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的尊严的内在意蕴

2010-08-15孙智萍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恩格斯自律

孙智萍

论人的尊严的内在意蕴

孙智萍

人的尊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命及其尊严。二是理性、非理性与超理性。理性表征着人的尊严,但超理性象征着人的最高价值。三是自主、自治与自决。自主是一种观念或理念,也是一种能力。四是自律与义务、责任。自律要求人必须在理性选择的指导下,有节制地满足自己的愿望、情感和需要,与义务、责任等紧密相连。五是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其结果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尊严;内在意蕴;生命

马克思说:“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1]作为价值理念或价值目标,人的尊严是社会得以维系的一种重要粘合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人的尊严的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生命及其尊严

对于人来说,生命无疑是极端重要的。在人类行动的所有形式中,“最基本的和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最复杂的和最具内涵的,就是生命。对于人的存在来说,生命是本质性的:它是一种在非危机状态时不能被终止的行动”。[2]在唯物史观看来,经济因素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强调“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生命现象本身是极为复杂的,不仅有自然生命,而且还有精神生命和价值生命。从不同的维度和学科出发,生命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第一,生物学意义上人的生命。生命的产生,是大自然演化或进化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也是其演化或进化的结果及其表现,因而生命的持存离不开自然。在生物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也就是从自然或肉体的意义上人的生命。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体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的自我更新。”[4]人的生命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

生命是作为个体的人得以存在的第一前提,如经典作家所说:“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5]人作为有生命的现实个体,首先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感觉实体。一个人若没有了生命,其他的一切都无从谈起。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第二,社会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其生命既是在生物意义上诞生的,也是在社会或文化意义上产生的。人的生命本身是动态的,是一种活动,人的生命本身是一个过程。特别是在社会文化意义上人的生命,是在包括劳动在内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如马克思所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6]可以说,这也正是人的生命区别于其他动物生命的根本所在。

第三,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在狄尔泰看来,“生命”不仅是精神科学的出发点,而且是哲学的出发点。“历史上的生命是整个生命的一部分,而后者在人们的体验和理解过程中则是既定的。所以,这种意义上的生命,可以扩展到把人们所能体验的整个客观精神领域都包含在内的地步。生命是基本事实,它必定会构成哲学的出发点。”[7]的确,人不仅是一个生命的存在,而且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生命的存在。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8]人的生命与动物的生命是有根本区别的,即人的生命存在方式不同,人不仅依赖于自然也改变自然。

人的生命中有其超越性的一面,神学家往往强调,人的生命具有神圣性,生命极其娇贵、甚至脆弱。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9]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生活品质还包括死亡的品质,所谓“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人甚至所有生命有机体都终有一死。因此,作为个体,应当珍惜生命;作为社会,则应当尊重、呵护生命。

二、理性、非理性与超理性

第一,关于理性。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在一切变化和矛盾中惟一常住或保持不变的,是位于一切运动、变化和对立背后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中的理性,即逻各斯”。[10]中外许多思想家都认为,人之为人,乃是由于他或她具有理性或者理智。柏拉图认为,人性的完美体现是灵魂,而灵魂本身则由三种因素构成:“欲望”、“理性”、“精神”。费尔巴哈也认为,人之与动物不同,在于人是一种普遍的实体,有自由的官能。最广义的理性“是指人所特有的思维、理解、认识、推论的能力、规律、法则,而大多与逻辑相关。”[11]康德把理性分为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前者完全是关于认识的,是形成科学知识的基础,后者是关于道德规律的,是体现形而上学的源泉。而实践理性又高于理论理性,在理论理性中,人不能摆脱自然界的必然性,因而,人是达不到自由的。但在实践理性中,人能够获得自由。在伦理行为中,“理性不仅作为价值判断,而且作为能动地实现价值的实践理性而发挥其功能。”[12]理性的产生、功能等等,都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第二,关于非理性。哲学上的非理性主义,是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泛逻辑主义的反叛。一是强调神秘的直觉、内省、意识或下意识,将其作为真正主体的表征。唯意志论、生命哲学、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等均如此。就人本身来说,不仅有理性,也有非理性,比如,意志、情绪、情感等。叔本华认为,人的任何意志的每一真正的活动都立即而不可避免地是他身体的活动。所以,身体的活动就是客体化了的意志活动。弗洛伊德用“本我”、“超我”、“自我”描述社会理性压抑、性本能等。需要说明的是,人有情绪、情感等种种非理性特征,但非理性并不等于反理性。[13]

第三,关于超理性。主要有两种理解,一是宗教的,一是世俗的。在一定意义上讲,人都是需要宗教信仰的,其区别只在于信仰什么。理性表征着人的尊严,但“人同时也是一种超理性的存在,超理性象征着人的最高价值。”[14]需要强调的是,人的理性、非理性或者超理性都不是截然对立、完全分割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三、自主、自治与自决

