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0-08-15于晓言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

于晓言

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于晓言

高等学校的学生已处于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在这个阶段应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并把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克服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误用现象,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重语言教学,要努力营造语言交流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最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文化对比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曾提出过交际能力的4个要素,即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其中可行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要正确而恰当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不仅要知道什么是符合语言的形式规则,更要知道什么是符合文化规约,被文化所能认同和接受的。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不仅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还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道德准则,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一个不了解民族文化背景知识的人无法恰当地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高校学生应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并把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克服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误用现象,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社会上对能用熟练运用英语有效交流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这给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现实意义。

掌握语言不仅是掌握语法、音位和语义规则,还必须考虑到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构造总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打破以往“就语言教语言”的模式,把文化交际因素引进到英语教学中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那些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

(一)文化对比

大学英语教学可以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方交际行为方式,让学生了解中西方在处理主要社会关系上的差异,汉英姓名和称谓上的异同,非言语交际的主要差异,汉英中常见的成语、谚语、俚语、委婉语及禁忌语的对比,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将中西文化差异灌输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国和西方英语国家由于政治、经济体制,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都存在很大的区别,文化差异不可避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体主义倾向与个人主义倾向

集体主义倾向是中国社会比较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在此种倾向的影响下,个人的利益和愿望通常是次要的,家庭、集体、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利益往往摆在首位。集体主义的群体文化特别注重家庭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倾向比较明显。个人利益要往往高于家庭利益、集体利益。他们认为个体是社会最重要的组成单位,个人的价值成为先于其他因素考虑的问题。个人主义倾向的社会中强调个体的独特性,看重个体的独立和自主。

2.合作与竞争

集体主义精神主张个体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依靠。中国人讲究以礼待人,不喜欢为了一件小事与他人争论。强调含蓄、内敛、谦虚,不喜欢出头露面,不习惯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因此,中国人主张相互间的合作而不是竞争。而西方人提倡竞争,成为第一、实现个人价值是他们的奋斗目标。他们经常处在激烈的竞争状态,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强烈的民族通常比较外向、热情,而“以和为贵”的民族会压抑感情、掩饰激情。中西方的这种差异在体育运动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人擅长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运动项目,这些运动的共同点是:对手之间的竞争是在网的两边进行,没有实际的身体接触和强烈的对抗。而在西方,美国人为篮球、橄榄球等体育活动而疯狂。英国人对足球异常着迷,场上的运动员之间充满猛烈的碰撞和血腥味。

3.待人接物

在接人带物方面,中西方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所以中国人特别讲究饮食,请客吃饭也是重在饭菜本身。主人的盛情与否体现在饭菜的数量、价格、营养度和烹饪技艺上。席间,主人频频劝酒,为客人夹菜以示礼貌客气。客人为了表示礼貌则不断谦让。最后,如果没有特别的邀请方,为了表示礼貌和客气,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地抢着付账。在西方国家,请客吃饭重在交际本身,宴请形式相对较为简单,但形式多样、自由。他们崇尚节约,点菜也以适量为原则。主人大多以平等待人、尊重客人的意愿为原则,在宴请时主人不会为客人夹菜,而是让客人自行选择。在接受劝酒时,礼貌的做法是直接表示愿意或不愿意,主人也不会勉强。外出吃饭时,大家各自付账或者平摊。

4.送礼和馈赠

送礼与馈赠是世界各国通行的社交礼仪。但送什么礼物,如何馈赠,中西方都有一定的差异。中国人礼节比较复杂,亲戚或朋友婚、丧、嫁、娶,生日聚会,走亲访友都要赠送礼物。虽然中国有句话“礼轻情意重”,但实际上,人们非常注重礼物的数量和其本身的价格。而且中国人最注重面子,为了表示礼貌,接受方往往再三推迟后才接受,并将其放在不被注意的角落,以表示重情不重礼。西方国家奉行的原则是“礼轻情意重”,避免赠送昂贵的物品,否则会使受礼者感到心情不安,或容易造成另有企图的感觉。礼物不在贵重和数量,一些亲手制作,通过花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准备的礼物往往是最珍贵的。受礼者会非常惊喜地接受礼物,并当场打开,表示赞赏和感谢。如果没有打开礼物而随意搁放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5.称赞或恭维

称赞或恭维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中西方在此方面的表达也有很多差异。西方国家的人更重称赞,乐意听到别人的恭维话,同时也乐意赞扬别人。中国人不太习惯经常称赞别人,即使做起来也较委婉含蓄。当别人称赞自己时,也总是感到非常不好意思接受。这种做法是一种谦逊的表现,是一种美德的体现。相反,如果很高兴地接受别人的赞扬而不加以否认,那么就会被认为骄傲自大,自以为是。

6.话题

中西方在交际时的话题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中国人的隐私保护概念不如西方人强。所以,中国人聊天的话题经常涉及隐私方面的话题,如:房产,财产,工资,价格,年龄等。见面聊天时,问及年龄是为了能够适当称呼彼此,以示尊重。年长者或长辈在中国很受敬重,因为他们被认为是知识渊博、阅历丰富、为社会做出许多贡献的人。

(二)大量的阅读

大学英语课堂还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学习西方文化。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阅读题材广泛、内容各异的文章与书籍可以扩大知识面,了解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及风土人情等。教学中教师既要向学生介绍语言材料中的文化知识,也要向学生解释那些语言材料之外的文化因素。鼓励学生多看或听一些与英语国家有关的文、史、哲、时事方面的材料(书报、录音、电台、影片等),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阅读等方式构建背景知识图式(schema),为阅读理解和交际服务。

教师还可以利用道具、图片、模型和一些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播放有关背景知识,进行文化介绍,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英语文化内涵、风土人情等,使学生既掌握了语言知识,又提高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

[2]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的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3]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6]廖光蓉.英语专业基础阶段阅读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1).

[7]苏承志.英语交际能力与策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8]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Samovar.L,Porter.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2001.

[10]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O.U.P,1983.

H319.1

A

1673-1999(2010)22-0195-02

于晓言(1954-),女,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3)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应用语言学。

2010-09-26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语言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语言是刀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