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国际化研究综述

2010-08-15朱广收周广瑞郭旭峰曹龙飞谭明礼

武术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国际化武术研究

朱广收 朱 东 周广瑞 郭旭峰 曹龙飞 谭明礼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武术国际化研究综述

朱广收 朱 东 周广瑞 郭旭峰 曹龙飞 谭明礼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国际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针对武术国际化研究现状、武术国际化理论框架构建、武术国际化方式选择、武术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及亚洲其他武技国际化对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启示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看法。

武术国际化 武术国际传播 述评

武术进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别比赛项目,但离国人所希望的进入奥运会还有一段距离,况且奥运会又实行瘦身计划,这使得武术入奥又多了一道门槛。武术进入奥运会是武术国际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受阻迫使我们重新考虑武术国际化的策略。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武术国际化的道路、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出武术国际化合适的方式,争取早日将中国武术推向世界。

1 武术国际化研究概况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武术国际化相关文献,发现与之相关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主题关键词有两个:一是“武术国际化”,二是“武术国际传播”。因此,研究武术国际化,首先需要辩明“武术国际化”与“武术国际传播”的关系。

1.1 “武术国际化”与“武术国际传播”

截止目前,使用“武术国际化”作主题关键词的文献约260篇,使用“武术国际传播”做主题关键词的文献约为53篇。虽然两者文献量有一定差距,但它们研究的内容各具特点、相互补充、相互借鉴。通过比较武术国际化和武术国际传播的文献发现,武术国际化研究内容偏向武术走向世界的结果、程度与状态,而武术国际传播研究内容偏向武术如何走向世界和武术走向世界的过程及要素。事实上,由于词语含义的不确定性,“武术国际化”也可以作动词,这时其含义与“武术国际传播”相同;而讨论“武术国际传播现状”时,其研究内容又和“武术国际化”相同。武术国际化和武术国际传播研究还有一个大的区别:武术国际传播研究有比较成熟的基础理论作支撑;武术国际化研究则相反,研究内容相对显得比较杂乱,不具系统性。这提示我们在研究中既要注意到两者的区别,又要大胆借鉴、相互吸收,促进武术国际化研究的成熟。

1.2 武术国际化研究内容与理论体系

武术国际化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武术国际化的意义、概念、内容、背景;武术国际化的动力、前提和保障、中西方体育特点比较、武术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对外武术教学、武术与奥运会以及亚洲其他武技的国际化等等。由于武术国际化没有系统的基础理论,人们研究时无固定模式可循,因而显得繁杂。

梳理武术国际化研究的文献还不多见,笔者仅检索到两篇,其中周庆杰(2005)提出武术国际化研究有跨国性、理论综合性和内在矛盾性等现实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武术国际化研究做进一步的研究,重点要放在梳理武术国际化研究内容和建立武术国际化理论体系。

2 武术国际化一般理论

2.1 武术国际化的概念

武术国际化概念并不难理解,是指武术文化被世界其他文化接受和认识的过程,最终武术成为全球共享的体育项目。有人认为武术国际化过程是双向的,是中国和外国文化相互交流的结果,这种理解在一般意义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中国以外的地区和国家更多的是向中国学习武术,虽然也存在着交流现象,但毕竟居于次要地位。因此,我们应该把武术国际化概念理解为一个单向过程,即中国武术由中国流向世界其他文化的过程。

2.2 武术国际化方式

武术国际化方式是武术走向世界所采用的方式和途径。历史上的武术国际化方式主要以到中国的外国访问者的记录和中国的海外移民将武术带到国外为主;近现代华人华侨、武侠影视则是武术国际化的主要方式,在与西方体育思想的碰撞中,人们也开始有意识、有组织的将武术推向世界,通过开展竞赛(包括武术进入奥运会)、表演、对外武术教学等各种方式推广武术。

2.2.1 到中国的外国访问者记录

这是早期中国武术传播到国外的方式。比利时布鲁赛尔维杰大学的Theeboom教授曾提到,第一个描写武术的西方人叫做Jean Joseph Marie Amiot(1718-1793),Amiot把武术描述成为一种用于治病的身体锻炼方法;其后Dally(1857)也提到了中国武术。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比较零星,不具系统性,可以看作武术国际化之先河。