人作为“有限理性存在者”,具有自主、自治和自决等特性。恩格斯指出:“正如人学会吃一切可以吃的东西一样,人也学会了在任何气候下生活。人分布在所有可居住的地面上,人是惟一能独立自主地这样做的动物。”[15]在一般意义上,自主、自尊和自治所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首先,自主作为一种观念或理念,是指“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属于自己,并不受制于他所不能控制的力量或原因。”[16]其次,自主也是指一种能力,即“能够支配我们的生命;对我们的情感、与我们相关的他人和工作承担起责任,学会怎样生活和学习,怀有对价值和善的敬意。”[17]当然,人若能自主,其必要的前提就是对自己的认识与反思,因为人只有“了解自己本身”,才能“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18]

在现代条件下,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自主的。一个自由的人,就是一个积极的、自决的、思维着的人,自由的范式就是由内在决定的理性导出不言而喻的真理。马克思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19]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独立自主,就是人能够意识到要立足于自身。“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时候,才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而且只有当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它才是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20]总之,人若能自主,其前提就是对自己的认识与反思。

自由往往就是自主,反过来说也一样。在民主社会中,自由作为一个目标,它的实现确是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自主或自我,是现代性的一个必然结果和表现。现代性的一个表征,即自主性。自主或自尊,既不意味着不承认他人,也不意味着就不尊重他人、不服从他人。巴枯宁说:“一个人只有尊重、热爱所有人的人性和自由时,同时也只有当他自己的自由与人性受到所有人同样的尊重、热爱、支持时,他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人。”[21]

在当今时代,不仅上帝死了(尼采语),连人也死了(福柯语)。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更应当相信自己,强调自治与自决,依靠自己的力量。人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这在中国传统中是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2]强调的是人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所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四、自律与义务、责任

自律与“自主、自治与自决”都是密切相关的。所谓自律就是意志自律。自律是人的自由的体现。人的“自主、自治与自决”,就要求人自律、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换言之,自主、自由等与责任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个理性健全的人来说,其承担责任是以道德上的自由为前提的,同时,在现代社会,还应当具有相应权利,否则,要承担义务或责任也还是无从谈起的。自律所强调的是,人“必须在理性选择的指导下,有节制地满足自己的愿望、情感和需要。”[23]否则,就要承担由于自己的不当选择而给自己和他人所造成的后果。在某种程度上说,首先就要自爱。

自律是与义务相关联的。人的义务包括对自己的义务、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对自己的义务,就是人格自我实现的义务。每个人只有先确立自己的需要、确立自我、确立个人利益,才能成为对方的手段。“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把自己当作自我目的才能成为手段,也就是说,这个人只有为自己而存在才把自己变成为那个人而存在,而那个人只有为自己而存在才把自己变成为这个人而存在”。[24]

自律与责任也是紧密相连的。自律意味着责任,责任也意味着自律。人在社会中存在,必须承担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其次,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只有其每一个成员都尽一份力量,社会才能得以存续、发展。

五、创造力和自我实现

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是与人的自主和自尊等密切相联的。创造力是因,自我实现是果。历史地看,“没有一个先前的时代像歌德时期那样意识到创造性。但是,它把创造性局限于艺术的天才。只有现代思想才把创造性扩展成一个基本的人类学的和文化哲学的原则。”[25]阿奎那断言,“人的本性和人的存在都来自上帝。人性是人的本质,人性给人的存在以规定性,而人性这种本质又由人的存在而体现。人之所以为人,就是这二者的结合。”[26]正因为如此,人区别于一般的动物。人的理智在反省自己的本性时,又必然认识到自己具有一种成全自我的自然倾向,倾向于自我完善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所以,“人不仅本能地按照自己的本性而且根据自己的理智反省,有意识地追求成全自我、完善自我。”[27]在马克思看来,“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8]人的全面性的基础就是人的天赋资质的全面性,这同时就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一种全面的关系。

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是一切人应当具有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不满意自己的社会角色,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在当今世界,我们确实有必要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一个人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的程度,表征着他或她取得的成就,以及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因此,作为个人来说,应有高度的荣誉感,促使自己去争取更大的荣誉,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应当努力创造为个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条件。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 1982.6.

[2]哲学人类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1-2.

[3][5][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67.67.6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 1995.422.

[6]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 1979.50.

[7]历史中的意义[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11.

[9]思想录[M].商务印书馆,1985.158.

[10]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1995.22.

[11]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4.

[12]人的尊严、价值及自我实现[M].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3.81.

[13]王海滨.现实的哲学与哲学的实现——从黑格尔到马克思[J].理论探索,2010,(3).

[14]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M].人民出版社,1995.304.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 1995.380.

[16]个人主义[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49.

[17]人道主义伦理学[M].东方出版社,1998.170.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 1956.651.

[19][20][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96.129.123-124.

[21]上帝与国家[J].文选,280-281.

[22]易经[M].

[23]21世纪的人道主义[M].东方出版社,1998.170-171.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人民出版社,1979.100.

[25]哲学人类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224.

[26][27]托马斯·阿奎那基督教哲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99.199.

(责任编辑 马晓黎)

book=324,ebook=324

孙智萍,中共东营市委党校讲师(邮政编码257091)

B82-063

:A

:1672-6359(2010)03-0097-03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恩格斯自律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只有自律,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