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卡拉瓦乔的艺术特点及对欧洲美术的影响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12期
关键词:卡拉瓦圣母光影

白 兰

(渤海大学 艺术学院 美术学专业,辽宁 锦州 121000)

卡拉瓦乔(1573.9.29—1610.7.18),是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曾师从米兰画家培德查诺,继承了意大利北部现实主义民俗画的传统,并受到威尼斯画派的影响。1592年赴罗马,进入矫饰主义画家阿尔比诺画室担任助理,临摹大量作品,但因对老师画风不满,便独立作画,走写实路线。他扭转了矫饰主义末期的暧昧、虚浮、不实的风格,以单纯的题材,非理想化的自然、写实的手法,主题突出的图像和强烈明暗对比的画面取而代之。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卡拉瓦乔孤傲寡合、狂暴不羁的性格,以及他生活不安、浪迹四方的人生经历,促使他的绘画作品呈现出了特有的艺术魅力。他的这种特质使其成为17世纪欧洲绘画最伟大的创新者,他的影响所及超出他活动的意大利半岛,波及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和法国等地。

一、卡拉瓦乔的艺术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卡拉瓦乔作品中的现实性表现在艺术的真实性上,他以下层民众作为宗教神圣人物的模特,把宗教题材中的人物和场面,描绘得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实景一般。16世纪中叶以后,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乔尔乔内和提香的时代将要结束,人类天才风发的顶峰过后,欧洲绘画陷入僵化与矫作的境地,当时的画家基本上都是模仿前人作画,没有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所以作品看起来相差无几。而卡拉瓦乔则与他们完全不同,他以实际生活中切身观察到的人、事、物为创作对象,力求真实地表现下层生活中平凡、粗糙、贫穷甚至是丑陋的现象。在《病了的酒神》(1593—1594)一画中,他以自己为模特画了酒神巴库斯的画像,巴库斯代表的不仅是饮酒狂欢,而且是青春和美貌的象征,是诗歌与绘画的灵魂之神,而在卡拉瓦乔的笔下,酒神不是青春无敌,而是变成了一个病恹恹的男子,面有菜色、嘴唇泛白、两眼无神、双唇微张。卡拉瓦乔不再将人神格化,而是将神打入凡间。人们印象中向来衣冠楚楚的狂欢之神,在这幅画中流露出狂欢后的空虚、茫然。酒神手中的葡萄似乎也并不那么新鲜了,而持葡萄的双手更是油腻污秽。

再如他33岁时为罗马圣奥古斯丁教堂作《洛瑞的圣母》(又名《朝拜者的圣母》)中,画家将两位朝拜者,一位刻画成满身灰尘赤着脏脚跪拜的男人,另一位则刻画成戴着污渍头巾的老妇人。这幅作品因对宗教有不敬之意而受到了教会阵阵讨伐。另有他的著名祭坛画《圣马太和天使》(二战中被烧毁),画面上的马太像是个迟钝的乡下人,秃头而且有胡须,光着腿而且脚很脏,样貌粗野不堪,这样一幅“不成体统”的画作最终遭到了教会的拒绝。而他在1602—1603年完成的《耶稣降架半躺图》同样没有殉教气氛,基督好像是一位死于贫困的普通人,对人物那悲情表情的刻画烘托了画面的悲剧性气氛,也表现了画家高超的写实技巧,生活的真实在画家的笔下演绎出超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卡拉瓦乔的艺术作品带有对宗教的怀疑及对社会的批判

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艺术创造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而是当时对现实批判思潮的反映。布鲁诺曾说过,宗教根本不能算作真理,一切都应该去大胆怀疑和探索。卡拉瓦乔的画就是大胆怀疑和批判当时宗教社会的形象反映。他对社会和宗教的大胆怀疑可以从他的许多作品中得到印证,例如在《圣多马的怀疑》(1596)一画中,基督的门徒被画家塑造成一位怀疑主义者,全然不信他的老师能够复活,正用手挑看基督身上被钉子钉过的伤痕。画家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他曾说过:“我的画不是让人凝视观赏的,而是让人深切体认的。”在《洛瑞的圣母》中,这种对宗教的怀疑更加表露无遗,他对穷苦信徒的处境也感同身受,他将圣母塑造成普通妇女的形象,她倚在门口,眼里流露出对参拜者的同情,她想拯救那些穷人但又无能为力,因为她自己也是贫穷的。

如上作品只能说明他对宗教的怀疑,那么他对社会的批判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在《圣母之死》(1606)中他将升天之前的圣母描绘成真的死亡的样子,要知道传统的圣母在未升天之前是处于睡眠状态的,这一举动遭到了教会的极度不满,因为这是对宗教的大不敬。画中圣母就如普通的女人死后一样,脸色发青,包裹在大红色长袍下的尸体肿胀,赤裸的双脚,凌乱松散的头发,就连常见的圣光也不知踪影,耶稣的门徒围在圣母床边低头哀悼,圣徒抹大拉的玛利亚也因悲伤而崩溃,低着头沉浸在无限的伤感中,人物个性在画家笔下体现得淋漓精致。在这件作品中,画家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传达出普通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他们认为圣母是多灾多难、不幸的母亲,他所描绘的是民众爱戴的普通妇女的去世,圣母的形象并不是理想化的,而是带有鲜明的世俗特征。圣母真的能升天么?圣母真的能拯救穷人么?这种种质疑都体现了作者对宗教的理解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三、卡拉瓦乔在艺术技巧上的创新与突破

