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

2010-08-15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共青团校园文化服务

张 科

(乐山师范学院 团委 四川 乐山 614000)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

张 科

(乐山师范学院 团委 四川 乐山 614000)

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要求和方法指导。高校共青团应该紧紧围绕着学校的育人中心工作,以成长服务为主线实现高校共青团工作以人为本;分类引导落实高校共青团工作统筹兼顾;通过可持续发展全面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

科学发展观 高校 共青团工作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主体。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党做好青年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竭诚服务青年,努力扩大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其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广大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党输送优秀的青年人才,不断巩固党的青年基础。科学发展观理论把

“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和实质,以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兼顾作为发展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的文字表述言简意赅,而其内容却蕴涵着科学与价值、空间与时间、公平与效率、功利与道义、生态与人态等多重维度的统一。其丰富的内涵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工作目标、要求和方法指导,进而可推动其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以成长服务为主线实现高校共青团工作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实质,内涵其一是“为了谁”发展,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承认并尊重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价值观念,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其二是“依靠谁”发展,承认并尊重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历史的创造者,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去促进发展,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创新精神。第一,它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就是要以人的实践为依据,尊重人的实践。第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就是强调以人为立足点。第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讲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

成长服务就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既体现了共青团组织的关心,也是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根据广大青年学生的需求,把竭诚为同学服务贯穿于自身工作的始终,把服务青年学生的内容、形式、效果作为自身开展工作、评价工作的标准。

一是要树立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意识。要从学生成人成才的需求出发,根据一般和特殊抓好个体和群体,解决与青年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成长服务中要充分尊重青年学生的选择和参与,特别要关注青年的自主意识,在服务内容上尊重学生的选择,实施中依靠并强化学生的参与,服务效果上注重学生的评价,形成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服务青年要保持共青团组织的主动性和导向性。团组织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其在服务青年成长过程中对青年学生的需求,既要热情服务,又要正确引导;既要充分尊重,又不能简单顺从;既要积极落实,又要主动发现;既要竭尽全力,又不要试图包打天下。

二是以服务就业创业为重点做好学生成长服务。拓展素质教育内涵,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和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加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在保证基地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建立大批基地以满足青年学生成才的需要;建立不同年级以及未就业学生群体的信息化平台和分类教育机制,优化对接和管理工作。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抓好素质拓展中的创业素质向能力转化的环节,抓好社会实践活动中社会化技能的培训,抓好系列竞赛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是不断提高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工作水平,其关键在联系青年、了解青年,核心在不断丰富服务手段,健全服务体系,增强它们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质在竭诚服务青年,始终保持团的先进性。发挥组织建设的优势,强化健全的组织的服务意识和功能。紧扣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的增长变化,加大投入,培育和拓展新的服务阵地。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依托专兼职团干、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组织,加大队伍建设,做好服务学生的人才储备。

二、分类引导落实高校共青团工作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实现共青团工作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处理问题,统筹协调好共青团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关系,当前任务与长远建设的关系,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把完成突击性任务与抓好基础性工作结合起来,把组织化动员方式与社会化动员方式结合起来。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体是青年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把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和学生在不同时期的需求加以区别、分析、归纳,抓住主要矛盾,形成宏观的工作思路,在学校广泛开展分类引导青年的工作。

一是要把高校赋予共青团工作的育人目标分解成不同类别、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分目标。每一个目标的引导过程要找到青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增强引导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引导青年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统一,使他们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历史逻辑;引导青年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他们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快速发展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引导青年把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使他们在快速发展变革的环境中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是在找准关键点的基础上,要确定引导的核心思想内容。在确定引导工作的思想内容同时,要有理论、有逻辑、还要与现实相结合。在把握引导的核心思想内容过程中,既要注意尊重青年的思想认识和实际需要,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年级的学生成人成才的需求,还要敢于跟他们的错误观点作针锋相对的思想交锋,通过春风化雨、耐心细致的工作努力使他们认同共青团组织的思想主张。

