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尝端午鸭蛋,品味盎然童趣——《端午的鸭蛋》教学案例

2010-08-15郭晓倩

文教资料 2010年29期
关键词:鸭蛋汪曾祺童趣

郭晓倩

(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江苏 南京 211100)

一、片段回放

在课堂主问题:“作者围绕鸭蛋,写了哪些内容?”引导下,学生主动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记叙要点,梳理出作者写作思路。

在学生概括到“挂鸭蛋络子”、“挑鸭蛋”时,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4、5小节写了哪些内容?

生(七嘴八舌):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

师:看来,鸭蛋在孩子们眼里乐趣无穷啊!老师觉得挑鸭蛋很有意思,大家看——

(师朗读挑鸭蛋一节。)

师:我觉得呀,别看这短短几句话,背后蕴含着很有情节和趣味的场景呢。我们来试一试吧——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这一段话改变成一幕小情景剧。会有哪些人?会有怎样的对白和动作呢?动脑筋,看哪个小组最能再现情境。

学生激动地组合,设计,表演。

第一组准备不足,不好意思,语言断断续续。冷场……

师:这几个孩子挑鸭蛋挺冷静挺有礼貌的哈。(众笑)

第二组表演比较生动,动作夸张,语言搞笑,频频笑场。

师:演得不错,但是,老师觉得你们如果能把课文中的一些字句加入进去会更契合情境。

第三组开始表演:

妈妈:快来快来!孩子们,来挑鸭蛋了!

男孩女孩围聚在一起头碰头,左看右看、翻来拣去。

男孩:我要这个!这个大!(一把抢过)

女孩:说你笨吧你不信,你挑的鸭蛋大是大,可样子那么蠢!你看我这个,淡青的壳,形状秀气,样子多么漂亮呀,一定油顶多!(得意地晃晃手里的蛋)

男孩沮丧地看看手里的蛋,撅着嘴。

妈妈爱抚地摸摸男孩的头:傻孩子,来,妈妈给你挑了个漂亮的蛋。快吃吧,吃完还要去比鸭蛋络子呢。

男孩女孩雀跃:噢!吃咸鸭蛋咯!

同学们鼓掌。

师:不要我评价,大家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这一组同学的表演好在哪里?

生1:他们表演自然、大方,口齿清楚。

生2:他们能够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改编。

生3:我最喜欢他们表演时候那种生动、充满童趣的动作和表情,体现出孩子的天真和可爱。

师:是啊,这组同学最妙之处在于他们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孩子们过端午节时高兴雀跃的心情,尤其是孩子的顽皮、天真心理,这也是汪曾祺老先生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吧。不信,我们来读一读第5小节吃鸭蛋。

学生齐读第5小节。

师:看,汪老先生多么细致地回忆了吃鸭蛋、玩蛋壳的经过,可见童年往事印象之深刻呀!谁来读一下最后一句?

生4起读,语气平淡。

师:注意最后四个字“好玩极了”和感叹号。再读一遍。

生4重读,有很大变化。

师:很好,你感受到怎样的心情?

生4:一种喜悦、惊奇,开心!

师:是的,孩子们看到萤火虫在鸭蛋里闪烁,真的是欢喜极了。大家一起来体会一下吧。

学生开心地读末句。

二、教学反思

非常喜欢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尤其爱极了他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的写作风格,于是我也寄希望于能将自己对美的感受传达给学生。在这种意图驱使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2.理解文章行文从容、闲适自由的风格。

3.学会品味富有童趣和特色的重要语句,理解作者情感。

在确立教学目标之后,我以一个梳理内容的主问题展开:“作者围绕鸭蛋,写了哪些内容?”鼓励学生主动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记叙要点。在梳理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自然穿插重点难点教学——以第一小节为阅读重点,感受汪曾祺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跳读文段,感受作者抒发的对故乡对童年的怀念;品读语言,体会平淡有味、动感传神的细节描写。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点在于首节的阅读感知,因为首节其实是汪散文闲适自由风格的集中体现,闲笔启文,淡淡化开,娓娓道来,不着痕迹。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关注将习俗简单梳理,划分层次,并未将首节自然与全文融合,教起来费力,学生体会起来也艰难。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探究问题:“这么多习俗当中,作者详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感受到记叙纷繁复杂的场景时应该根据写作目的与实际情况有所删减取舍。文中将鲜见的放黄烟子详写正是如此,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对十二红的详叙,也是为了自然引出对鸭蛋的介绍。并且,让鸭蛋在一片热热闹闹的端午背景下隆重登场,自然也契合了题意,洋溢了浓浓的乡土意味。理解了这样一个开头之后,再引导学生探究结尾囊萤映雪典故的引用,其实也就充分感受到汪曾祺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了,难点自然破解。

