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皋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与安全保障措施探讨

2010-08-07

治淮 2010年3期
关键词:取水口源区如皋市

张 云

如皋市紧临长江,地处长江三角洲,全市总面积1477km2,人口140多万,境内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经济比较发达。如皋市拥有长江岸线13.3km、南通市一级河道4条、二级河道19条,与一大批三级河道交织成网,相互沟通,长江不仅是如皋市的主要供水水源,也是调节河网水资源蓄泄的枢纽。

一、如皋市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一)饮用水水源区区划

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如皋市区域内共区划了5个饮用水源区。

(二)水厂建设概况

如皋市现有自来水厂29家,其中地表水水源厂家14家,地下水水源厂家15家。14家地表水厂,有8家取水口设置于一级河道上,6家取水口设置于二级河道上。

如皋市河道地表水受沿程入河排污的污染,水质普遍较差,在正常情况下,一级河道水厂取水口附近水水质指标变化较大,在枯水期部分有机指标如氨氮等大幅超标,无法满足水厂的正常生产,历年来先后有多家水厂因水源遭受严重污染而停止供水。

(三)规划水厂的建设情况

根据《宁镇扬泰通地区区域供水规划》,长江如皋饮用水源区规划有长青沙饮用水源地取水口(正在建设中),取水口位于如皋长青沙西侧七匡附近,距天生港水道入口约1.5km。长青沙水厂规划建设规模2010年10×104m3/d,2015年 40×104m3/d,到 2020年最终供水规模60×104m3/d,负责向如皋海安片实施区域供水。

二、饮用水源区水质状况

(一)评价标准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作为评价标准。

(二)评价因子

根据如皋市水体受污特征,选择pH、氯离子、总硬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耗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氰、总砷、挥发酚、六价铬、总磷等作为评价因子。

(三)饮用水源区水质状况

根据《南通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历年水质监测资料统计:2006~2008年如皋市5个饮用水源区共计监测180个频次,其中51.1%的测次达Ⅱ、Ⅲ类水质标准,40.1%评价为Ⅳ类水质,8.8%评价为Ⅴ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是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

除长江如皋饮用水水源区水环境质量保持在Ⅱ、Ⅲ类水质外,其他内河4个饮用水水源区水环境质量类别近3年水质达标率分别为38.9%(2006年)、25.0%(2007年)、32.8%(2008年)。2006~2008年如皋市内河饮用水水源区水质达标情况见图1。

表1 饮用水功能区概况

表2 2006~2008年如皋市饮用水源区水质评价

(四)水厂取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如皋市境内的水厂除了十里墩水厂、搬经水厂、石庄水厂以及在建的长青沙水厂取水口处于区划的饮用水源区外,大部分乡镇水厂取水口均处于区划的内河工农业用水区中,根据《南通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监测资料统计,这些取水水源地只有40%的测次达到Ⅳ类水质标准,60%的测次评价为Ⅴ类水质,主要超标因子是总磷、氨氮、化学耗氧量等。2006~2008年如皋市饮用水源区断面水质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如皋市以内河为水源地的水厂取水口水质状况不容乐观,为了确保饮用水源的质量,必须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各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控制相关废污水的排放。

三、水源地安全隐患

(一)长江饮用水源区安全隐患

长江如皋饮用水源区(大流槽附近~江边涵洞处)共4.5km,在该水(环境)功能区设有南通市西片区域供水水源地,即长青沙水厂水源地。对长青沙水厂取水口供水安全构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有:(1)上游如皋港工农业用水区(下边界距离取水口3.5km)在落潮期石油化工码头以及化工品船只潜在的风险事故排污;(2)下游中汊泓北沙今后可能设置的排污口和如皋北汊今后可能设置的排污口涨潮期废水排放影响。

(二)内河饮用水源地安全隐患

内河饮用水源地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工业点源,其次是河道两岸固废、垃圾堆场等面源的径流污染的影响。

工业点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口、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等,工业点污染源发生事故排放,将造成内河水体水质严重超标。聚集在河道两岸的固废、垃圾堆场等污染物质,在暴雨时随地表径流汇入河道水体中,对水源地水环境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四、安全保障与保护措施

(一)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手段

依法行政、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是饮水安全的重要保障。今后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和依法行政,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实行总量控制,提高污水处理技术

在饮用水源地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制定相应措施,强化水源地监督和管理。根据水环境的质量目标,对饮用水源区内各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控制,确定各水功能区的水环境质量目标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行负荷分配,确定各个污染源的总量控制指标。

在各乡镇兴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技术,禁止污水直接排放。目前如皋市20个乡镇已开始兴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分别从1000t到20000t,20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全部竣工投产后,日污水处理能力超过20×104t,全市域污水处理率将达到70%左右。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提高废水的水处理效率及重复利用率;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工艺,确保水质安全。

(三)改进水处理技术

合理的饮用水处理工艺是安全饮用水的有效保障。严格控制水厂的水处理工艺运行,有效控制供水水质,保障供水安全,实现制水工艺的稳定可靠运行,保障净水厂出厂水的长期稳定达标是城市供水安全的主要的控制方面;采用先进适用给水处理新理论、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替代传统工艺和技术,对现有给水处理工艺和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强化适应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工艺能力,提高处理水质是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四)设立卫生防护带

设立卫生防护带,卫生防护带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从事放牧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自来水厂处理后的尾水再次处理后方可排入水体。

(五)加快水质安全监测系统的建立

建立实时、快速、准确、自动的水质监测系统,对水源、管网水、二次供水进行在线监测,实现数据网络传输,能够达到饮用水水质现状快速反应,随时注意水质变化情况。加大水质监察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开展水质监督检查工作,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

猜你喜欢

取水口源区如皋市
水资源取水口数字化管理技术探讨
宁夏地表水一级取水口评价与调整
如皋市抡好安全监管三板斧
受焦化影响的下风向城区臭氧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三江源地区1961-2019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爱的表白书
安徽沿江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成因及其找矿意义
冬小麦蒸散源区代表性分析
黄河中游干流取水口设计讨论