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2010-08-15

黑龙江史志 2010年5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科学

罗 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文学与艺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以科学发展观来观照高等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宏大价值得到进一步凸显,中央16号文件出台就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重视和指导的结果。在如此浓郁的“以人为本”语境中,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成为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诉求。因此完善健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既是高校自身培养教育高素质学生的需要,更是符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当代高校教育科学发展的总体需要。

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被党的十七大正式写入党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得到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一切发展都必须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都必须由人民来共享”的精神实质,其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人类社会和谐关系。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回应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方向。

1.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诉求。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发展的重要维度。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跨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学生人数的增加直接带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的增加,保证一支高效精干的辅导员队伍成为内在诉求。辅导员有效切入学生工作的各个领域,有针对性地做好个性化辅导,在创业就业、党建团建、课堂内外等方方面面发挥引领组织作用,引导学生在“自律”与“他律”中实现素质能力上的进步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是学生成人成才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2.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需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人的个性、能力、价值观等得到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有两个方面必须凸现。首先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成长和发展,其次要让辅导员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目的,辅导员的提升是必要条件,因为辅导员是大学生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是学生思想行为形成的“引路人”,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奠基石”。[1]而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能为辅导员创设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措施机制,只有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实现学生与辅导员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目标才有平台保障。

3.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所在。国家的未来在于青年,高校是青年最集中的地方,高校的和谐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在维持和保障自身稳定和谐的基础上培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何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如何确保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健康、全面、和谐地成长,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而其中担当这一重任的主要力量来源于肩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命的高校辅导员,因此,建设一支强大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成为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专业技能不强、专职化水平不高、队伍发展不稳定等方面的问题,以至造成工作成效偏低的结果,不利于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政策,不利于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成长,不利于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模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在高校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承担与学生相关的所有工作,既包括入党、就业、班团建设等核心学生事务,还要执行行政部门派发的各类事务,如向学生转发各种通知资料,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等。辅导员职业角色被定位为大学生事务总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管理以外大量的非本职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校园保姆”。职业角色定位的模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2.辅导员数量、质量的降低,限制工作成效的提高。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每150名左右的大学生应当配备1名辅导员,然而目前国内好些高校的这一比例达到了1:300,甚至更高;加之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既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造成辅导员队伍存在数量、质量方面的缺陷和弊端。队伍数量、质量上的降低,限制了工作成效的提高。

3.辅导员稳定性的缺乏,阻碍专职化的发展。很多辅导员从事这一行业并非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爱,甚至有些类似于戏剧的“拉郎配”。对事业认同感的不强导致最大的危害是队伍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许多辅导员并非专职辅导员,除了担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还要担任教学任务,年深日久,滋生厌烦情绪,思想上的归属感与辅导员的使命感渐行渐远,慢慢地就成了深受“身在曹营心在汉”痛苦煎熬之人,直到再过若干时间转行从事教学,造成队伍建设的断截,这是辅导员队伍发展轨迹普遍情况的写实。队伍稳定性的缺乏,阻碍了专职化的发展。

4.外围重视程度不够,形成辅导员心理上的孤立状态。尽管各高校在政策、措施上保证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对稳定状态,但是当前师生配备比例、辅导员的待遇晋升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可以说,对辅导员无论待遇还是重视程度,都不及专任教师;在学生中的受尊敬的程度也是有所逊色;高校行政主管部门对辅导员工作依然存在边缘化倾向。辅导员队伍没有能够实现完全的专职化、专业化,“高校没有把辅导员工作和辅导员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2]久而久之,辅导员心理上的孤立感挥之不去、难以排遣。这种抵触情绪一旦作用于工作上,难免起到负面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以人为本是核心价值导向。以此为参照,如果辅导员的角色身份得不到实质性界定、个体的发展得不到明朗的政策保障、辅导员的专业化之路缺乏有力助推,辅导员队伍建设将会维持纸面上长久的高调,实质上是被剥离了以人为本的关怀,发展将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象。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1.对辅导员的职业角色进行科学规范的凝练。辅导员的基本工作职责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除课程教学以外的教育管理。简言之,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导师。这是比较恰当的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体体现在:从科学发展观讲求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说,把作为人的辅导员从繁杂的其他非本职性事务的樊笼中解放出来,这样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从科学发展观讲求和谐的角度来说,辅导员这一职业是从事高于一般所谓“事务总管”或者“校园保姆”的思想灵魂塑造工程,从而纠正他们所以为的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处理繁杂事务的一般人员,这样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师生关系的更加和谐。从科学发展观讲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实现了上述的从人本思想考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的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良性的、科学的、可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

2.保证辅导员数量和质量的双到位。实践经验证明,每150~200名左右的大学生配备1名辅导员是比较恰当的数量要求,多于或少于这个比例,辅导员队伍的平衡性就显得比较脆弱。我们主张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占据辅导员队伍的多数,适当配备其他相关专业的人员,并定期举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结合大学生群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开展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服务措施的普及。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出发,体现以人为本、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做法可以考虑如下几点: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从实际中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课程,作为教育者一方的辅导员首先应当加强自身修养的教育,在坚持理论的基础上用理论指导实践。特别是应当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理论,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从业队伍有较高的专业素质。②公开竞聘上岗、培训。公开的竞聘上岗有利于队伍良性竞争、良性发展,也是提高队伍素质的关键源头。一方面,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得有志于从事辅导员职业的人明确目标,摆正位置,提高自身素质。而培训则起到提加动力、注入养料的后备支持作用。③分校区、分专业、分年级管理相结合的探索。分校区、分专业、分年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手段可以解决因时间、空间、生理、心理等差异造成的辅导员人数不足的问题,也可以互补彼此的短处、互取彼此的长处。

3.保障队伍稳定,走专家化、职业化之路是第一要务。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是动态的稳定,可以尝试如下几项探索:①以人为本,加强职业内在的吸引力。包括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关注心理成长等。管理领导层要营造一种崇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关爱辅导员的氛围,想方设法引进优秀人才。②转变新老交替的旧有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之路。新辅导员的进来,为队伍的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此时应当摆脱旧有的全盘的转移至教学岗位、容易造成队伍发展断层的旧模式,而是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留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辅导员,可以让他们退居二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智库,充分发挥他们对新辅导员的帮扶、带动、传承作用。③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不是简单的是否从事诸多的事务性工作的问题,更多的反映出制度建设存在问题。”[3]必须建立量化考核机制,将工作定性化转变成定量化,努力追求问题的最小化、效率的最大化;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考核测评机制、奖惩机制、办公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④换位思考,有求必应、不厌其烦,创造和谐的服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用发展的心态看待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学生为中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努力打造和谐的教育服务关系。⑤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思想政治工作无小事,大到理想主义、小到生活细节,悉数都是作为辅导员应当了解、掌握、过问的。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的关键。

因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的缺陷,走出当下发展瓶颈及模式,以期更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也只有保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最终追求的建设和谐校园、服务和谐社会的目标。

[1]颜吾饵.大力加强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9):22—23.

[2]高伟.论提高高校辅导员事务性工作效率的机制突破[J].财经界,2007,(4).

[3]陈思齐.用科学发展观为纲领来指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中国教师,2008(S1),37.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科学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科学拔牙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
还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