2.2.2 海外移民将武术带到国外

近代中国国势衰落,列强入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纷纷出国到外面谋生。武术也随之漂洋过海,传播到世界各地。开始时,武术只在华人圈子里传播,囿于传统观念和时代背景,很多拳师不愿意招收外国人作徒弟。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改变了观念,武术开始在外国人圈子里流行,武术对外国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方式对武术的国际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移民为外国人近距离了解、观看武术提供了可能,为外国人学习武术提供了师资力量。

2.2.3 武侠电影

武侠影视作品极大地扩大了世界对中国武术的了解,很多外国人是通过武侠电影才喜欢上中国武术的。武侠影视既向世界传播武术的技术,也向世界传播了武术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武术从业人员增加了就业机会,这是武侠影视对武术国际化积极的一面。武侠影视对国际化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由于武侠影视里的动作经过高科技手段处理,虽然表现出了武术的艺术效果,却使武术失真了,很多外国人发现现实中的武术与影视中的武术是不同的,因此丧失了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很多武侠影视作品的剧情主题多为夺宝、仇杀之类,并包含门派思想甚至是迷信思想,这对武术本身以及武术国际化发展都是不利的。

2.2.4 武术表演

中国很早就用表演的方式将武术推向世界,如1936年“中国武术表演团”在柏林奥运会的表演;中央国术馆向世界推广传播武术的主要方式也是表演;文革期间,随着周恩来总理访问的武术队,也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武术热潮。即使在现代,表演在武术国际化推广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武术表演征服了亿万观众,让人们对北京奥运会又多了一份期待;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武术表演,伴随着空前的收视率,将中国传统武术之底蕴展现给了全世界。这些都是对武术极好的推广。

2.2.5 武术竞赛

足球如果没有像世界杯这样的比赛,篮球如果没有NBA这样的赛事,它们能在世界上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无法想象的。对一个体育项目来说,竞赛就是其存在的方式,这个规律也适用于武术。近年来国际性武术比赛开展的越来越广泛,如“散打王争霸赛、世界散打王争霸赛、中国功夫与职业泰拳和美国拳击对抗赛等大型赛事”等,武术套路也举行了地区、洲际的比赛。但整体来说,国际性的武术比赛较少;与其他项目(如篮球、足球、拳击等)的比赛相比,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比较小。

国际上最重要的竞赛形式是奥运会,一个运动项目是否进入奥运会对该项目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一些人反对武术进入奥运会,认为武术思想与西方体育思想有很大不同,担心进入奥运会后武术会失去自己的文化魅力,其实大不必这样,因为“利用奥运会这样在全世界最有影响的体育盛会来表演、宣传武术,实在是一个高明的传播策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2.2.6 探讨武术国际化形式的意义

探讨武术国际化形式的意义在于找出当前有效的武术国际化方式,为武术科学地、有效地推向世界提供理论支持。不同时代的武术国际化形式是不同的,古代交通、通信落后,武术国际化方式也只能采取外国人到中国的记录、中国人向外国移民带去武术等方式。当代交通、通信技术手段十分发达,我们应该采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广泛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的能力,配合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大力推进武术的国际化程度。

近年来,对外武术教学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让外国人在学校里接受武术教育,这是武术国际化的一个全新的形式,对武术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可以从跆拳道、空手道等的国际化发展得到印证。目前已经有研究者(陈和霖,2004;周庆杰,2005)开始探讨对外武术教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并涉及到武术教材、教法与双语教学等,但对其的研究都是刚刚起步,还需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3 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1 武术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武术国际化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归纳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

3.1.1 传播者存在诸多问题

武术国际化传播者分为传播组织和传播个人。中国政府是武术国际化最主要的传播组织,由于体制的原因,中国一些武术组织难以与国际组织接轨,如运动员选拔制度、裁判制度以及比赛制度等,这些都是武术国际化的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国际武术组织在发展武术会员、举行武术比赛方面力度不大,导致各地区武术发展不平衡,这大大影响武术的国际的国际化。传播个人以民间力量为主,民间武术传播者受中国传统思想较深,难免有“门户”之短见;且其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武术传播质量。从武术传播个人的角度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传播者的外语能力,由于外语能力差,不能将武术的文化内涵很好地表达出来,这妨碍外国人对武术内涵的正确理解。

3.1.2 传播内容与媒介不合理

中国向外推广武术以套路为主,忽略了武术的攻防含义、武术礼仪以及武术文化内涵的宣传推广,这降低了武术的文化魅力,在外国人心里造成了落差。武术传播媒介的使用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整体来说,武术国际化媒介的阅读量并不很大,以武术网站为例,“网站的新意不大,信息资源少,点击率很低,网站内容枯燥,而且外语版武术网站很少”。武术国际化媒介所使用的语言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外语武术术语没有统一的表达,外语武术书籍、教科书很少等等。

