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施州高山甘蓝品种现状及新优品种推荐

2010-04-03柳文录朱进

长江蔬菜 2010年3期
关键词:叶球结球恩施州

柳文录 朱进

恩施州高山甘蓝品种现状及新优品种推荐

柳文录 朱进

本栏目特约主持:朱进

1969年生,男,博士,长江大学副教授、咸丰县第九届科技副县长。先后主持7项科研课题,参与制定2个技术标准,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收录2篇,编写1本书籍。

2009年8 月,国家农业部“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高山蔬菜”现场会在湖北恩施利川市召开,利川高山蔬菜生态型生产方式和规模宏大的6 670 hm2集中连片甘蓝生产基地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年来,恩施州各级党委政府按照建设“4个6.67万hm2”特色产业基地的要求,充分利用恩施州资源优势,高山蔬菜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品种主要为甘蓝、白萝卜、大白菜三大宗,其余蔬菜品种也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据统计,全州高山甘蓝常年播种面积1.2万hm2左右,其中利川市有6 666.7 hm2,恩施市有1 333.3 hm2,巴东县1 333.3 hm2,鹤峰县1 333.3 hm2,建始县666.7 hm2,宣恩县333.3 hm2,咸丰县333.3 hm2,主要分布在利川齐跃山、恩施大山顶、鹤峰中营、巴东绿葱坡、宣恩椿木营等地,甘蓝已成为恩施州高山蔬菜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优势品种之一。

1 主栽品种应用现状

甘蓝又名包心菜、洋白菜,喜温和冷凉气候,不耐炎热,属耐寒蔬菜。种子发芽适温20~30℃,在20~25℃时适宜外叶生长,进入结球期,以15~20℃为适宜。高温会阻碍包心过程,导致叶球松散,降低产量和品质。恩施州高山地区夏季气候冷凉,而此时东部平原及沿海地区正值高温季节,蔬菜生产和供应处于淡季,大力发展高山夏季甘蓝生产,既可为高山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一条门路,又可丰富城镇居民的蔬菜供应。

目前恩施州高山种植的甘蓝品种绝大多数为京丰1号,少量为铁头3号、铁球和西园4号。一年种植一茬,播种期为3~7月,产品上市期为7~10月,采收期为定植后75~90天。具体随海拔高度不同,其播种期、定植期、收获期也略有不同。海拔1 200~1 600 m,播种期为3~7月,定植期为3月以后,上市期为7月上旬至10月;海拔1 600 m以上,播种期为4~7月,定植期为4月中下旬以后,上市期为7~10月。

京丰1号甘蓝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和北京市农业科学院1973年育成的杂交种。其亲本是黑叶小平头7221-3和黄苗7224-5-3。该品种开展度(70~80)cm×(70~80)cm。有外叶12~14片,成叶近圆形,叶色深绿,背面灰绿,蜡粉中等。叶球扁圆形,结球较紧。单株质量3.5 kg左右,单球质量2.5 kg左右。生长整齐一致,杂交优势比较明显。抗病,适应性强。球叶肉质脆嫩,品质中上。每667 m2产量4 000~6 000 kg。京丰1号属甘蓝中耐热性较强的品种,在我州海拔1 200 m以上高山地区育苗时间为4~5月,苗龄30天左右移栽。宜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粘壤土,作成深沟高畦,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过磷酸钙20~30 kg,定植时应带少量土护根,株行距为40 cm×60 cm,667 m2栽2 000~2 500株。生长初期需氮肥不多,莲座期至结球前应重施追肥,以促进莲座叶形成和叶球充实。结球期除需要充足的氮肥供应外,还需较多的磷、钾肥供应。叶球紧实后及时收获,以防球茎开裂腐烂。

2 适宜恩施州高山地区种植的甘蓝新品种

开展高山夏季甘蓝生产,要求选择耐高温、抽薹晚、结球紧实、产量高、耐裂球的品种。

①西园4号一代杂交种。中早熟,抗病毒病,植株整齐,生长势强。叶球扁圆形,白色,紧实,品质好,单球质量1 500 g左右。生育期130天左右。宜作秋甘蓝栽培。用种量50 g/667 m2,营养块(钵)育苗移栽,行株距为50 cm×(40~50)cm,667 m2栽2 500~3 000株,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

