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0-08-15吴慧忠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螺距血管性下腔

吴慧忠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惠州 516003)

螺旋CT血管造影(SCTA)指静脉注射造影剂,浓度达到峰值的短时间内应用螺旋CT连续扫描,采集立体数据,获得高分辨的容积资料,由计算机后处理进行血管三维重建。随着计算机功能的不断发展以及64排螺旋CT的出现,SCTA检查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受到人们的青睐,部份与常规血管造影相媲美或替代。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患者,男22例,女9例,年龄26-76岁,平均52岁。SCTA前均作CT平扫,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血管畸形11例,平扫无异常(临床疑诊血管病变)5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 Light Speed VCT 64排螺旋CT扫描仪,Advantge windows 4.1(Advantage workstation4.3)工作站。螺旋扫描方式,FOV:24cm,扫描条件:120-140KV,200-250mA,矩阵512×512,层厚1.25cm,重建间隔1.25mm,床速9.37mm/r,螺距0.938:1,扫描总时间9-12s。造影剂为碘海醇(300mg/m1),用量约90ml;采用MEDRAD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单相团注,速率为3.0-3.5ml/s,延迟曝光时间为15-18s。动脉期扫描结束后,立即回扫获得静脉期图像。扫描以OM为基线,扫描所得到容积原始数据传至AW 4.1工作站后处理,应用CTA软件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脑血管,用VR剪切技术去除颅骨(扫描时间7.4秒,0.625mm重建,370mg/ml碘海醇,4.0ml/s,Test Bolus计算延时扫描时间)。

2 结果

本组31例患者,SCTA显示颅内动脉瘤18例(包括前交通动脉A段4例、大脑中动脉M1段10例、右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3例、基底动脉1例);动静脉畸形(AVM)9例,位于额顶枕叶;额叶静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

3 讨论

颅内血管性病变常见有动脉瘤、AVM、静脉瘤、血管狭窄及闭塞等多种疾病,常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不及时诊断治疗,短时间内可危及患者生命。以往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采用常规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由于操作复杂、费用高、有创伤性,限制了应用。SCTA是近年来利用三维成像诊断血管性病变的一种先进方法,尤其是64排螺旋CT的使用,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无创伤、准确性高等优点,减少了常规血管造影或DSA的不足,开辟了无创伤性血管造影的新途径。

3.1 64排SCTA的技术选择 SCTA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原始扫描图像的质量,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点:①注射参数:包括注射速率、注射总量及扫描延迟时间。综合文献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注射速率采用3.0-3.5ml/s;低于2.5ml/s,动脉内造影剂达到峰值时浓度较低,直接影响重建图像的质量;超过4ml/s,注射时容易穿破血管壁,且出现造影剂副反应的几率明显加大。总注射量约为90ml,有报道最低使用量可为70ml[1];扫描延迟时间采用造影剂追踪软件Smart Prep确定,经验值为15-18s。②扫描参数:包括层厚、螺距等。本组病例均采用层厚1.25mm,螺距0.938:1。观察颅内血管结构不仅要求高的空间分辨率,还要求高的密度分辨率,此时的螺距应选择小于1,以利显示细小血管。③图像后处理:采用的重建方法有VR、MPR和MIP。VR根据扫描原始数据各种成份的比例进行像素分类,并以不同的色彩显示;VR显示颅内血管清晰、直观、立体感强,可多方位旋转。MPR是一种简便的二维成像方法,能有效地进行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及任意平面上的重建。MIP是沿着视线方向上最大密度像素的总合投影,对血管内的钙化显示清晰[2]。本组病例多采用前二种,第三种作为补充,利用三种重建方法综合观察,对发现和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具有一定意义。

3.2 64排SCTA的诊断价值

3.2.1 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指发生于颅内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按形态分为5种[3]:粟粒状动脉瘤、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壁间动脉瘤(夹层动脉瘤),血管造影见动脉侧壁成圆形、卵圆形或柱状不规则形突起。本组18例动脉瘤中囊状12例、粟粒状4例、梭形动脉瘤2例,瘤体最小4mm、最大12mm,瘤颈最小3mm、最大5mm。其中1例发生于基底节的梭形动脉瘤迂曲扩张长度为110mm,直径最宽处为10mm。64排SCTA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载瘤动脉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还能发现瘤体的破裂处、尖状小突起,并且图像可进行360°任意旋转及瘤体的局部放大处理。Matsumoto等[4]报道,SCTA可发现直径0.8mm的动脉瘤;本组病例显示动脉瘤最小为4mm。18例动脉瘤中11例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据CTA结果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所见与SCTA结果基本相符。

3.2.2 动静脉畸形:颅内动静脉畸形是颅内血管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动静脉直接短路,SCTA表现:粗细不等、扭曲迂回的血管团,并能清晰显示增粗的供血动脉和早期显影的引流静脉。SCTA的优势是可利用原始图像准确测量病灶大小,观察AVM周围的脑组织结构,显示并发症等,对手术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

3.2.3 脑静脉瘤:亦称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由畸形的静脉血流汇入大静脉或静脉窦所致。本组2例脑静脉瘤,SCTA显示多条放射状排列的异常血管汇入到一条粗大的引流静脉,最终流入上矢状窦,呈典型的“水母头”征象。

3.2.4 脑血管狭窄:大都由血管粥样硬化和动脉炎所致,本组2例均发生于大脑中动脉M1段,最长的一例为15mm。

3.3 影像学比较

3.3.1 与DSA比较:目前认为DSA是血管性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DSA属于有创检查,操作相对复杂,重复性差,受病情因素制约多;而SCTA属无创检查,方法简便、安全,适合于危重患者,如颅内血管性病变伴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减少痛苦和风险。

3.3.2 与普通螺旋CT比较:64排SCTA可在保持同样层厚、覆盖同样长度的条件下,扫描时间为单层螺旋CT的1/32、4层螺旋CT的1/4[5];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增强效果,屏气时间短,可消除运动伪影,提高颅内血管病变的显示率。与8排、16排螺旋CT相比,64排螺旋CT由于扫描层更薄,扫描速度更快,因此信息量更大,重建的血管边缘平滑、细腻、逼真,无锯齿状。

总之,64排SCTA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等优点,可部分替代常规血管造影和DSA检查,可作为颅内血管性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1]曾惠良,朱新进,邝国恩,等.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的临床应用[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4,13(3):146-148.

[2]吴沛宏,卢丽霞,黄毅,主编.螺旋CT诊断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53.

[3]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75.

[4]Matsumoto M,Sato M,Nakano M,et a1.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guidedsurgery of acutely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J].Neurosurg,2001,94(5):718-727.

[5]康静霞.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30(4):264-266.

猜你喜欢

螺距血管性下腔
变螺距螺纹数控车削技巧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
尼莫地平联合多奈派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