《端午的鸭蛋》之所以有味,关键在于字列行间蕴含浓浓情致。细数端午习俗,难道不是因为对家乡念念不舍?难忘家乡鸭蛋,难道不是因为对家乡不倦的爱恋?但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不能忽略汪曾祺先生蕴含在字列行间的盎然童趣。忽略了这一点,也许我们会错过很多至真至纯至美的璞玉。所以,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尤其关注了这一点。

课堂小情景剧的表演,就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品味语言蕴含的童趣。将作者以第三人称叙述的简单文字改编成小情景剧进行表演,这本身就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好玩的性格特征。语文课堂表演演什么?应该融入文本,有所想象,加深理解,体会写作意图;并非简单地为演而演,鼓鼓掌、笑一笑、造气氛。所以表演完毕老师的点评至关重要,对表演存在不足的必须指出,而且要一语中的。点评不足的目的是让学生一步一步纠正误差,走进文本。通过点评与改进,第三组的表演显然抓住了文章的意图,将文中短短四句话的介绍,通过对话、动作、神态进行具体展现,男孩女孩的天真可爱在简短的表演中有很好的体现,所以值得肯定。这样的表演显然才是紧扣文本有所延伸的,才是语文教学所必须的。

对吃鸭蛋、玩蛋壳这几处旁人容易忽略的小场景记叙,我也在品味童真童趣这一教学主旨的引领下,启发学生去深入品读。吃鸭蛋有滋有味,玩蛋壳步骤详细,汪曾祺先生是带着一颗不老的童心去着意描写的。萤火虫“好看极了”,用练囊不如用鸭蛋壳装萤火虫,北京的咸鸭蛋“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将符贴在门上 “这就能避邪吗”,包括放黄烟子那么不厌其烦的介绍……这样富有孩子天真稚趣心理的可爱文字其实在文中俯拾即是。

对“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一个充分体现汪曾祺擅用语言造型的散文风格的句子,我们同样也可以从童真童趣的角度去别样体会。这一精彩传神的描写,何尝不是汪曾祺童年时候对于吃鸭蛋的深刻记忆?正因为喜欢,所以筷子头是轻快愉悦地“扎”进去的;正因为喜欢,所以孩子仿佛听到了红油冒出的欢喜的声音;正因为喜欢,所以红油流淌的动态也是汩汩而充满生机的“冒”字。这一为人称道的细节,你难道没有看到一个食指大动、垂涎欲滴的孩子形象?他是那样向往,那样迫不及待,那样欢天喜地地享受着难得的美食,多么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这些富含童趣的情节和细节,我将其作为教学重点,吻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情态,使他们更深刻更乐于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感受必然深刻。

在教学过程的最后,我选择了汪曾祺的自白诗《我为什么要写作》,目的是要透过文字让学生深入感受汪老的个人风格和人格魅力。不少学生在读到“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时,已然嘴角含笑了,因为这一诗歌恰恰印证了我们通过文章和文字体会到的那个性情通达、谦虚幽默、童心犹存的学者形象。最后点选汪曾祺自叙的片段:“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提醒孩子们生活中除了忙碌,除了压力,更多的是美和快乐,我们要学会品味人生,品味快乐。

《端午的鸭蛋》是一篇难得的美文,美文要美读,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文字背后蕴含的生活情趣。以课文为范本,感受语言的无穷魅力,借用课堂上的一句话:让我们在忙碌之余,抽身看看周围,人生其实有很多乐趣,我们何妨慢点走,欣赏你自己。

猜你喜欢

鸭蛋汪曾祺童趣
鸭蛋大约有多重
九月·童趣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冬眠的树(四)
咸菜慈姑汤
童趣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童趣照相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