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朔西街及其文化适应性初探

2010-08-15苏艳

关键词:西街阳朔休克

苏艳

阳朔西街及其文化适应性初探

苏艳

“文化休克”是文化交流中普遍出现的现象,常见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因文化生活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候,客居异乡的外来人员在文化水平、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与当地文化生活环境冲突等因素有关。阳朔西街是阳朔乃至桂林旅游的一个品牌,随着大量外来游客的到来和停留,以及越来越多的咖啡馆和酒吧的出现,赋予了这条极具东方文明特色的古朴街道更多的全球化色彩。而这条街道,却没有产生“文化休克”,分析其原因并探讨文化交融中民间文化的发展走向。

阳朔西街;文化交融;适应性

阳朔西街是阳朔乃至桂林旅游的一个品牌,随着大量外来游客的到来和停留,以及越来越多的咖啡馆和酒吧的出现,这条极具东方文明特色的古朴街道有了更多的全球化色彩。就是这么一条街道,却没有产生文化交流中普遍出现的“文化休克”现象,反而赋予了这条极具东方文明特色的古朴街道更多的全球化色彩。

一、阳朔西街概况

阳朔位于广西桂林市东南.建县始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见1400余年。阳朔百里山川,处处奇山秀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被誉为中国旅游名县。

阳朔西街又被戏称洋人街,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西街至今仍是小家碧玉型的南方村镇建筑规模,但却显现着国际情调的人文景观。这里的酒吧、饭店、网吧、工艺品书画店等装修风格大多中西合璧,有外语招牌,工艺品书画店、饭店、酒吧的服务员、普通居民以至于街上卖水果的老太太,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就给西街染上了一笔异域色彩。在西街的每一个角落,经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不同肤色的旅游者临街围坐在一起喝啤酒、品咖啡、嬉戏聊天,还有当地的中国母亲和西欧国家的父亲,领着混血儿在街上玩耍。

阳朔西街目前已经成为阳朔乃至桂林旅游的一个品牌,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到此游玩,特别是那些自助旅行者。这条街道,对异国游客产生了巨大的魅力,给人一种回家的归属感,甚至超越了近年来文化交流中非常普遍的“文化休克”现象。

二、文化休克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文化休克”这个概念,最先是由世界著名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Oberg于1960年提出的。他把这一概念界定为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也可以说,文化休克是指当一个人突然处于一种新异的文化生活环境而产生的一种暂时的社会性隔离、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它不是指临床上那种由于疾病引起的丧失意识的病理性休克。

一般来说,引发文化休克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首先,在异地他乡,自己在原环境中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常常是由于突然处于异己文化生活环境或者是在长期脱离原有的文化生活环境,造成情绪不稳定。其次,长期形成的文化价值观与新环境中的一些价值观不和谐或相抵触,也是由于同时分别忠诚于两种或多种文化心理时产生的,造成行为上无所适从。

文化休克常见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因文化生活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候,客居异乡的外来人员在文化水平及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当地文化生活环境冲突、语言障碍等因素有关,同时使异乡来客在心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焦虑、无助和压抑感。

三、阳朔西街超越文化休克现象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可避免地要经常面对不同文化环境的交流、对话、遭遇甚至冲击,因此跨文化的适应能力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重要个体素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阳朔西街,客居异乡的外来人员似乎没有出现文化休克的症状,更多的是一种和谐状态之下的文化融合。我们将这种现象理解为文化的适应性。这种文化适应性,换而言之,就是中西文化在阳朔西街的融合过程。中西文化在阳朔西街不可避免的共存,但许多因素在其中促进了多种文化的共存甚至是融合。

(一)人类所共有的回归大自然意识

人类来自于大自然,具有对自然亲善趋向的本能。随着当代工业化、都市化步伐的加快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回归大自然成了新的思潮。自然与人生的一体化,很容易带来诱人的神秘色彩。人类原始艺术的神秘感,大多也出自这种自然与人生的初次遭遇。时代的发展使这种神秘感大为减损,但是,只要让自然与人生真切相对,这种神秘感又会出现。自然的奥秘穷尽不了,人生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也穷尽不了。

游客已从摩天大楼、超级市场转向僻远乡村、宁静山林、广袤草原、广阔海洋,尤其是以回归大自然为永恒主题的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回归大自然热潮是一种呐喊,是重申人类对自然环境价值的一种关注。阳朔的自然风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这里的山青、水秀、峰奇、洞巧,为天下四绝。百里山川,处处奇山秀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就认知个体的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

