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锁南普家族在河州

2010-08-15杨聪聪

黑龙江史志 2010年5期
关键词:明太祖祭文洪武

杨聪聪

(安阳工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何锁南普家族在河州

杨聪聪

(安阳工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明朝建国后,明太祖即派人赴河州诏谕吐蕃各酋,何锁南普率部首先来降,明廷也投桃报李,委任何锁南普及其家族成员为河州卫的要职。何锁南普家族不负众望,他们恪守职责、安定一方,对河州的政治、经济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也是何锁南普家族成长为西北赫赫有名的土司的关键所在。

何锁南普 何铭 何敏 河州

明代河州的杰出人物辈出,何锁南普家族尤为著名。他们以家族的势力对河州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河州卫建置史上起了重大的作用,对河州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录这一对河州有影响力的家族。

一、何锁南普

何锁南普,藏族,原名锁南普,归附明朝后,太祖赐姓何,河州右丞里人。

何锁南普本人好习弓马,他的这种性格特征也对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作了最好的注解。对何锁南普性格特征的描写独见于明嘉靖《河州志》,其它任何史料不曾记载。在《临夏人物志》“何锁南”条载:自幼好习弓马,勇略过人,年长,渐服众,成为河州吐蕃头人。元末任荣禄大夫、陕西等处平章政事,至正元年(1341)任吐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武官从二品)等职。

洪武二年(1369),明太祖命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赴河州诏谕吐蕃各族,吐蕃首领均持观望态度。洪武三年五月,“左副将军邓愈自临洮克河州,遣人招谕吐蕃诸酋”。六月,“故元陕西行省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以元所授金银牌印宣敕诣左副将邓愈军门降,及镇西武靖王卜那剌亦以吐蕃诸部来降。……,至是何锁南普等来降。”这与《河州志》的记载基本相符,只是实录记载的更为详明,把何锁南普降明的前因及后果和影响更为重要地表现了出来。十二月,“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一十三人来朝,进马及方物”,“(太祖)赐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及知院汪家奴等袭衣”,“以何锁南普为河州卫指挥同知,朵儿只、汪家奴为佥事。……。仍令何锁南普子孙世袭其职。”这是何氏家族在明清时期成长为威震一方的土司的开始。

《河州志》记载:五年,命中书劳西域指挥何锁南敕曰:“君子守信,以义从仁。所以仁者盛,义者兴,此理道之行者也。今西河指挥何锁南,自附以来,信义甚坚,前岁命往乌思,宣布朕命,远涉万里,不惮劳苦,至乌思,所言朕命如敕,今年以家小来京,合加礼待,使足养其亲,下程米三十石,麦加之。其镇扶刘温,官职虽微,心亦怀诚,眷属亦至,下程米一十石,麦亦如之”。然而查阅《明史》和《明实录》两种史料,均记载为:“(洪武十二年)秋,何锁南普及镇扶刘温各携家属来朝。……今以家属来朝,宜加礼待。乃赐米、麦各三十石,刘温三分之一。”“洪武十二年,河州卫指挥同知何锁南普、镇抚刘温各携其家属来朝。……其赐何锁南普米、麦各三十石,刘温米十石,麦如之。”对比三种史料,其记载的内容大体一致,无外乎是对何锁南普所做贡献的褒奖。对于时间上的出入,鉴于《明史》和《明实录》属官方正式文献,其记载真实可靠,想来应是吴祯在作《河州志》时给弄错了。

何锁南普致仕卒于家中,几乎所有的史料都不曾记载其卒于何年何月,但从《河州志》卷三《文籍志(上)?谕祭文》中大体可以推测出何锁南普卒于洪武十四年底或洪武十五年初。从祭文中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于何锁南普归附后尽心尽力效忠朝廷、维护边关稳定、安定地方秩序等所做出的努力给予了甚高评价;对于何锁南普的溘然长逝,明太祖深感痛惜;对于其后世子孙做了细致周到的安排,以免除后顾之忧。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推测:何锁南普及其家族在西北边陲的影响力对于当地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明太祖“优及尔后”的重要原因。

何锁南普在任河州卫指挥同知的十几年中,安抚西北边陲各族,维护了当地的稳定,使当地得到了安定的地方秩序,边民得以休养生息,居边几年,烽火不惊。其过世后,边人怀之,其子何铭,承袭其指挥同知之职。

二、何铭

何铭,何锁南普长子。洪武三十年(1397)授其为镇国将军、洮阳节度使、河州卫世袭指挥同知。洪武三十五年(1402),擢升为陕西都指挥同知。

《河州志》中记载,永乐四年(1406)何铭奉明成祖旨令前往乌思藏等地建立驿站,以方便乌思藏及朵甘地区诸部上京朝贡的使者或者是中央派遣出使藏区或西域的使者。然《明实录》中明确记载:永乐五年三月(1407),敕都指挥同知刘昭、何铭等往昔凡、朵甘、乌思藏等处设立站赤,抚安军民。永乐七年,何铭等人完成任务从乌思藏返回,明成祖还对其进行了奖励,“赐钞币、衣服有差”。从可信度上来讲,实录更高一些。因此,何铭应该是在永乐五年奉命前往乌思藏等地设立驿站的。

