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企业管理理论的未来发展

2010-08-15中国石化中原油田财务结算中心施志华

中国商论 2010年14期
关键词:柔性人性化特征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财务结算中心 施志华

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管理不仅综合运筹着企业中的其他所有资源,更直接决定一个组织的兴衰成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研究管理理论,加快推进管理科学化进程,对当代企业管理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 企业管理当前面临的形势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企业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剧、竞争愈发激烈;产品升级换代的周期缩短,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快;顾客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生产技术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生产日益社会化、生产协作关系更加复杂。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今世界的环境突出地表现出以下特征:

(1)全球化特征。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波及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实体之间的依存度持续加大。

(2)人性化特征。现代社会中的人性特点表现为高度的自我意识与个性张扬,价值取向更加多元。

(3)技术化特征。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新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管理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因为生产作业模式是管理运行的内在要求,管理运行方式是为生产作业服务的。

(4)多元化特征。当代企业经营目标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企业与社会的关联性与依存性日益重要,企业与社会的相容性矛盾日益突出,企业必须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求得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存条件。

(5)多变化特征。社会变革速度一日千里。社会变革速度的加快,需要有更加灵活、普适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管理模式的适应性是对当前管理实践的重大挑战。

2 企业管理实践未来发展的趋势特点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世界环境表现出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出当代企业未来管理实践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特点:

(1)信息化管理成为管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时空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计划模式、组织结构设计、领导方法及控制手段,因此,信息化管理渗透并体现在各种管理的所有方面和全部的过程之中。同时,出现了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演变的发展趋势。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方向,其实质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用知识来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创新化管理占据管理活动的主导地位。信息时代的多变性、复杂性以及快节奏确定了管理创新为主导的地位。在组织机构上,柔性模式代替了刚性模式,学习型组织成为人们追求的可靠保证。创新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使管理随着技术、市场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说,创新管理是未来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有助于企业促进全面的创新,从而使企业更好地适应未来环境激烈的竞争,并从中脱颖而出,快速发展。

(3)“硬”管理逐步向“软”管理转化。早期的管理是物本主义的“硬”管理,管理活动较为机械化,较少考虑个人因素、个人情感和心理等问题,随着实践不断的深入,人们越发意识到人们的心理行为对管理活动的影响,这种“软”管理的发展进步是以“硬”管理的存在为基础的,“硬”管理又靠“软”管理为提升的,因此,早期以物为主的管理逐渐转向为以人为本的管理靠拢,越来越注重个体的活动。

3 企业管理理论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

(1)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的发展史上继各派管理理论的优秀成果,并在新历史条件下,对传统管理理论的变革与重构,是企业管理的二次飞跃,由科学管理模式过渡到文化管理模式,不是管理学派主观随意创造出的,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在发展中的必然结果,这必将取代科学管理模式,成为下个世纪企业管理不可逆转的趋势。

(2)加强企业柔性管理。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系统的弹性化和生产的柔性化特征,对于以“创新即生命”的知识型企业来说,柔性管理将是适应这一特征的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模式。它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具有内在驱动性、影响持久性和激励有效性的显著特点。柔性管理能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精神。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柔性管理主要体现为管理决策、奖酬机制、企业内部员工配置、资源的流动等诸多方面。柔性管理适应了未来社会特征,必将成为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

(3)加强企业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基于人性特征而实施管理的一种模式,本质是一切以人出发,以人为根本,充分尊重人性,调动积极性,发挥个人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组织和组织成员的共同发展。在企业人性管理实践中,要让员工参与决策,实施民主管理;要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员工自主管理,努力为员工学习、培训提供机会,注重培训方式多样化和效果,建立人才流动、晋升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将科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将结合,建立合理的“人性化管理”实施与评价体系,制订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将科学的管理制度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真正实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猜你喜欢

柔性人性化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