②绿球66早中熟优质甘蓝一代杂种,定植到收获66天左右。植株较直立,高抗病害,耐弱光、耐低温、冬性较强,耐未熟抽薹,抗裂球,耐贮运。适宜密植,单球质量1.5~2.0 kg。667 m2定植3 600~3 800株,667 m2产量4 300~4 500 kg。叶球绿色叶层较多,叶质鲜嫩脆甜,品质优良,商品性好,适宜鲜食和脱水加工。

③绿宝从日本引进,植株生长强健,叶色深绿,蜡粉较浓,叶球呈高扁球形,纵径14 cm,横径22 cm,球色青绿且富有光泽,单球质量1.5~2 kg,成球速度快且结球紧实,延迟采收不易裂球,采收期弹性大,品质优良,口感佳,产量高,一般667 m2产量5 000 kg左右。抗逆性强,耐热、耐寒性好,宜作高山地区夏季栽培。

④世农720外叶深绿,蜡粉多,耐热性及耐湿性强。叶球圆形,结球紧实,球色翠绿,商品性好。抗倒伏,不易裂球,耐运输,单球质量0.8~1.2 kg。定植后55天左右可收获,抗病性强,易栽培,适宜我州高山夏季栽培。

3 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州高山甘蓝种植规模较大。但生产上存在着种植品种单一(80%以上面积都是京丰1号),种植标准化程度低,叶斑病发生普遍等问题。加工贮运企业规模小,缺乏强劲龙头企业带动,缺乏产品品牌,市场信息不畅,菜农收入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当前我州高山甘蓝生产的现状,要迅速改变种植规模大,产业效益低的面貌,通过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培植龙头企业,打造名牌产品,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质量安全型的“三型”高山甘蓝产业。

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充分发挥我州高山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产业是我州高山地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希望所在。按照恩施州委政府制定的《恩施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要求,搞好甘蓝种植基地的合理布局,以32个高山乡镇为重点,建成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基地板块。东部包括巴东的绿葱坡、大支坪、野三关、清太坪、水布垭,建始的龙坪、花坪、官店、高坪,鹤峰的中营、燕子、五里等12个乡(镇)。中部包括恩施的板桥、崔坝、沙地、三岔、新塘、红土,宣恩的椿木营、沙道沟、长潭河等9个乡(镇)。西部包括利川的团堡、元堡、柏杨坝、凉雾、汪营、谋道,咸丰的活龙、尖山、甲马池,来凤的大河、三胡等11个乡(镇)。防止为了盲目追求效益在不适宜地区发展夏季甘蓝生产。

3.2 提高科技种植水平,推进我州甘蓝标准化基地建设

要从国内外引进一批新优品种,迅速改变目前品种单一、老化的状况,以适应城市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要根据品种特性和我州气候条件,制定适宜我州高山地理气候的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加快沟厢种植、地膜覆盖、护根育苗、均衡施肥、精量播种和无公害栽培6项新技术的推广。提高我州甘蓝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要通过办示范样板,开展技术培训,到田指导等形式把技术推广到户到人,提高高山农民科学种菜的技术水平。

3.3 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

企业是实现甘蓝产业化的龙头,要通过招商引资、引导业主投资等方式,吸纳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兴办高山甘蓝开发企业,为打造全国高山生态型甘蓝第一州插上腾飞的“双翼”。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投入。增加地方政府资金投入,我州各级有关部门要安排有关专项资金用于甘蓝产业发展,通过财政贴息、小额信贷、信用担保等多种方式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投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高山甘蓝生产、科研、加工、销售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工商、外贸等有关部门要为企业放开搞活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3.4 注重产销对接,确保菜农收益

根据市场行情和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选择相应品种、规模和种植季节。品种选择要多样化,不能品种单一,要合理布局,多品种发展,以达到风险和效益“互补”的目的;规模要根据全国、全省及本州的种植情况合理调整,不能盲目发展,确保菜农的种植收益;种植季节要与平原低海拔地区错开,不能与平原低海拔地区生产的蔬菜同期上市。

柳文录,湖北恩施自治州农业局,445000

朱进,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2009-09-18

猜你喜欢

叶球结球恩施州
保康红豆杉性别分化过程中大小孢子叶球和内源激素的变化分析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适宜慈溪市种植的紫甘蓝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不同春化和授粉前处理对不结球白菜抽薹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春甘蓝品质性状与裂球性关系研究
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结球生菜的趋避栽培模式试验
恩施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的对策
新加坡发展之路对恩施州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