(二)人类所共有的家园回归意识

越是深入到生活内部,人类的共性就越多,差异就浮现出其表象层面的特点。人类越向文明进化,离自己的本源就越远。对人类本源的关注以及这种回归意识应该是在各自的童年时代就开始积累起来,家园回归意识从集体无意识的心理角度讲是一种缺乏自信而产生的固执和执著。社会环境有关节奏生活过于紧张,竞争过于激烈,物质生活的享受过于热忱,还有感官刺激过于严重,在现在社会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情感生活,这使人本主义重新被重视成为必然结果。

阳朔的游客们应当说是一群不折不扣生活者,阳朔的中西文化交融为任何路过的人构筑了最休闲的氛围。因此,来到西街,游客会邀上朋友,关掉手机和手提电脑,要一杯咖啡或茗茶,在美景与音乐中体验生活的本源。诸般人生况味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的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的相辅相成。这一况味,跨国界而越古今,作为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人生悖论而让人品咂不尽。

四、阳朔西街中西文化融合发展的启示

阳朔西街超越了文化休克现象,在一条街道上完成了文化和谐的交融,在阳朔文化现象上,我们得到了深刻的启示,这有助于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文化走向的问题。

(一)尊重多元共存格局,保持文化多元化

我们今天的文化是多元的,多元有它的缺陷、缺点,有它的局限,可能有时候带来我们认识上的混乱,但是,如果我们的文化是一元的,或者是一统江湖的格局,那么它会是多么的苍白。世界化很难导致文化的单一化,重要的是,要在这种商业性的单一性边上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今天,文化呈现出多元、多样的发展趋势,这是文化进步的可喜姿态。

文化应该有自己的灵魂。不同文化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应该尊重每一种文化的不同特色、不同属性,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的内因,文化是一个民族能够生生不息的灵魂。20世纪60年代,人类学家就在检讨自己的一些概念,比如说野蛮人、原始人等称呼,因为这些概念带有歧视的色彩。今天,人类学家用另外的一些名词来代替这个概念,比如说初民。

阳朔西街的民居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较为密集并接近自然风光的小型城镇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它是明清时期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壮族原著居民的居住文明,曾受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影响,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少数民族建筑水平和艺术成就。

加强古建筑保护,需要解决观念问题。有人说,阿炳故居已成危房,拆掉是为了重建一个更好的阿炳故居。这看似有理,实则不然。阿炳生前贫病交加,以作曲拉琴谋生,其住处必定是破破烂烂的,否则就不是阿炳故居了。房子破旧了,修整一下、加固一下是必要的,但一定要修旧如旧,不伤筋骨。拆旧建新,制造假古董,不是保护文物,而是主导文化对民间文化的破坏。文化要有自己的灵魂,其实全球化的问题也可以投射到一个国家的诸如城市化问题。

(二)在优化组合中彰显个性

文化在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代都有它的共同点,都有它的多样性。每一种文化、每一元文化都有自己的立身之道、存在之道。如果每一种文化都按照自己的道去发展、去形成,各种文化都按照这个规则来生长,那么,文化就会走向一种良性循环的轨道。

意大利是一个被法国人戏称为连古代炉膛里一粒灰尘也要保护的国家。正因如此,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在保存了珍贵的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从发展旅游业中得到了巨大的收益。为了享受各种不同的文化,除了进行交流外,也要保持区别,捍卫自己的文化。

阳朔西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这一点表现在民居建筑的命名、匾额等上,它不仅是点缀民居建筑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而阳朔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阳朔西街的建筑规制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不论哪一个国家,都要在吸收外来文化中保持自己民族的传统。礼失求诸野,阳朔的人们靠与天地的直接接触,避免了被电脑、电视、信息爆炸给虚拟掉,在全球化大潮中的冲刷下,不改本国本色,方能将本土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发挥得恰到好处。

五、结语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费孝通先生在2002年谈及世界上各民族、各文化和平相处时提出的16个字。在世界上生活着的各个群体,在认为自己的传统价值标准是美的之外,各群体之间还应求同存异,相互理解,承认别人的传统价值标准也是美的,做到美人之美。就阳朔西街而言,它有着自身的内在因素,有着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这是阳朔西街的“专美”,也是文化适应性的“共美”,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全人类建立起一套大家愿意共同实行的价值标准,达到全人类和平共处、美美与共的境界,实现天下大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更应该保持其多样性的特色,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种文化共同生存、共享文化成就。

[1]王一川.美学与美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余秋雨.艺术创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周长庆.走进长白山[EB/OL].新华社吉林分社,2005-11-08.

[4]余秋雨.山居笔记[M].上海: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

G124

A

1673-1999(2010)24-0142-03

苏艳(1977-),女,南宁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文化传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民族文化。

2010-09-28

猜你喜欢

西街阳朔休克
阳朔山间,田园如歌
快乐阳朔游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泉州西街尽显“古韵新风”
阳朔Alila糖舍度假酒店
松茂古道从西街到松州古城
西街往事
阳朔啤酒鱼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少年宋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