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致命武器的战术运用

2010-08-15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催泪弹防暴战术

罗 雷

(西安武警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86 1)

非致命武器的战术运用

罗 雷

(西安武警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86 1)

在群体性事件中,非致命武器作为主要战斗装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和研究其战术运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军事意义。非致命武器的运用中应注意根据处置环节,战场环境,事件规模,时机、目的合理使用。

应急警务;非致命武器;群体性事件;战术运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了人民内部矛盾的突显期,战场环境也日益改变,非致命武器以其多样性和灵活性得到了广泛认可。武警部队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虽然是以武装的形式出现,但各部队始终高举“三面旗帜”,坚持“三个慎用”,严格遵循“动兵不动武,动武不流血”的处置原则。处置行动中,非致命武器作为主战装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和研究非致命武器的战术运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军事意义。

一、非致命武器运用的原则

(一)基本原则

1.最低限度使用武力,严格遵循合理比例

依法行动,最低限度使用武力是武警战斗行动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处置两类不同性质矛盾交织的事件时,打击目标混杂在群众中,一时难以明确的情况下,尤其应严格掌握武力打击的限度。通常应做到:用兵不动武;制服不致死。这就要求作战指挥官合理地评价事件的局势以选择武器,而且使用时应当克制,遵循合理比例原则。

2.严格非致命裁量规制,禁止造成致命性损伤

非致命武器与枪支相比有其特殊性,其“非致命”的效果依赖于合理的操作。裁量规制禁止可能造成致命性或者永久性损伤的击打。如使用警棍时,不应该举过头顶而向下挥棍;对头部、太阳穴、喉咙的击打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对腹部、腹股沟、肾脏的击打也将是致命性的等等。[1]

(二)战术运用原则

1.科学编配,综合多能

非致命武器种类多样,性能不一,武警部队要完成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就必须对不同种类、性能的非致命武器进行科学编配,形成作用范围远、中、近相结合,作用机理相互补充,作用效果逐次升级的非致命武器编配体系,从而使参战部队具备多种处置能力。

2.多法并举,先机制敌

非致命武器运用的目的重在“告诫”,而不是致人于死地。因此,在运用非致命武器时,应综合运用施放烟幕、设置障碍、使用效应武器控制人群、瘫痪对方装备等多种办法,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以形成绝对优势。在时间利用效率上,则应先敌决策,先敌下达行动指令,先敌行动,先机制敌。

3.灵活施变,对等升级

群体性事件处置行动中,现场情况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激化矛盾,引发冲突升级。因此,指挥员必须根据现场情况,见机行事,灵活运用非致命武器。在具体运用方案上,应根据对方行动的特点规律,在准确把握对方企图的前提下,依据其采取的对抗方式、手段等,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逐次升级。避免因行动不当激化矛盾,使冲突向更高层次发展。[2]

二、非致命武器运用的几种主要的战术战法

人民武装警察法明确规定武警部队安全保卫任务的职责包括参加处置暴乱、骚乱、大规模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其他社会安全事件。在依法执行各项作战任务时,武警部队必须对不同种类、性能的非致命武器进行科学编配,熟练运用各种战术战法,根据战术运用原则,妥善处置。

以处置暴乱、骚乱人群为例,非致命武器发挥其非致命打击效能的战术战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挤压推进法、打击驱散法、设障阻截法。

(一)挤压推进法

挤压推进法是指在平息暴乱、骚乱战斗中,利用头盔、盾牌、防暴服等防护装备的防御特性,对暴乱、骚乱人群进行封控、阻挡和压制的战斗方法。根据不同战斗阶段的任务需要,我们可以合理配置防暴头盔、防暴盾牌、防暴护腿、防割手套、全身防暴防护服等装备,通过围控阻截分队的队形的变化,对暴乱、骚乱人群进行正面拦阻,多层包围,以大兵压境之势,实施围控,强挤硬压,慑止暴力,稳定局面。