对于何铭战死沙场一事,《明史》和《明实录》都没有专条明确的记载,但在《明史》“李彬”传里曾提到过何铭战死一事:十年,命甘肃与西宁侯宋琥经略降酋。彬与柳升严兵境上,而令土官李英防野马川。凉州酋老的罕叛,都指挥何铭战死,……帝嘉彬功,赐赉甚厚。从这段记录来看,与《志》中的记载除时间外几乎暗合。征甘肃的原因是因为凉州土酋老的罕的叛乱。征甘肃的结果就是老的罕的叛乱被平服。《志》中还告诉我们一条重要的讯息就是,何铭战死在沙金城。沙金城大概在今青海省门源县以西,与甘肃省的甘州、凉州相距很近。

由于何铭在任上一贯良好政绩和优异表现以及在战事中英勇杀敌、为国牺牲的英雄行为,明成祖专谕祭文,给予了“可名垂青史”的评价。

三、何敏

何敏,何锁南普子孙,一说为何锁南普次子。

《河州志》对何敏的记载甚少,只有卷三、文籍志(上)谕祭文记载少许。从祭文中可以看出:一、何敏精通番语,因此经常出使藏区或西域;二、何敏因功累迁要职;三何敏虽然退休,但皇帝依然不忘其过去的功劳。祭文从《明实录》中可得到一些佐证:“宣德二年五月(1427,6)升行在鸿胪寺丞何敏为行在锦衣卫指挥佥事。敏习番语,始由通事进,至是命与都指挥佥事蒋贵往同松潘卫指挥吴玮招抚番寇。……果以寇顺从招抚,且休兵息民,毋阻其向化之心;若不顺,即令贵同整等进兵剿捕。”何敏在处理松潘等处叛乱时,充分发挥其特长,以抚谕向化为主的手段,既减少了双方的军事伤亡,节省了军费开支,同时免除了当地老百姓因战事而要流离失所的危险。“宣德四年三月(1429,4)赐行在锦衣卫指挥佥事何敏等四人钞,以招抚松潘番蛮还也。”,其后(十月),何敏上奏分析了松潘等处番蛮叛乱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治理该地的意见。

何敏处理松潘等地番蛮叛乱的事件中表现的有勇有谋,可以看出其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像这样的事例肯定还有很多,无外乎何敏致仕退休后,皇帝“爱念旧劳”,颁赐祭文呢!

《河州志》中还有关于何英、何勋的记载,限于篇幅和资料的原因,不能一一为其做传。但从何锁南普、何铭、何敏三人的一生经历来看,他们自从归附明朝后,就一直忠心耿耿地为大明王朝的利益奔走、服务和献身,可谓“一门忠烈”,可以名垂青史了。延至清代更是如此。民国20年,何氏及其“吃户”皆编入民籍。

[1](明)吴祯、刘承学、朱琏:《河州志》,张羽新主编《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第30册,学苑出版社,2003年.

[2]丹曲、谢建华:《甘肃藏族史》,民族出版社,2003年.

[3]董倩:《明朝对西北蒙藏地区的经营析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4).

[4]秦川:《明朝对甘青藏族地区的政策》,《甘肃社会科学》,1991,(6).

[5]尹伟先:《试论明朝对甘青藏族地区的管理政策》,《西藏研究》1999,(2).

[6]舍力甫:《何锁南普的族属与东乡族族源问题》,《西北民族研究》1988,(2).

[7]王继光:《明代的河州卫》,《西北民族研究》,1986,(1).

注释:

(1)陈龙编著:《临夏人物志》,“何锁南”条:5,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2)《明太祖实录》卷52,洪武三年五月辛亥条.

(3)镇西武靖王为忽必烈之后,吐蕃等地都属于他的封地.

(4)《明太祖实录》卷53,洪武三年六月乙酉条.

(5)《明太祖实录》卷59,洪武三年十二月辛巳条;卷59,洪武三年十二月壬午条;卷60,洪武四年正月辛卯条.

(6)(清)张廷玉:《明史?西域传》(校点本)“西番诸卫?西宁河州洮州岷州等番族诸卫”,中华书局,1976.

(7)《明太祖实录》卷125,洪武十二年七月戊申条。

(8)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下),第二章第一节“土司”,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9)《明成祖实录》卷48,永乐五年三月辛未条.

(10)《明成祖实录》卷61,永乐七年二月辛巳条.

(11)(清)张廷玉:《明史?李彬传》(校点本),中华书局,1976.

(12)(明)吴祯、刘承学、朱琏:《河州志》,卷三《文籍志(上)谕祭文》.

(13)张羽新主编《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第30册,学苑出版社,2003.

(14)《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下),第二章第一节“土司”,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15)《明宣宗实录》卷28,宣德二年五月丙午条.

(16)《明宣宗实录》卷52,宣德四年三月丁未条.

猜你喜欢

明太祖祭文洪武
书法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春满人间
《王勃集》的編纂時期
——以日本傳存《王勃集》卷三十所收《族翁承烈致祭文》爲中心*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明太祖“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理念与实践
七岁驿童对明太祖
康熙帝谕葬靖海侯施琅将军祭文再现福建
论明太祖的廉政思想与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