三是要找到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分类引导。分类引导的阶段性目标和关键点的确立是实现目标的的基础,但要真正实现分类引导必须要一个有效的方式。既要真心爱护青年学生,真切关怀其成长,与青年交朋友,通过感情、信任、友谊建立分类引导的通道,还要采取青年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借助艺术、时尚、情感元素在分类引导中的催化作用,充分运用动漫、歌曲、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手段,使核心思想内容真正在青年学生中入脑入心。

三、全面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统一,对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共青团工作,不仅对于正确认识青年工作各要素之间的本质关系,寻求青年工作与党的需要、政府需要、社会需要、青年需要之间的最佳平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共青团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种资源,实现持续地为党输送后备力量、不断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为政府分担青少年事务,为社会培养青年人才,为青年谋求最大利益的组织效能和保持自身生机与活力的前提条件。

随着高校共青团员青年的大众化,价值观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海量化,使学校共青团组织面临有效地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多方面的挑战。高校共青团的角色客观上要求其建立与学校基本功能和青年需求相吻合的、完备的组织体系,实现组织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加强党对共青团的组织领导,保证党委工作意图在第一时间体现在青年工作中,让团的各级组织真正成为党青年工作的排头兵。通过党建带团建,强化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消除缝隙、全面覆盖的共青团立体化组织网络。尝试在高校团委设立学生党支部,及时、准确、有效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意图。

二是发挥共青团作为青年组织领导核心的作用,从当代青年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延伸共青团组织的手臂,特别是要关注网络和如社团之类的青年自组织的团建,采取固定和流动的形式,构建魅力社团、活力学生会、健康网络的青年组织体系,作为对共青团组织覆盖的有效补充。

三是建立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机制。注意沟通,开拓视野,形成校内各部门和师生参与为主,校外人力和物质支援支持为补充,青年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开放型高校共青团组织。高校共青团的各类工作、各项活动、各类阵地之间要实现各具特色,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建立起网络化的工作联系。准确把握共青团工作与学校育人之间的结合点与切入点,着眼于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基本需求和青年成人成才的需要来开展工作,为广大青年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尊重青年学生的自主意识,突出其主体地位,既要他们成为运动员,更要在他们当中培养教练员和裁判员,发挥青年学生的积极作用,以其需要和满意程度来设计、实施和评价工作,形成共青团组织与青年之间的良性互动。

四是要把校园文化活动课程化作为共青团工作持续发展的载体。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是高校校园文化活的灵魂,它既是展示高校办学活力和效果的重要方面,也是增强和提高师生实践和运用思想、知识、能力的重要载体。高校共青团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地使之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但是长期以来校园文化活动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设置,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多数青年学生成长的需要,而表现出覆盖面窄,目的性不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高校共青团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找准载体,依托校园文化活动,采取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惠及尽可能多的青年,进而得到绝大多数的青年学生的拥护,充分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全面推动共青团工作。具体做法就是引入“课程”的理念,将一切有目的、有计划地能促进学生知识增进、素质养成、能力提高的校园文化活动,都视为“课程”并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通过活动设置,计划的制定实施,效果的评价,使活动课程与第一课堂教学有效对接,成为学校育人体系中重要部分,大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充分实现学校的人才目标;利用“学分”的杠杆和活动模块设计,既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参与,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由选择,真正激发了青年学生成人成才的内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以学生社团为校园文化活动课程的载体,既找到了活动课程组织实施的主体,保证活动课程的规模和质量,同时可以加强社团的指导,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推动其良性健康发展,使之成为的学生成才的重要的,充满活力的载体,实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持续全面发展。

[1]李恒瑞.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思想体系和指导意义[J].岭南学刊,2006(3)

[2]李福业.以人为本有三层涵义[N].辽宁日报,2005-01-12

[3]胡九龙.密切联系群众,竭诚服务青年[J].中国高教研究,2003(4):64-65

[4]卢雍政.在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R].共青团中央文件,2009-09-21

[5]陆昊.在共青团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R].共青团中央文件,2010-01-07

[6]孙爱军.青年工作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9(10):28-32

D432

A

10.3969/j.issn.1009-6922.2010.01.19

1009-6922(2010)01-63-03

2010-03-01

张科(1975-),男,乐山师范学院团委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杜小三

猜你喜欢

共青团校园文化服务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