挤压推进法在平息暴乱、骚乱战斗中,通常可以运用到封控震慑、擒首掏心、突击清场、武装镇守等战斗行动中。在运用此战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护装备与围控分队队形的紧密配合。因为在实施挤压推进法时,我方人员与暴乱、骚乱人群是近距离接触,对抗性强,冲击力度大。为了有效保护我方人员自身安全,必须充分利用头盔、盾牌、护腿、防割手套、防暴服等防护装备,密切配合战斗队形,如楔行队形、横队队形对暴乱、骚乱人群进行穿插分割,包围封锁,强行推进以控制占领重要目标,重要区域。挤压推进法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灵活性大,可满足不同任务需求。

(二)打击驱散法

打击驱散法是指利用电警棍、催泪弹、高压水炮车等装备的强行驱散作用,对暴乱、骚乱人群进行集中打击,强行制止其破坏活动,迫其按预定方向离散的战斗方法。根据驱散装备作用距离的不同,可以将打击驱散法分为三个梯次使用:

1.远距离(50米外),可以使用38mm防暴枪、97式18.4mm防暴枪、10/15管催泪弹发射器、82mm迫击炮发射空抛催泪弹、防暴驱散车等装备进行强有力的打击。由于远距离驱散装备体积大、口径大、威力强,作用面积和作用效果显著,所以它具有很强的威慑力,震撼人心,对暴乱、骚乱人群有强烈的警示和心理威慑作用。

2.中距离(10~50米),可以使用手投催泪弹、爆震弹、单兵背负式防暴驱散器、高压水炮车等装备进行定向性打击。如闹事人群沿街巷向我部发起冲击,可以根据街巷的宽窄,在其前进方向上投掷一定数量的催泪弹、爆震弹,配合驱散器、水炮车等装备,驱散人群,阻止其向该方向继续冲击。又如在广场聚集的闹事人群,躁动不安,攻击性强,而广场东侧和南侧有我方重要守卫目标,部队可以向广场东侧和南侧发射一定数量的驱散弹药,迫使闹事人群向广场北侧和西侧逃散,以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中距离运用打击驱散法,灵活多变,有着很强的定向驱散能力,可为我方夺占要地,开通要道提供有力支持。[3]

3.近距离(10米内),可以使用电警棍、手持式辣椒喷射器等装备进行防御性打击。例如在部队执行封控包围,镇守抗击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闹事人群的对抗过于激烈,除了可以利用防护装备进行阻拦外,还应使用近距离驱散装备对其进行有效打击,以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进一步阻止暴乱、骚乱人群的冲击、对抗等过激行为,达到强行驱散的目的。

(三)设障阻截法

设障阻截法是指利用防暴隔离网、布障车、遥控阻车钉、移动阻车路障等装备的阻截能力,对暴乱、骚乱人群和车辆进行封控拦阻,对重要目标、重要地域进行防卫守护的战斗方法。

通常在重要保卫目标、主要路口、交通要道等便于防守的位置设置阻截线,在阻截线前适当距离设置警戒线,在阻截线和警戒线之间设置防冲击障碍,如:蛇腹形铁丝网、栅栏、车障等。并可根据暴乱、骚乱人群可能的冲击方向,将防线设置成既能对外也能对内的防守态势,以增强封锁控制的弹性。这里就要充分利用拦阻装备的阻截能力,合理配置使用。如政府、医院等重要守卫目标,就应以遥控阻车装备为主进行布防;在交通要道,就应配以移动、便携式的阻车装备,提高设障的机动能力,快速执行拦阻任务;在人员聚集区域,则应采用铁丝网、车障等装备设置隔离带,以加强封控,有效阻截,维护重点区域秩序,防止暴乱、骚乱人群的多波次冲击破坏和重聚反扑行动。此战法通常运用到封锁拦阻、守护要地、稳定局势等战斗行动中,是非致命武器有效的防守战术方法。

三、非致命武器战术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根据处置环节合理使用

为了充分发挥非致命武器的作用,提高遂行任务的成功率,非致命武器的运用必须根据不同处置环节的要求合理使用。

如在处置的初始阶段,核心任务是弄清情况,实现现场感知,为部队圆满达成战术目的提供有效保障,适情变换战法,以奇取胜。这一阶段就要大量使用各种侦察技术装备。侦察装备的战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空中巡查。在事发现场上空进行空中巡查、录像拍照、关注现场情况,及时获取事发区域的情报信息。