3.1.3 忽视传播效果研究

基本查找不到专门论述国际化效果的文献,这说明我们忽视了对武术传播效果的研究。新中国以来,我们对武术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可谓不大,但由于不了解武术国际化受众的需要和特点,忽视了这么多年传播武术对受众产生的效果,这说明我们对武术国际化程度没有一个量化的了解,间接说明武术国际化的目的是模糊的。这是制约武术国际化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1.4 武术国际化方式落后

武术国际化方式多种多样,不同历史时期采取的国际化方式是不同的。目前武术国际化方式主要是武侠电影的影响、武术竞赛等。武侠电影对扩大武术的影响范围起着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却不能保证传播质量,能否持续引起外国人的功夫热潮也很难说;武术竞赛获得了长足地进步,但由于武术自身发展的问题(如比赛规则问题、政府忽视传统武术的国际推广)和“奥运瘦身”的影响,短期内难以进入奥运会。对外武术教学是新的武术国际化推广方式,既能扩大武术传播范围,又能保证武术传播质量,是当今推进武术国际化比较好的方式,但其发展规模不大,对武术国际化的贡献还比较小。

3.2 武术国际化对策

3.2.1 加强武术传播者的素质能力

对传播组织而言,要改进自己的体制和运作模式,使之适应武术国际化推广的需要;对个人而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也要提高自己的语言交流沟通能力。

3.2.2 注重传播效果的反馈

这是我们最欠缺的。由于不注重对传播效果的调查,我们并不了解武术学习者对我们的传播活动的反应,这妨碍我们下一步的武术国际化推广。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建立武术国际化推广的反馈机制。

3.2.3 采取合适的武术国际化方式

首先要对国际化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传播方式的规律和特点,找出适合当代历史条件的国际化方式。其中,对外武术教学是我们必须采用也是最务实的一种传播方式。有组织的对外武术教学,外国习武者不但可以学到标准正规的武术技术和裁判知识,还可以领略到武术文化之内涵,真正学到中国武术之精髓。这样才可以保证武术国际化的质量,也为武术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4 借鉴亚洲其他武技国际化的经验

空手道、跆拳道等是在历史上深受中国武术影响的东方传统武技,如今它们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学习它们国际推广的成功经验,汲取其失败的教训,可以为我们武术的国际化提供经验和个案参照。如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由于其文化有较大的可塑性和依托性,才使它们容易进入奥运会,进而推向世界;他们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礼仪及精神价值取向的导引;调整自己的技术体系,使本身变的简单易学、结构简单;使大学生成为推广柔道的主力军;课程和教学正规、科学;重视学习者的特点;设立专门的武技传播机构,有组织、有计划甚至是免费派遣教练员、表演团到各地教学和表演。这些都是武术国际化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4 武术国际化研究展望

武术国际化研究约有十几年的历史,虽然已产生了300多篇论文,但这对我们认识武术国际化还远远不够。基于武术国际化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部分内容还未研究和研究方法单一等特点,我们应该加强武术国际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广泛借鉴相关学科(如武术国际传播学)的研究经验,拓展武术国际化研究内容,同时广泛采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如现状调查法等,争取使武术早日走向世界,为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武术应有的作用。

[1]周庆杰.武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93.

[2]王立峰.大众传播媒介对我国武术信息传播的现状分析与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3]邱丕相,等.武术在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体育学刊,2002(6):59-62.

[4]郭 强.武术国际传播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

Review of Wushu Internationalization Zhu GuangshouZhu DongZhou GuangruiGuo Xufeng

Cao LongfeiTan Mingli
(Wushu Schoo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Shanghai 200438)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and combing the documents in Wushu internationalization,the paper analyzed the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s of Wushu internationalization,construction of Wushu internationalization's frame theory,the choice of Wushu internationalization ways,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ourse of Wushu internationalization,the implication of Asian other martial arts internationalization to Chinese Wushu,and put forward some new opinions.

Wushu internationalization Wushu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review

G85

A

1004—5643(2010)02—0015—03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编号:2008BZH002;上海市重点学科(第3期)建设资助项目,编号:S30803。

1.朱广收(1984~),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国际化武术研究
聚焦港口国际化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中华武术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