卡拉瓦乔在光影的处理手法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在此之前,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认为阴影会打乱构图的和谐,致使绘画主题不明确,所以故意对其进行省略。卡拉瓦乔对明暗的观点与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们不同,他习惯于利用强烈的光影来突出主体并营造环境,《以马忤斯的晚餐》(1601)是其光影和戏剧性表现划时代的作品。这幅画与卡拉瓦乔多数作品一样,把人物安排在前景,背景是大面积的阴影。他将基督头上的光环去掉,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左侧光的投照,将旅店主人的影子移到基督的后头,整幅画显得浓稠丰丽,光的掌握极其微妙,自暗里迸发而生,穿梭四处。在《朱蒂斯杀死荷诺芬尼》(1599)中,画家将背景沉入黑暗之中,看得见的只有红色的幔帐、白色的床单和枕头。三位人物均处于来自左前方的光线下,特别是身着白色上衣褐色裙子的朱蒂斯,更是几乎完全置身于光照下,这种强烈的明暗反差的绘画手法,是卡拉瓦乔特有的。另一幅《圣马太受召》(1599—1600)中,光从右方的窗户照射下来,窗下大片阴影中出现两个人物:一个是耶稣,另一个背向者是使徒彼得。左边亮处以方桌为中心,坐有一组人,是圣马太和三个年轻人及一位长者。耶稣伸出手臂指向圣马太,圣马太则用手指着自己仿佛在说:“是不是叫我?”除了背景开着的两扇木窗,其余墙面没入光影的变化之中。卡拉瓦乔让光线自右上角处探射入室内中,巧妙地把构图分成上下两大梯形,另加上左边墙角与窗子的光影对照,画家引领观者的视点随着光运动斜线的指示,由耶稣的头、手、顺移到圣马太及其余人的头与手。至于各人的腿部又形成另一明暗的对比排列。右边地面留有一小片光,恰与右上的大光束相映取得均衡。这种对光的物理性处理和给人的心理感应,在当时无人能大胆且熟练地如此操作。

用聚光、强烈明暗对比画法布置画面,塑造人物主次形象,是卡拉瓦乔艺术风格特征,他不受自然光源的影响,从表现画家创作意图出发,构成画面的均衡、呼应和节奏美感。

四、卡拉瓦乔在绘画上开创的一代之风对欧洲美术的巨大影响

他的艺术风格在其后很长时间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有大批的追随者,并直接启发了鲁本斯、委拉斯贵支、伦勃朗等许多大师级的画家的艺术探索。鲁本斯曾狂热地推荐曼都公爵贡扎格买下当时被教会拒收的《圣母之死》,并且在他自己的创作中不断吸取卡拉瓦乔艺术的营养。从哈尔斯的《微笑的骑士》,伦勃朗的《杜普教授的解剖课》、《夜巡》,委拉斯贵支的《宫娥》,到鲁本斯的《土与水》、《圣方济各·沙勿略的奇迹》,里贝拉的《圣巴托罗缪的殉教》,雷尼的《诱拐海伦》等作品,我们都能看出卡拉瓦乔风格的痕迹。

另有17世纪艺术的翘楚、艺术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画家真蒂莱斯基亦为“卡拉瓦乔主义”的追随者。她的《朱蒂斯杀死河洛芬尼》与卡拉瓦乔的同名作品相比较,情感的力度更为强烈,在许多描绘这一题材的艺术家中,只有她和卡拉瓦乔等少数人直接刻画了割头的场面,她的作品以残酷血腥的主题著名于世。相较之下,“卡拉瓦乔主义”的另一位追随者拉图尔则创造了反差更为强烈的绘画风格,他喜欢描绘夜晚的场景,逐渐发展了一种在暗影中凸显人物的技法,如《忏悔的抹大拉的玛利亚》、《手拿蜡烛的女孩》等,这些作品在光影处理方面都渗透着卡拉瓦乔的画风。另有长期居住罗马的波伦亚画家雷尼及西班牙17世纪上半叶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大师里贝拉,也都受其艺术风格的影响。

“卡拉瓦乔主义”影响了整个欧洲,它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顺应了时代潮流。宗教题材世俗化,更加注重对真实生活的反映,与下层生活密切相关。他的创作理念影响了后来的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他的光影技法也成为油画的基本表现技法。这位天才的艺术家,虽然活了不过37岁,但是每一幅作品都有着巨大的视觉魅力。那充满人性的创作理念,光影交错的画面,让我们在卡拉瓦乔的艺术魅力中久久陶醉。

[1][美]温尼·海德·米奈著.李建群等译.艺术史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第1版.

[2]陈英德,张弥弥.开启巴罗克荣光的大师——卡拉瓦乔.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10,第1版.

[3]李红洁,肖玲玲.名画的故事.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9,第1版.

[4]李行远.西方美术史纲.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10,第一版.

猜你喜欢

卡拉瓦圣母光影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光影
光影
圣母大学:Fighting Irish
——战斗的圣母人
卡拉瓦乔巨作 遗失百年后估价1亿欧元上拍,真伪存疑
巴洛克之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千眼圣母
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