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运用问题析评*

2010-08-15邓剑虹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邓剑虹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以增大课堂信息量,体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但“可以”并不等于“必然”,要使多媒体教学有效服务于教学目标,必须明确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确立多媒体运用的原则,结合课程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信息和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误区

(一)倒置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弱化了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目的是课程教学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理当服务于教学目的。思政课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思政课教学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背离了这一要求,则是舍本求末。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不能摆正手段与目的关系,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过程中,教学信息的选择与组织和教学目的、意图有区隔,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教学管理部门教学评价标准的偏差。不少学校在公开课或竞赛课评比中,把采用多媒体手段作为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相比教学目的和内容权重过大,致使一些教师热衷于靠挂图、幻灯、视频等媒体进行教学,把备课的大量时间花在多媒体制作上,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弱化了教学目的统领作用,把课堂变成多媒体信息的陈列馆。

二是教师教学目的的迷失。有的教师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时,给学生连放2课时的电影资料,其本意是想找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亮点”,为相关教学内容提供生动的辅助材料。结果占用大量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却长时间停留在影坛明星身上,关心哪位大明星扮演什么角色,在这样的“娱乐”气氛中,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和革命前辈的机智勇敢。

三是教师对多媒体视听效果的过度追求。有的年青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色彩艳丽,动画和过渡效果丰富,再配以动听的音响效果,师生目光被荧屏锁住,演示成为关注中心,课件扮演着课堂主角,教学内容成了配角。但是,思想是要通过教师言传解析的,再漂亮的多媒体课件也难充分展示深刻的思想,过多过靓的多媒体展示会诱导学生只关心屏幕上有限的信息,而对信息背后深刻的思想失去了追求,这样“玩弄”多媒体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

(二)内容缺乏甄别与筛选,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多媒体教学在帮助学生理解直观性较强的问题,或将理解抽象问题具体化生动化有一定优势,而且网络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下载的资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于是有的教师轻松地下载,“巨量”地搬进课堂。

多媒体信息承载着教学内容,如果对信息缺乏甄别与筛选,未能进行组织与加工,其教育教学效能将大大削弱,甚至对学生产生误导。我们处在信息多元化时代,所获信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但有的信息受到发布者个人思想境界和政治观点的影响,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现实;有的信息早已过时,失去了现实效应或可信的教学价值。所以,作为教师应认真考虑多媒体课件所含信息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

有些教师对所收集的信息缺乏审慎的推敲,不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不筛选出与教学目的切合的信息,不考虑信息的时代性、前沿性,从网上下载资料后既不深入理解又不适当优化,就直接搬进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一面忙于播放视频或切换图片,一面照“屏”宣科,教学目标淹没在五彩缤纷的屏幕里,这种做法看似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容,实则是信息弥漫,却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三)课件主宰课堂,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思政课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可以省去许多板书的时间,对于许多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多媒体信息的演示可以化难为易,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但是,这并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

利用多媒体教学时,缺乏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一般会紧盯多媒体课件讲课,深怕漏掉屏幕上列出的要点,被多媒体课件上的内容牵着鼻子走,无暇顾及学生的感受和课堂的气氛,无法有效地控制教学节奏和有针对地调整教学内容,因此,授课形式呆板,现场气氛沉闷,学生很难与教师心灵互动,领略讲授意图。有些教学经验丰富但不能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的老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反而丧失了他们自身善于对教学内容展开联想,善于解析理论难点,善于在师生互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优势,在操作多媒体设备时手忙脚乱,打乱了预设的教学方案和步骤,无法镇静地组织教学。更可怕的是,当一个教师把整个课堂全部“托付”给了多媒体,师生将成为电脑和U盘的仆从,教师的主导作用淡化。这种课堂局面,背离了教学规律,是教师缺位于课堂的现象。

二、提高思政课运用多媒体效能的建议

将多媒体手段用于思政课教学可以提高课程教学效能,但在运用过程中,必须确立一定的原则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一)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要坚持必要、高效原则,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旨归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重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必要、高效原则,就是要使多媒体手段真正为教学服务,思政课教学也必须依据教学目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讲授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课堂教学形式的不同,多媒体课件和文本教案都是教师针对有关章节制作,都应与特定教学内容相对应,都要服务于教学目标。

我们在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时,应充分考虑其必要性和高效性,要从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摆正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教师应选择合适的多媒体信息,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轻松活泼、易于学生接受,通过图、文、声融为一体的技术处理,解决传统教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更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同时,教师要给自己准备足够的深入解析时间,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深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我们必须摈弃不恰当的评课标准,理顺目的与手段关系。要避免多媒体运用游离于教学目的。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成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深化和拓展,才能真正实现其功效。

(二)精选信息充实多媒体课件,着眼学生思想水平提升

有了众多的资料,教师的精心裁剪是一道关键工序,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相适应是精选信息的重要前提。

为此,我们一要注意思政课的理论性和时效性。高校思政课教材与时俱进,教学课件也应该及时跟进调整。我们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新教材的内容,尽量选择最新信息和最新研究成果,使多媒体展现的内容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使学生对理论有更为形象的认识。无论什么样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现实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选择方面下足功夫,使之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作用。

二要注意多媒体课件素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当过量的信息以缺乏明显内在联系的方式涌现时,学生得到的只是大量的“知识碎片”,难于抓住要点,不利于学生内化、接受,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课件的素材要选择真实的事件,典型的事例,符合客观规律的现象,才更具有说服力。

例如有教师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时逢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于是教师紧密联系实际选用了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的部分录像,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选取了其中的一些特殊片段组成5分钟的简短视频:一座美丽的城市在倾刻之间化为废墟,数以万计的生命在灾难中挣扎,灾难袭来,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心系灾区,果断决策、科学调度,引领抗震救灾工作始终紧张有序推进;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的灾区各级干部,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广大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危难关头所呈现的人性光辉;国旗为平民而降——以国家的名义,悲伤的默哀场面给人强烈的震撼……观后教师让学生谈一谈观后的感想,学生们均发言表示能深切体察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同灾区干部群众紧紧相连,集结在高高飘扬的党旗下,奋战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这段视频使学生能迅速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印象深刻。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要与教师讲授相结合,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导

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而忽视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要在对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思政课的育人目的。

传统教学方法有它的局限性,但其优势也很突出,教师讲授可以产生的效果在很多方面是多媒体手段不能替代的。

第一,教师语言或非言语性行为是多媒体课件无法模仿的。教师在课堂上个性的语言,并配以形体动作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带来师生互动,学生的心绪随着教师的语调和动作而起伏。如果课堂完全跟着多媒体的演示走,就无法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能充分表现教师的亲和力与号召力,更不能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

第二,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是多媒体教学无法替代的。思政课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教师讲授是一种师生间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既有知识的传播,也有行为的示范,更有情感的交流。师生间那种饱含人性和情感的交流,是由心灵产生碰撞达到思想升华的重要渠道,这是单纯由课件传递信息难于构建的渠道。

第三,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节奏是多媒体教学无法实现的。黑板的作用仍是重要的,板书即时性强,重点突出。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可根据课堂需要随写随讲,内容容易增删,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而多媒体课件往往是根据教师课前估计制作的,不具有随机性、灵活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作出的即时反应,是课件不可能替代的。

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构成相互补充态势。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当多媒体课件的“解说员”,对于那些侧重理性思维或启发学生思考的知识,以传统授课方式为宜;而对于侧重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会使讲解更生动形象,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一些,即便是后一种情况,也要关注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根据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统领课堂,多媒体是手段,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5).

[2]刘梅.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6,(2).

[3]王继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新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6).

[4]杨红云.论提高高校思政课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