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

2010-08-15周宁宁

关键词:政治协商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周宁宁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

周宁宁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三个文件开启了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多党合作的新局面,在总结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历史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内容、方式、程序等,为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指明了方向,使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向前推进。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1950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建国后就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现在所不同的是,经过20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政党制度被注入了更多的民主精神和民主内容,从而使中国的政党制度更加完善、更具独特性,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前后三个文件开启了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多党合作的新局面,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这是对理论源自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的有力证明。

一、里程碑式的文件

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确定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并把完善这项制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文件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总结概括了几十年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经验,明确规定了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原则、政策思想和主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和指导了我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和多党合作事业,标志着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实现了多党合作理论新的飞跃:一是明确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升到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高度,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从而对我国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巩固、政治体制的完善和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二是首次把新时期民主党派明确为“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从而将我国的民主党派与西方国家的在野党、反对党严格区别开来,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也为抵御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政党和政党制度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极大地调动了民主党派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明确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从而为多党合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四是首次将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明确界定为“参加国家正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从而为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参政党作用提供了科学的政策依据。五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的有效形式和内容作了系统总结与概括,并对中共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而保证了政治协商的不断加强。六是进一步将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的总原则,明确为“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勇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从而为民主党派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提供了有力保证。七是对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大、政府和政协中的合作共事做出了明确规定,强调要保证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各级人大和政协中占有适当比例,在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并真正做到有职、有权、有责,从而使多党合作领域变得更加广阔。八是明确规定“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并对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机关建设,特别是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明确了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使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从而为新时期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二、纲领性的文件

在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需要把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继续推向前进。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着眼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认真总结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2005年2月18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新《意见》),这是在我国多党合作视野中继中共中央1989年颁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后,又一份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新《意见》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内容、方式、程序等做了科学规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它的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它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阐明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次提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任务”;第一次论述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和作用,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回答了当前我国多党合作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必将极大地调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我国的多党合作开辟更加广阔的舞台,迎来更加光明更好的前景。

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对实际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推进力度很大。新《意见》把15年来贯彻落实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定下来,同时结合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对1989年文件的内容进行新的完善。例如在民主监督方面,新《意见》从原则、内容、形式、渠道和机制等方面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使民主监督“拓宽渠道”、“畅通渠道”,便于实行、检查和监督。又如将民主党派的各项经费开支纳入国家和地方财政预算统一划拨,解决了多年来困扰民主党派地方组织的经费问题,用制度保证了必要的工作条件,可以说,新《意见》中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新的增长点比比皆是,令人深受鼓舞,信心倍增,这个文件的制定、颁发将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等方面迈向一个新高度。

三、指导性的白皮书

2007年1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与巨大反响,其格调之高、焦点之准,前所未有,这是中国以政府文告形式,首次对国内外宣示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发表的首份关于政党制度的白皮书。

一是首次概括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白皮书指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这20个字的概括高屋建瓴,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优点和特点,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扩大社会各界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利益表达的渠道,维护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二是深刻阐述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世界的政党制度可以是多元的,但核心是必须适应这一国家人民的吁请和社会发展的呼唤。如白皮书中写到:“这样的历史责任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承担了起来。”作为与执政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参政党,民主党派不能推卸我们的责任,而应把“共同承担者”的地位确立好。我们的多党合作制不是多党制,更不是一党制,这在世界上是崭新的、独一无二的政党制度。三是系统梳理了多党合作在加强国家政权建设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

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白皮书将参政党在国家政权建设中的作用系统地概括为“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四是将促进发展作为各民主党派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明确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发挥的作用是独特和举足轻重的,是不可替代的。五是全面阐发了多党合作制度在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白皮书指出,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政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起,共同构成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政党制度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民主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白皮书在明确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之间是团结合作的关系的同时,专门强调了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互相监督,并明确了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内容和形式。这份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其主要特征和基本内容。不仅概括了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同时总结了中国政党制度的经验,介绍了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和特点,明确了参政党成立以来所发挥的作用。白皮书的发表,有助于国际社会和中国人民了解中国政党制度确立、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巨大优越性。

从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颁布20多年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更加巩固、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运作更加规范,是我国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三个文件的重要意义在于:理论来源于实践,梳理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历史演进,并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所有程序和规定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有助于政党制度理论研究的长期一致性和连贯性;理论指导实践,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这三个文件可以说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

当前,全国人民正满怀信心地为实现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放射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1]李金河.中国政党制度形成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

[2]周淑真,吴美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思考[J].新视野,200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R].2007-11-17.

[4]任世红.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框架分析[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

book=7,ebook=279

D613

A

1673-1999(2010)13-0007-02

周宁宁(1983-),女,新疆社会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马列教研室助教。

2010-03-23

猜你喜欢

政治协商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人民政协是否具有作为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再谈政治协商的主体问题
政治协商各方良性互动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