了青脆李200多株,2001年开始见效益。村民看到他种青脆李得到了实惠,于是大家盯准青脆李产业的发展,纷纷开始效仿向明兵种植青脆李。在他的带动下,全村逐渐形成了以1、5、7社为重点区域,种植青脆李4万多株,种植面积近1000亩。可以说,圣墩村青脆李产业的发展规模是越来越大。

2.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2009年该村青脆李产业,农户收入3万元以上的有向明全1户;2万元以上的有冉隆彬等2户;超过1万元的有梁朝贵、骆其国、李志雄等23户;5000元~1万元的有35户。在座谈中,1社向明全不由自主地说“种李子比种粮食划算多了,我家土地基本上都种了青脆李,有500多株,2009年的李子收入就有3万多元,比我出去打什么工都划算哟!”

3.回乡创业人员越来越多 南坝镇圣墩村,由于距南坝镇街道较远,坡陡地瘠,交通不便,20世纪90年代全村农户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但是始终没能改变该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近几年来,由于该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群众尝到到了发展青脆李等水果产业带来的甜头,外出务工农民纷纷回乡创业。据统计,目前该村233户农户全家外出户只有3户,全村75%以上的劳动力在家创业。现在,除了少数几户以外,家家有果园。特别是最近几年,县茶果站高度重视对果农技术的培训,手把手地教,做到该村每户至少有一名技术能手,为全村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栽培优势

1.气候、地理优势 由于我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温凉,四季分明。加之南坝镇圣墩村地处桌状,光照十分充分,更有利于水果产业的发展。

2.技术优势 县农业局茶果站有一大批果树专家,常年为果农提供免费技术服务。特别是2009年,县农业局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引才引智,背靠西南大学、四川农科院开展院县(校)强强合作,引进果树硕士研究生1名,充实了县茶果站技术队伍,从而为我县水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3.劳动力优势 发展水果产业特别是青脆李产业,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一般平时的管理和经营等,一个人可以负责好几亩果园。并且,李子的成熟采摘期在伏季,与农忙季节错开,不误农时。

三、存在问题

青脆李是圣墩村的地方特色水果品种,尽管几乎家家户户种青脆李,近几年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的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等问题仍是制约青脆李产业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1.交通不便 圣墩村境内已修通村社公路23km,系土路,路面坑坑洼洼,外面的车子基本上很难进去。多年来只作为村民生活便道,农忙季节拉农用物资才能偶尔看到有货车在山上颠簸,平时一般都是摩托车的专道。因为交通的不便,严重影响了果品的销售,抬高了运价,增加了果品成本。一位姓周的老人对此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来我们这里运梨、青脆李的车,时常车毁人亡,贩子都不敢进来了;现在我们为了卖梨、青脆李,年年修路,果卖完了,路又烂了……”。因此导致本地果贩不上门,外地客因路况极差不愿进来,农民只能一担一担地挑到邻近的塔河、上峡等场镇销售。由于过去栽种青脆李不值钱,农民也就懒得打理李园,任其花开花落、自生自灭,青脆李几度成为农民可有可无的“伤心果”,没有真正成为果农的“摇钱树”、“金疙瘩”。

2.信息闭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闭塞成为了农民果品销售的主要瓶颈障碍。在2008年以前,圣墩村的青脆李主要以销售南坝、塔河、宣汉城等地市场,价格普遍较低,主要以零卖为主,卖不完的果品农民只能无奈地、眼睁睁地看着烂去……。在座谈中,一位青脆李种植大户向明兵深有感触地说:“2009年我们的李子这么早全部卖出了好价钱,重庆、成都、万州等地的商贩自己上山来收购果子哟。”

3.种植不规范,品种不配套 一进入圣墩村的田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李子树。尽管目前李子树面积有近1000亩,但是种植很不规范。因为该村以前种植的李子树一般是靠农民自发种植的,随意性比较大,没有一个总体的布局和规划,种植的密度不科学、不规范。果农已栽培的品种早、中、晚熟搭配不当,中熟品种偏多,早、晚熟品种少。

4.技术有待提高 在管理上普遍较为粗放,果树的修枝、整形不规范,良莠不齐。有的严重缺肥,果实偏小。还有部分果农不按技术要求操作,有的总认为果子结得越多越好,没有进行疏花疏果,从而影响了果实品质。

5.缺乏龙头(企业)支撑 随着青脆李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产量逐年明显增加。现在的生产和销售基本靠农户单打独斗,实行自产自销,缺乏龙头(企业)的销售或加工。因此,青脆李产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时刻都有“烂市烂果”的危机。

四、对策建议

1.强化宣传引导 青脆李系地地道道的土李子,营养丰富,口感舒适,倍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通过宣传积极引导农户发展青脆李产业,不断提高果品质量,将李子小产业的发展当作大文章来做。同时,要加强对外的宣传,倾力打造“圣墩”青脆李品牌。

2.强化技术指导 要强化对果农的技术培训,并定期指导果农整形修枝、合理施肥、防治病虫、疏花疏果等。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果农的栽培管理水平,增强当地果农发展青脆李生产的积极性。

3.科学规划布局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努力增加果农的收入,在规模规范化种植的基础上,要科学规划布局。一是种植密度要规范,做到合理计划密植。如果种植过密,会影响果品的质量;如果过稀,浪费土地。二是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做到早、中、晚熟青脆李品种搭配,扩大早、晚熟品种发展面积。计划砍杂去乱、规模规范扩种500亩,这样既不愁销路,又能卖出好价钱。三是积极探索青脆李行间套种其它经济作物等,提高青脆李产业的附加值,增加果农户的综合利用效益。

4.建立专业合作社(或协会) 要及时成立圣墩村青脆李专业合作社或协会,指导农民科学地走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确保青脆李在产前、产中、产后有专人负责。同时,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引进龙头(企业)进行销售或加工,靠龙头(企业)带着农民闯市场。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有关部门要在项目、资金上加大对圣墩村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公路畅通,以交通等设施条件的大改善促进青脆李产业的大发展。

猜你喜欢

李子果品果农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李子有多少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奔跑吧!李子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