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社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2010-08-15张文雅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区政治

张文雅

学生社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张文雅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使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是适应高校扩招的发展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高等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是高校学生社区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建设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转变观念,更新社区管理理念;加强领导,建立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学生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

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一、学生社区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社区,泛指聚集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本文所讨论的学生社区指为学生起居生活的寝室区。高校学生社区,是高校大学生在课余饭后活动、起居、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培养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尤其在连续扩招之后,大部分高校都急于应对学生人数激增引发的教学资源紧缺、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质量下滑、安全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放松和忽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学生社区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状况的严重滑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精神,积极探索一条适应新形势、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的有效途径。

1.适应高校扩招的发展要求。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高校扩招,学生的数量和组成将会发生质的变化。除普通全日制大学生数量增加较快外,自学考试班、各类成人教育班、证书班、短期培训班的学生数也将急剧增加,加上网络的出现导致的各类学生相互之间接触的增加,多元的文化冲突在社区这一大学生最集中、思想交流机会最多的场所不断接触、碰撞、融合、消解,使社区成为各类矛盾冲突的中心。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应对越来越突出的如卫生、安全、环境、心理等各类问题。

2.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改革的必然要求。社区理应成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后勤社会化实施之后,按照社会化的要求和谁投资、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大学生在公寓等后勤场所的行为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由后勤企业来承担,但这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实现,后勤作为企业必然存在逐利性,再加上后勤人员的素质也无法适应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为避免大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空状态,帮助大学生解决在相对宽松的社区环境下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加强这一区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3.培养高等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学生社区已经成为大学生一天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据统计,我国高校学生每人每天在社区停留的时间长达12小时。同时,学生社区是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晴雨表,学生的真实思想状况在这里会一览无余,这就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条件。社区已经处于现代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核心地位,社区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工作者应将学生社区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生社区中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冲破传统教育遭遇的困境,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高校学生社区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相对教学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性特点,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的是无组织的隐性教育,缺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的指导和监督,一些消极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社区人员混杂,网络及通讯工具上有害信息的泛滥,大学生思想易受其影响;许多大学生缺乏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自律能力差、纪律涣散,社区里打牌赌博、打架扯皮、恋爱越轨等现象经常发生;不少学生违反管理制度购买并使用电饭煲电炒锅等,给学生社区带来安全隐患;学生社区成为学校安全事故的多发地段,并成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大学生社区学生居住集中,分布结构复杂,容易成为大学生集群行为的发生地,而且这种集群行为一旦发生容易失控,必须加强教育与引导,制定危机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尽量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社区、高校的稳定。

二、建设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认识是根本,措施是保障。要建设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转变观念,更新社区的管理理念。以大学生社区建设为依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变以往落后的工作观念成为必然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转变以往社区管理职能单一化模式和重管理轻育人、重权利而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旧观念。把社区管理和社区育人相结合,把社区管理的责任和权利相统一,把社区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为培养青年大学生成才服务的理念。

在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真正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要针对高校扩招及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学生情况复杂、个体问题突出的实际情况,认真区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整合全学校的教育和服务资源,建立起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的工作运行体系,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2.加强领导,建立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建立由学校投资商后勤管理部门以及大学生等相关各方代表组成的机构,进行社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划部署指导和实施已成为必然。如成立由学校党政、投资商和后勤管理部门领导挂帅和学生代表参与的社区学生工作指导(协调)委员会,加强对社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成立由相关各部门负责人牵头,学生辅导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大学生代表为成员的社区学生工作委员会,具体指导社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做好心理咨询服务等日常事务。社区学生工作指导(协调)委员会可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和碰头会,研究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案;社区学生工作委员会则实行工作例会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具体实施和落实社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3.提高学生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学生社区的管理人员既包括学生辅导员,也有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大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他们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大学生的发展成才有重要的影响。学生社区的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也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大学生的引导和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

社区管理服务人员由于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缺乏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状况、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的了解。使得大学生社区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对此,学校可公开招聘学生生活社区管理员、保洁员,并加强对他们的岗前培训和日常管理,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派的工作队伍;增强管理人员“以人为本”、主动为大学生服务的理念;把学生生活社区管理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在管理服务中做到对大学生有爱心、对工作有诚心;保证人性化管理思想落到实处。

4.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对高校而言,学生社区文化是指共同生活在一个区域,有着共同学习生活联系及相同的价值观念、相属的认同意识的大学生群体,为满足物质产品所不能提供的求知、求乐、审美、抒情等需要而进行的社区性文化活动及由此形成的一种氛围。社区文化建设是高校社区的灵魂与核心,其本身也具独特功能,可以在传承优秀传统,提高大学生素质,规范发展新型人际关系,调整凝聚社区个体等方面起积极作用,也可以为社区大学生性格的塑造提供内在的有力支持。另外可以利用开展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塑造,既将统一的社区文化精神潜移默化地内化到社区大学生身上,又要尊重大学生个性,保持社区文化的活力和开放性。高校应鼓励大学生社团在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建社区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社区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摄影大赛,积极开展如“星级寝室创建”、“大学生社区文化艺术节”等以寝室、楼层为单位参与的系列活动,用高雅活动、科技文化来占领社区的各类阵地。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4(A2).

[2]纪宝成.高校要负起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N].光明日报,2005-03-13(6).

[3]戴刚书.德育环境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2.

[4]叶汉钧,孙连坡.以人为本建设“绿色和谐”学生生活社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

[5]卫刘华.注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指向[J].理论探索,2008,(4).

(责任编辑 马晓黎)

book=322,ebook=322

张文雅,广西师大2008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邮政编码541004)

G641

:A

:1672-6359(2010)03-0069-02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区政治
社区大作战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3D打印社区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