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剂处理防治马铃薯环腐病的效果试验

2010-08-09陈叶陈天仁王多成王治江裴惠萍肖占文

长江蔬菜 2010年3期
关键词:次氯酸钠培养皿薯块

陈叶 陈天仁 王多成 王治江 裴惠萍 肖占文

马铃薯环腐病是马铃薯生产中为害较大的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田间发病率平均约为21.6%,发病轻的田块减产13%,严重的减产60%以上,并造成贮藏期间薯块大批腐烂。马铃薯环腐病属病原细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esubsp.SepedonicumDavis)在分类中属于棒状杆菌属。病菌随种薯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面越冬。未曾消毒的切刀是病害的主要传播媒介。只要种薯不带病,田间病株就少。随着机械切块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切块表面进行快速灭菌,防止薯块间传毒,是确保种薯质量、防治环腐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切刀消毒,防止马铃薯环腐病已有文献报道,但用机械大批量切块,并对切块表面进行快速灭菌,防止薯块间传毒,还未见报道,特进行此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①病菌 马铃薯环腐病菌由河西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使用时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活化,连续培养(25℃、黑暗)5 d。

②药品 葡萄糖、蛋白胨、琼脂、牛肉膏、氢氧化钠、盐酸、磷酸氢二钠、酒精、脱脂棉、棉花、纱布、标签纸。

③杀菌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西安瑞特农药有限公司提供;50%多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徐州锐农农化有限公司提供;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重庆宝丰化工厂生产;72%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江苏新沂农药有限公司提供;50%异菌脲悬浮剂,安万特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77%巴克丁 (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浙江禾本农药有限公司提供;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硫酸铜,广西化工研究所提供;高锰酸钾,山东淄博齐鲁石化公司提供;20%必菌鲨(氯溴异氰尿酸钠),山西平陆县植物保护公司提供;47%瑞诺叶福(腈菌唑M-47),西安鼎盛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5%百疫灭(戊二醛-癸甲氯铵),湖南五指峰生化有限公司提供;10%次氯酸钠,湖北鑫东方商贸有限公司提供。

④马铃薯品种 大西洋,由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提供。

1.2 试验方法

表1 马铃薯环腐病药效试验

①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环腐病菌的影响 将百菌清、多菌灵、甲霜灵锰锌、巴克丁、瑞诺叶福、硫酸铜分别配成50 mg/mL溶液;将三唑酮、甲基托布津、异菌脲悬浮剂、必菌鲨、百疫灭分别配成1 mg/mL溶液;将次氯酸钠配成5 μg/mL溶液;高锰酸钾配成0.2%;酒精配成75%,配好后备用。将滤纸用打孔器打成直径0.5 cm的圆形滤纸片,包扎后121℃灭菌30 min;各种杀菌剂按不同浓度配置好后,将滤纸片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杀菌剂中,每一种药剂浸泡3片,浸泡1 min后,取出在无菌条件下晾干;每一种药剂准备3个培养皿,共42个培养皿;在无菌条件下,将活化菌种制成菌悬液,每一个培养皿加入菌悬液0.5 mL,用刮铲涂抹均匀后,每一皿中加入含杀菌剂的滤纸片1片,放入培养皿中央;将培养皿倒置后在22℃培养箱中培养,3 d后观察,测定抑菌圈直径。

②次氯酸钠浓度和时间对马铃薯环腐病菌的影响 根据①结果,筛选出药效明显,且成本较低的杀菌剂次氯酸钠,配成 0,3,4,5 μg/mL 四种浓度。 分别取出5 mL加入试管中,每只试管中各加入菌悬液0.1 mL,从加入后开始计时,将以上处理分别与菌悬液混合 0(CK),20,30,40,50 s后,用划线法快速接入培养皿中,重复3次。将培养皿倒置后在22℃培养箱中培养,3天后观察,记载菌种成活情况。

③次氯酸钠对马铃薯薯块和薯苗的影响试验将大西洋品种进行切块,薯块大小为50 g左右,切刀不消毒,每个处理1 000块,在5 μg/mL浓度的溶液中分别浸种 0(CK),20,60,600,1 800 s,捞出晾干后,每个处理取50块,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3次重复,7天后观察,记载薯块和出芽情况。剩余的薯块经不同时间浸种处理后,采取常规方法在田间播种,试验设3次重复,以清水处理600 s为对照,小区面积为20 m2。记载田间出苗、发病情况,收获时进行测产。

表2 次氯酸钠最佳药效浓度和时间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环腐病菌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的杀菌剂对马铃薯环腐病菌的影响不同,其中必菌鲨、百菌清、多菌灵、甲霜灵锰锌、异菌脲悬浮剂、甲基托布津等抑菌效果差;巴克丁、瑞诺叶福、百疫灭、三唑酮等抑菌效果一般;高锰酸钾、硫酸铜抑菌效果较好;75%酒精、次氯酸钠抑菌效果最好。但因在生产上75%酒精成本较高,故选用次氯酸钠最为合适。

2.2 次氯酸钠浓度和时间对马铃薯环腐病菌的影响

从表 2 可以看出, 将 5,4,3,0 μg/mL 四种浓度次氯酸钠分别与菌悬液混合 20,30,40,50 s后,在浓度为 5 μg/mL 处理 20,30,40,50 s 和 4 μg/mL 处理50 s的培养基上无菌,其他都有病菌存活。综合考虑,用5μg/mL的次氯酸钠处理20 s为最佳浓度和时间。

2.3 次氯酸钠浸种时间对马铃薯薯块和产量的影响

表3 次氯酸钠浸种时间对马铃薯薯苗的安全性及对薯块和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用5μg/mL的次氯酸钠的溶液分别浸种 20,60,600,1 800 s,捞出晾干后,置于 25℃培养箱中培养,7天后观察,薯块表面完好,出芽率在99.6%以上。说明在浓度为5 μg/mL,处理时间为20~1 800 s,对马铃薯是安全的。田间试验表明,浓度为5 μg/mL,处理时间20~1 800 s,田间出苗率都在99%以上,幼苗畸形率为0,进一步说明该药剂对马铃薯是安全的,这与实验室内测定结果是完全吻合的。田间的发病情况明显低于CK,产量明显高于CK,且与CK差异极显著。说明用浓度为5 μg/mL的次氯酸钠处理种薯,具有明显的抑菌和增产作用。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用5 μg/mL的次氯酸钠处理20 s为最佳浓度和时间,对马铃薯生产是安全的,且具有明显的抑菌和增产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次氯酸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明显抑制和杀灭马铃薯环腐病病菌,即使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该病害也难以扩展。本研究只从药剂处理种薯,短时间内抑制马铃薯环腐病病菌的发生这一因素进行了探讨,今后还需要进行多因素试验,为综合防治马铃薯其他病害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次氯酸钠培养皿薯块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微生物“长”出惊艳画作
一种用于药物抗菌试验纸塑料培养皿
废次氯酸钠的循环利用及其对乙炔装置水耗的影响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卫宝香皂:培养皿告诉你细菌真相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