侦听设备监查。使用窃听器、手机频率监测仪等设备,截获闹事分子的有线通话、无线电话和室内谈话等内容,实行全时监控,及时察觉敌对分子的动态和下一步行动企图,为制定可行的突击方案提供准确情报。

(二)根据战场环境合理应用

武警部队遂行任务的现场往往发生在人员稠密、贵重物品集中之地,如集市、车站、码头、机场、酒吧、商场、银行、影剧院等,因此处置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因事制宜,合理使用非致命武器,使武器的效能发挥到极致。

在封闭的场所,使用爆震弹、声光弹,利用狭小空间的反射作用,增强爆震、炫目效果,可以更加有效地作用于闹事分子的耳朵、眼睛,使其成为聋子、瞎子;使用催泪弹,由于空间小,可以快速达到作用浓度,使闹事分子更快地受到刺激而失去抵抗能力,提高作战效率。而在空旷的场所,使用这些非致命武器的效果就不是太好,反而会激起闹事分子的报复心理。

(三)根据事件规模合理使用

突发事件和恐怖事件的规模和影响有大有小,需要根据事件的规模、影响合理地使用非致命武器。

对集团目标,可以使用面杀伤非致命武器,使其全部受到影响而失去抵抗能力。如使用催泪弹可以迅速地大面积地驱散人群。

对个体目标,可以使用点杀伤非致命武器,精确打击,达到有效快速制服闹事分子,并对无辜人员不造成永久性伤害的目的。如,WJ2002型便携式激光眩目器可以在50~100米的范围内对人眼造成眩目、暂时失明,使犯罪分子失去反抗能力

(四)根据时机、目的合理使用

要根据各个阶段的任务合理地使用非致命武器,因时制宜,才能达到预期战术目的。

封控时,可以使用拦截网、动力熄火弹等非致命武器迫其停车,将其围控至预定区域以便处置。在反恐行动中,要特别注意使用频率干扰仪等装备切断恐怖分子同外界的联系,一是防止引爆炸弹,二是防止恐怖分子获取外界信息,三是保证现场指挥通信的畅通。

驱散时,可先向人群中投掷催泪弹、臭味弹等使人群散开,再利用防暴喷雾驱散车,带有刺激剂的水炮车等反复穿插,达到清场目的。

突击时,可使用无声切割机、无声电钻、微声挖掘机、微声磨墙(玻璃)机等微声破障系统快速消除进攻障碍,实现隐蔽接敌。也可先使用发烟弹掩护攻击分队占领有利地形,到达预定位置时可以综合运用炸、破、切、撞、撬、拉、钻等装备,实现快速、多方式、多方位突入。突击行动发起后,可利用强光灯、催泪弹、致盲弹、爆震弹、烟雾剂等制造闹事分子的观察盲区和死角,以兵力佯动吸引犯罪分子的注意力,掩护突入行动;可利用OC气球枪、动能霰弹枪、激光致盲枪、麻醉枪等非致命武器对单个和群体目标实施攻击;可利用特种观瞄装置对危险角进行隐蔽射击;还可利用远程遥控炸弹声东击西,制造慌乱,伺机擒敌。

[1]韩双增,周忠来.武警战[M].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部.2002.6.

[2]李震涛,刘金花.美军非致命武器的战术运用[J].外国军事学术.2006.(10).

[3]杨风华,周成喜.烟幕在高技术战争中的战术运用[J].防化学报.2000.(6).

【责任编校:谭明华】

Tactics Application of Non-lethal Weapons

Luo Lei

(CAPF Engineering College,Xi'an 710086,China)

Asprimary fighting equipments,the non-lethal weapons play a vital importantpart in group events.Therefore,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its tactics application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and military significance.We should pay attention on its fair use based on handling cycle,battlefield,event scope,opportunity and purpose.

police emergence;non-lethal weapons;group event;tactics application

D631.2

A

16732391(2010)04—0058—03

20100516

罗雷(1981),武警工程学院装备运输系警用装备教研室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催泪弹防暴战术
天然催泪弹
——马勃
为什么催泪弹能催泪?
为什么催泪弹能催泪?
中间战术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基于可靠性模型的防暴弹储存策略分析
爆炸式液体催泪弹的总体设计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防暴弹综合作战效能评估
恒量动能打击防暴枪内弹道仿真研究
国产新型18.4mm单管防暴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